原创湖南母亲突患白血病,逼11年前抛弃的儿子捐骨髓,儿子:我拒绝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04
手机版

  原标题:湖南母亲突患白血病,逼11年前抛弃的儿子捐骨髓,儿子:我拒绝

  2015年,41岁的王慧芳突患白血病,身体每况愈下。经过十几次的骨髓配对,只有16岁的儿子陈斌是唯一与她配对成功的人。

  然而,当王慧芳自以为是地认为儿子会义不容辞为她捐骨髓时,得到的却是儿子的“断然拒绝”与“人间蒸发”。

  医生无奈地下达最后通牒:“如果再不移植骨髓,你最多只能活三个月了。”

  面对命不久矣、苦苦哀求的母亲,儿子陈斌为何冷漠无情地逃避?这对母子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

  破碎的婚姻

  5岁之后,陈斌再未见过母亲一次。偶尔,他也会想起这个与他血脉相连却又无情离开的女人,心中的委屈与愤恨不断翻涌而出。

  在失去母亲陪伴的11年间,陈斌与父亲陈志坚相依为命。

  当父亲询问他:“要不要给你找个后妈?”

  “不要,我不想!”陈斌坚定而果断地拒绝了。

  亲生母亲尚且会抛弃自己,更何况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后母?陈斌实在不想再重蹈11年前的噩梦。

  王慧芳一家三口

  在陈斌模糊不清的童年记忆中,充斥着父母永无止境的争吵与打闹。

  包括五岁那年的生日,当陈斌欢欢喜喜地带着生日帽,闭眼吹完蜡烛后,母亲就着急地哄他洗漱睡觉。

  紧接着,他就听到大声小声的吼叫以及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摔打的声音。

  小陈斌用被子紧紧将自己包裹住,仿佛只有被子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母亲王慧芳的性格一向霸道强势,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稍微令她不顺意,她便会破口大骂、动手动脚。

  王慧芳和儿子的合照

  父亲陈志坚又是个耿直的人,性格直来直往的他向来不知如何哄妻子开心,反而越弄越糟。

  夹在二人之间的陈斌宛如受气包,找不到爱的归宿。

  “财产和儿子的抚养权,二选一,你选哪个?”陈志坚双目无光,淡淡地说道。

  “我只要钱!”王慧芳只用短短四字终结了这段破碎的婚姻。

  “行,儿子归我!”

  2005年,王慧芳与陈志坚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30岁左右的王慧芳似乎仍没有适应“母亲”的身份。

  她将离婚协议书甩在陈志坚跟前,果断表示自己主动放弃抚养权,并要求丈夫净身出户。

  陈志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儿子才是他生命中最珍贵且独一无二的宝物。

  离婚后,陈志坚带着儿子回老家,与父母同住。

  而王慧芳则喜滋滋地拿着一套9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与一套300多平方米的复式楼转身离去,再未出现在父子俩的生活中。

  消失的母亲

  王慧芳刚离开时,陈斌也会哭着找母亲,可当他得知自己就算喊破喉咙,也不会喊来母亲时,他默默地闭上了口。

  每当看到同龄人被母亲抱着哄着亲着时,陈斌的心间都不免酸涩,他迫切地希望母亲能来接自己,哪怕来看望一次也好。

  可愣是等了11年,都没等到母亲的一次见面,甚至一通电话。

  陈斌的童年生活是不完整的,除了缺少母亲的关爱,还缺少父亲的陪伴。

  为了给儿子创造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陈志坚将大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工作中,时常在外出差,赚业绩。

  迫不得已之下,陈志坚只好将儿子寄放在亲戚朋友或是老师家中,等到出差回来再接回。

  因此,陈斌从小就尝尽了寄人篱下的苦楚,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陈斌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一切磨难与痛苦都是母亲带来的,因而对母亲越来越恨,积怨颇深。

  离婚后的陈志坚又当爹又当妈,恨不得将自己的时间掰成两半用。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却将所有的爱毫不保留地给了儿子。

  成熟懂事的陈斌深知父亲对自己的付出与关爱,从此只认父亲一人。

  那么,当这对父子艰难度日时,王慧芳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儿子拒绝捐骨髓”的事件发酵后,记者曾去王慧芳家中采访。

  只见王慧芳家中的装修十分阔气,墙面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昂贵饰品,柜子里也摆满了价值不菲的高跟鞋,其中还有几双花钱都买不到的限量款。

  据悉,除了离婚时得到的两间房外,王慧芳还有一间大型仓库,平时用于出租,每月都能收到一笔丰厚的租金。

  由此可见,王慧芳离婚后的日子过得既滋润又殷实,从来没为钱发过愁。

  然而,当王慧芳逍遥自在地过着富裕生活的同时,全然忘记自己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

  11年间,她不曾承担过任何一笔儿子的生活费,就连一声问候也不舍得给,消失得彻彻底底。

  若不是突然患病,急需儿子的救助,或许她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陈斌一面。

  突如其来的白血病

  2016年,正在读高三的陈斌见到了一对年事已高的老年夫妇,对方声称是陈斌的外公外婆。

  “我的乖外孙,长这么高了!”两位老人喜极而泣,紧紧握住陈斌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你们是谁?”陈斌一脸狐疑,冷漠地上下打量着二人。

  “儿子,他们是你妈的父母,也是你的外公外婆。”陈志坚走上前解释道。

  “志坚啊,好久不见了,我们本来也不好意思来找你。但是慧芳现在命在旦夕啊,过不了多久就闭眼了。你能不能带斌斌去见她最后一面?”两位老人带着哀求,泪流满面地说道。

  “什么叫命不久矣,她怎么了?”毕竟是夫妻一场,陈志坚还是流露出了最起码的关心。

  原来,一年前,王慧芳被医院确诊为“白血病”。起初,王慧芳偶尔眩晕,以为自己不过是年纪渐长,身体过于疲惫,并未当回事。

  后来,除了晕眩外,王慧芳又多了关节疼痛、体虚乏力、牙龈出血等毛病,这才引起警惕,连忙到医院问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确定王慧芳患上了“白血病”,需要依靠“化疗”或“骨髓移植”进行治疗。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得王慧芳许久未能平静下来。她始终想不明白,自己一向身体康健,怎会突然患上恶性疾病?

  于是,不愿接受事实的王慧芳又辗转至多家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均为“急性白血病”。

  “赶紧停下手头一切的工作,住院接受化疗。如果能匹配到骨髓,你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没有,你活不过这一年了。”医生表情凝重,严肃地说道。

  “难道我要死了?”王慧芳带着哭腔发出疑问。她盯着白纸黑字的诊断书,眼泪不停往下掉。

  此时此刻,王慧芳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想死!她不甘心,明明好日子还没享受几年,老天怎能无情地剥夺她的生命?

  于是,王慧芳立刻托关系、花重金,进了一家北京私立医院,第一时间接受化疗,减缓病情的进程。

  与此同时,王慧芳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与自己的骨髓型号匹配的人,她的父母也在疯狂鼓动亲戚朋友前往医院进行配型检查。

  幸运的是,有13个亲戚主动提出配型检查,并表示若是配型成功,愿意捐出骨髓。

  然而,根据化验结果来看,这13人的骨髓与王慧芳并不相配。

  这无疑给王慧芳判了死刑,倘若再推迟治疗,即便找到了配对成功的骨髓,恐怕也活不了几年。

  绝境中的稻草

  一个人在陷入绝望之际,往往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王慧芳也不例外。

  她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孩子的面庞,那是五岁的陈斌。细细想来,如今的他也有16岁,身体若是健康,或许能救自己一命。

  于是,王慧芳立刻委托父母去湖南寻找陈志坚父子。陈志坚在得知前妻的病情后,当即带着儿子与弟弟,跟随老俩口赶往北京。

  “还好吗?千万不要放弃希望啊!”见到前妻满脸苍白、奄奄一息的模样,陈志坚将过去十几年的愤恨放下不少。

  王慧芳匆匆见过陈斌一眼后,故意将其打发走,独留陈志坚一人,可怜巴巴地说道:“志坚,我快死了,医生说只有移植骨髓,才有一线生机。斌斌毕竟是我儿子,说不定他的骨髓和我的匹配。”

  陈志坚这才恍然大悟,前妻突然要见自己与儿子的根本目的,不过是为了救自己的命罢了。

  看着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王慧芳,陈志坚又恨又气,但出于道义,他无法残忍拒绝。

  于是,他带着陈斌前去化验,结果竟是——完全匹配!

  “你愿不愿给你妈捐骨髓?”陈志坚直白询问,完全遵循儿子的意愿。

  “我为什么要捐?我不想捐!”陈斌的心结始终无法解开,他无法原谅这个自私的母亲。

  不需要自己时,头也不回地狠心抛弃。需要了,又来装母子情深。

  面对儿子果断的抉择,陈志坚并未相劝,而是默默点点头。

  而后,他以儿子即将要高考为由拒绝了王慧芳的请求,留下2万元钱后,陈志坚匆匆带着儿子、弟弟返回湖南。

  捐骨救母

  “陈斌啊,你妈妈毕竟生了你,给了你生命,现在她自己快没命了,作为儿子,必须要报答她啊!”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落下了,以后还能补上。你要是不帮这个忙,妈妈可就没命了。就算你考上清华北大,都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老师与学校领导的话如同一根根尖锐的银针,深深刺痛了陈斌的心。

  这些不明所以的旁观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判着这位年仅16岁的少年。仿佛只要陈斌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愿意,就变成了人人痛斥、谴责的不孝之子。

  原来,在陈志坚果断拒绝前妻后,不死心的王慧芳又心生一计。

  她联系了前夫的单位以及儿子的学校,怨声载道地大吐苦水,谴责前夫与儿子“见死不救”的行为。

  单位与学校的领导得知后,分别找陈志坚与陈斌恳谈一番,劝说他们伸出援手。

  尽管陈志坚父子二人道出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可没人愿意相信,大家仿佛更愿意同情在病床上弥留的王慧芳。

  在王慧芳的一番操作下,陈斌在学校受尽嘲讽与白眼,陈志坚也被单位同事频频指责。

  眼看这对父子不为所动,王慧芳又和媒体取得联系,安排父母与记者去陈斌学校,希望利用舆论来施压,强迫陈斌捐骨髓。

  为了活命,王慧芳早已不顾道德底线,她拨通了视频电话,声泪俱下地说道:“儿啊,妈的命只剩几个月了,救救妈妈吧!”

  电话那头的陈斌对这种虚伪廉价的母爱嗤之以鼻,果断拒绝:“不要打感情牌了,你快把我爸工作搞没了,也让我没法上学,我不捐!”

  但是,下一秒,强装镇定的陈斌突然破防,扭过头来,不愿直面一脸憔悴的母亲。

  外公外婆见状,立刻抓住机会询问陈斌:“为啥不捐,是不是害怕危险?”陈斌点头默认。

  原来,陈志坚在了解到干细胞移植手术具有一定风险后,也曾劝儿子三思而后行。

  毕竟,移植成功,两人都能安然无恙,若是失败,陈斌的人生也毁了。

  但是,在经历数次交谈周旋后,陈斌最后还是同意进行骨髓移植。

  “妈,我救你。”说完这句话后,陈斌一声不吭。视频另一头的王慧芳则是欣喜若狂,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连连点头。

  手术进行得很成功,陈斌安然无恙。王慧芳虽遗留有后遗症,但好在保住了一条命。

  采访的记者依稀记得,在镜头之外,陈斌落寞地说了句:“你不知道我的童年……”很显然,缺失母爱的童年是陈斌终身的遗憾。

  正所谓母慈子孝,母慈,子才能孝。

  11年前,王慧芳抛夫弃子,携房产而走;11年后,她又理直气壮地逼迫儿子为自己尽孝。

  从始至终,王慧芳都没有半点慈母样。至于陈斌,能够以德报怨,只能说他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责任编辑:

上一篇:宝宝记忆力如何培养?注意这些时间,可以让宝宝提前培养记忆力
下一篇:女孩抑郁率竟是男孩的2倍多!我找到了原因,女孩家长都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