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引发MeToo运动震荡台娱,转型后的台剧有何新力量?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文|麦子

  黄子佼性骚扰事件风波未平,陈建州陷入性骚扰被指控,范玮琪失联又登顶微博热搜,而此前的炎亚纶被指控侵犯未成年男孩,陈宣裕(艺名NONO)被指性侵......众多台湾明星陆续“沦陷”。

  

  接连不断的明星翻车事件,实际上并非偶然,一场名为“Metoo”的运动正在逐渐席卷台湾娱乐圈。

  “MeToo”运动最初由美国活动家TaranaBurke于2006年创立,她的目的是帮助性骚扰和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而此轮席卷台湾的“MeToo”运动的兴起,还要从一部台剧说起。台湾上映了一部聚焦职场性骚扰的电视剧《人选之人—造浪者》,该剧大胆而赤裸的讲述了当女性遇到职场性骚扰时的无奈,一时间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剧中“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的台词,让现实中许多女性站出来,在网络上大胆说出自己被骚扰的经历。这场运动,正是台湾的“Metoo”运动。

  

  近期所看到的台湾翻车男星,大多皆因此运动被曝光。在娱乐圈之外,高校、政界等许多领域都被爆出性骚扰事件。

  一部剧引起娱乐圈的震荡,这背后展示的正是转型后的台剧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转型后的台剧,将触角更多伸向社会现实,对良性舆论氛围的形成、正确社会价值导向的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走进现实

  早已转型的台剧

  曾经,台湾偶像剧借以“平凡女孩遇到白马王子,误会后相爱牵手,热血男二甘心单向付出”的剧情设定,收割了无数少女青春懵懂的芳心。

  经手过《公主小妹》《泡沫之夏》等经典台剧的制片人赖聪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观众的口味,快到三个月一变化。”

  

  随着时代发展,市场环境的巨变,韩剧美剧的强烈冲击,单一的恋爱剧情已经无法得到观众们的青睐。

  对社会现实的深度凝视与冷静思考,已然成为台湾电视剧的主要方向。以单元剧为主要形式的全新台剧,正不断向精品短剧、工业化模式的方向发展。

  转型后的台剧内容为王。由台湾导演林冠慧执导,拍摄于台湾的玄幻轻喜剧《不良执念清除师》于4月15日在爱奇艺国际版播出,并在豆瓣斩获8.8高分。

  

  该剧借书法元素切入“志怪”题材,以单元剧的形式,将家暴、职场霸凌等社会问题串联,用治愈的风格凝视悬疑与死亡。

  男主蒲一永在一次意外之后,拥有了可以用文字给予亡灵的超能力,可以消除“怪物们”的执念,帮助他们得到安息,而观众们也可以在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中,获得精神的救赎。

  转型后的台剧主打反思。

  以2019年在台湾公共电视台首播的由贾静雯主演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为代表。

  该剧讲述了在一起精神病患李晓明随机杀人事件之后,失去儿子的新闻台编辑主管宋乔安一家、李晓明父母妹妹、李晓明的辩护律师及其家属等人,面对伤痕、重建生活的故事。

  多维度反思一场恶性事件对不同立场的人群的影响。挖掘恶性事件背后的原因,深刻剖析社会与人性。

  

  关于育龄女性对于家庭和职业的思考、社会热门事件剖析,职业与伦理的思考,都成为台剧聚焦的选题。

  豆瓣8.6分的《她和她的她》,将镜头对准职场性骚扰这个隐蔽而又沉重的话题。

  通过悬疑的方式,抽丝剥茧地讲述对于许多职场女性,难以启齿又深受其害的隐痛,引发许多观众的共鸣和深思。

  全新时代

  台剧的自救式发展

  其实,台剧的自救式发展已经开展许久。

  2015年,台剧开始探索式“破局”,推出了广受好评的年代戏《一把青》。

  这部耗资巨大的电视剧,在原有完善的文本之上,兼具政治性与故事性,成为台湾地区电视剧史上筹备成本最高的电视剧。

  通过对时代变革中小人物的命运的讲述,展现了时代变革中普通人的沉浮,斩获多项大奖。

  

  2016年,由台湾知名导演、编剧王小棣推动,台湾公视推出的主打单元剧的《植剧场》,设置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原著改编四大板块,逐步实现对台剧市场的全方位升级。虽然剧场出现之初,并未迅速取得较明显的成绩,但是内容的不断扎实,为后续的爆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

  王小棣说:“过去在台湾,一般做电视剧的预算少,所以没钱做后制等部分,就只能恶性循环回去写类型剧。但如果我们永远不做,台湾就真的再也不会做电视剧了,所以植剧场必须跨出这一步”。

  在台湾本地电视台与外来媒体的双重加码之下,台剧的发展成为可能。区别于从前超长乡土剧《再见阿郎》的本土剧正逐步发展。2019年由台湾华视(CTS)自制的《俗女养成记》,在豆瓣获得9.1的高分,几乎收获了所有观看者的好评。

  

  纵向上,该剧讲述了39岁没车没房没孩子没老公,世俗意义上“失败”的女性陈嘉玲的人生轨迹。横向上,切入台湾本土的风貌和人情世故,描摹陈嘉玲、陈嘉玲妈妈、陈嘉玲阿嬷这三代女性在同一年龄段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一横一纵,展现的是社会变迁投射在三代女性身上后,产生的迥异的个体变化。

  在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的双重推进下,台剧的新面貌正在逐步被勾画。

  重返大陆

  台剧新浪头袭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经典的偶像剧作品在大陆上映,其中不乏爆款,甚至一度成为许多观众的青春记忆。

  如今,台剧更换赛道,聚焦现实,找到与大陆全新的合作方式。

  千禧年前,言情打头阵。90年代,由湖南华夏影视公司出品,台湾怡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的《还珠格格》于1998年在中国台湾首播,引进中国内地播出后全国平均收视率超47%,最高达62.8%,成为现象级爆款剧。

  此外,《婉君》《一帘幽梦》等言情剧,也获得超高收视。

  由台湾电视公司、景德传播公司合作出品的古装仙侠言情剧《新白娘子传奇》由大陆与台湾合作,拍摄地点涉足南京、台北、杭州、镇江、苏州等地。1992年,该剧在台湾地区首播,1993年引进大陆之后,在超多卫视转播,与《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电视剧一起,成为90后甚至00后珍贵的“暑假回忆”。

  千禧年后,偶像剧风靡。古早偶像剧《流星花园》叩开了偶像剧的大门,也标志着台湾偶像剧鼎盛十年的开始。前所未有的纯爱剧集,在大陆市场中掀起收视波涛。

  

  随后,《王子变青蛙》《恶魔在身边》《恶作剧之吻》等偶像剧陆续问世,均获得大批观众。在电视剧急速发展的时代,大陆市场赋予了偶像剧飞速发展的土壤。

  

  由于偶像剧实在过于热火,台湾电视资源向偶像剧大力倾斜,但也正因此出现了大批同质化严重的偶像剧,一度造成观众们的审美疲劳。

  从前代表着时尚和流行台湾偶像剧,在前几年一度成了活跃在视频网站鬼畜区的素材和调侃的对象,对比从前的辉煌,着实令人唏嘘。随着大陆高投入电视剧的兴起,以及情节更为复杂的韩剧和美剧的引入,剧情单一、同质化严重的台湾偶像剧几乎彻底没落。

  20年代,台剧“改头换面”。当下,台剧带着多类型、有深度的特点,重新返回大陆市场。

  

  豆瓣9.1分的《想见你》正是台剧重返大陆市场的代表之一,该剧融合“悬疑”与“穿越”元素,凭借烧脑的剧情、深度的思考,好评如潮。

  有网友说:“从它开始,台剧有了超越韩剧的可能”。

  撕掉标签

  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品质台剧选择撕掉偶像剧标签,重新出发,在新赛道上,也取得了新变化。

  本土故事造新品。打破《痞子英雄》维持7年收视率的《通灵少女》,通过全新拍摄模式的融入,将当地土宫庙文化题材推上国际舞台,为讲好本土故事与走向国际化的结合开了一个好头。

  

  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到庙里当仙姑的女高“谢雅真”一时被人熟知。表面上在讲“通灵”的故事,实际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都市题材出精品。由HBO出品,郑芬芬执导,李铭顺、柯叔元等人主演的《做工的人》由《我们与恶的距离》原班底制作,讲述四个做工人的生活故事。

  

  聚焦都市里的“小人物”,有欢笑,有思考,是一部质量与质感兼具的、别样的都市题材佳作。

  悬疑题材敢创作。充斥着本土化改编的《模仿犯》通过叙述视角的改变,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侦办凶杀刑案的专家检察官郭晓其,不惜赌上人生也要拖出凶手犯案证据的故事。通过多线并进的拍摄手法,将原有的日本推理IP,改编成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剧情。

  

  悬疑的剧情与现实主义的视角是台剧破题的方式,重新跟上时代的台剧,在传承与创新双轨并进的赛道上,是否能凭借“现实主义”重回巅峰?令人好奇。

  主编:罗姣姣

  文:麦子

  排版:麦子

上一篇:南京电梯门愈演愈烈!刘女士丈夫自曝妻子内幕:自己差点净身出户
下一篇:原创《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这部剧能把人气到原地蒸发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