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的水”,并非迷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过得飞快,6月盛夏转瞬而至,而随着炎热一同到来的,还有热闹的端午节。
作为21世纪的人类,我们提起节日,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无非就是吃什么。
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到了端午节,吃粽子几乎成了我们唯一能想起来的端午习俗。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大家的生活变好了,每年过节的气氛,却变得愈发寡淡了起来。
这正是因为随着们的生活环境现代化、城市化,人们已经被996之类的生活作息,给折磨的不像样。
好不容易盼来了法定假日,肯定要在家休息休息,哪里还会费心去过节?
虽然过节要做的事情,大家是能省则省,但是有一些习俗却是万万省不得的。

如今在农村地区,一些传统的习惯还会被保留下来。
如果你来到这里,肯定会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的水。”
很多人听了这话都摸不着头脑,好好的水怎么和端午扯上了关系?
更何况,端午赛龙舟的活动,也算自古以来的过节方式,龙舟不就是在水里的么?

其实,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生活经验之丰富了。
原来就是这小小的一句顺口溜,却包含了老祖宗大大的智慧。
01端午节的习俗
提起端午节要做什么,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粽子、划龙舟,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挂上艾草或者菖蒲。
希望家中的蚊虫和将来的不顺利,都会在艾草的气味中烟消云散。

但是这些和古人过节相比,还是稍显逊色了。
我国号称“礼仪之邦”,这份“礼仪”不仅体现在正式场合,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因此,过节也成为了古代人,彰显自己“懂礼仪”的一种方式。
从大家的态度来看,端午节是一个在当时很受重视的节日。

不过和元宵节、新年之类必须要大摆筵席、热闹非凡不同,明朝人过端午讲究的是一个“清雅”。
古代时候,在端午时分,有钱主家与诸位妻妾,不仅在身上挂上了含有艾草的香包。
同时作为主人还在府中摆了一回家宴,除了精致清淡的菜肴之外,一同被端上桌的还有“五毒饼”。
所谓五毒,就是指生活中常见的蜈蚣、蝎子、毒蛇、壁虎与蟾蜍。
据说端午时分,地府之门会开启,而这些平时寄居在地府中的五毒,就会倾巢而出,来到人间。
而古代的医疗水平比较落后,如果被五毒之一咬伤了,那么轻则疼痛几日,重则一命呜呼。

因此,古人尤其重视对五毒的防范。
书中大家食用的五毒饼,就是用面粉和玫瑰做成,有点类似于云南的鲜花饼。
但是五毒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表皮会印上五毒的形象,传说吃了这饼,五毒就会以为你是它们的同类,它们就不会咬你。
或许正是因为端午前后毒虫太多,时至今日我们还会保留下端午挂艾草、带香包的原因吧。
毕竟有了草药作伴,就可以驱走身边的毒物。
02七月与鬼
前面我们提到“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的水”,很多人可能心里就会泛起嘀咕,七月和鬼又有什么关系?

方才我们提到过,古人十分重视日子的变化。
据说在端午前后,不仅是现代人的法定假日,同时也是地府的“节假日”。
每当这时,地府的门就会打开,地府中的鬼魂也会回到人间。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地区,会有端午节烧纸的习惯。
就是因为大家认为,祖先也会从地府回到人间,来看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同时享受来自晚辈的祭祀与供奉。
再加上7月是稻米成熟的日子,人们会把新米作为贡品,摆放在祖先的牌位前。

久而久之,也有了祖先可以保佑来年五谷丰收的说法。
03端午和水
那么话说回来,七月份的鬼有了解释,那端午节为什么最可怕的是水呢?
其实这就要和古人总结的生活经验有关,端午时节是一个闷热而多雨的时间段。
随着雨水倾泻而下,河水、湖水的水位也会随之上涨,甚至淹没道路。

而又因为夏季炎热,一些人会为了贪图凉爽,来到水边嬉戏游玩,以解暑热。
根据典籍记载,唐代的女性,喜欢在端午节这一天来到河边洗澡。
她们在洗澡时会用宽大的裙子挡在周围,一方面是为了遮住身体,同时也是一种炫耀财富的手段。
当时长安以石榴红裙最为流行,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东南方向的曲江河畔,总会看见一幅幅架起来的红裙,令人无限遐想,好不热闹。
并且,端午节的前身是由于对龙这一图腾的崇拜,而演化而成的祭祀仪式。
如今中国很多地方,还保留有端午祭龙王的活动,而龙王传说负责降雨,因此这种仪式也多选择在河畔举行。
再加上端午节也有赛龙舟的习惯,更吸引了大家聚集在水边。

而这些举动自然就引起了很多危险,毕竟那个时候本来水位就有所变高。
人们还争先恐后地往水边跑,自然而然就引发了很多溺水事件。
久而久之,就有了端午节不要去水边的说法。
04结语
由此可见,很多流传下来的老话,并不是因为封建迷信,也不是因为过去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足。
正相反的是,这些看起来荒唐的说法,却包含着祖先历代积累而成的经验与道理。
而这些道理即便在现代也十分实用,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还保障了我们的人身安全。
虽然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的传统已经被大家所抛弃。

但是希望在未来,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再次被人们捡起来。
毕竟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最能反应这个民族的风貌与本质的东西,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当被作为后人的我们所铭记并传承。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