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林的预测已现实?我国80%的房企,未来可能遭遇三种结局
最近,中新经纬发表了一篇名为《王石:房地产市场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开始》的报道。从题目上看,似乎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乐观预测,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王石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亚布力国际会议上,万科的创始人王石说,万科还在进行着艰难的转型。他自信地说,万科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物流企业,拥有21.4%的股份,在中国,万科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他认为,万科的转型,并不代表着地产行业的终结,只是一个开端。他举例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最受欢迎的三家公司之一的大和集团,只有24%的地产利润,还有76%的服务业利润,包括酒店、商城等。
王石的眼光很毒辣。在2018年,各大开发商都在疯狂赚钱的时候,王石在公司的年度大会上高呼“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当时的人并没有感觉到房价的低迷,但现在看来,王石早就意识到了开发商的生存问题。现在的开发商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或者说“内卷”。他们通过买地、建楼、卖房子获得的利润正在逐渐减少。这与他们之前的发展速度完全背道而驰。“活下去”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万科宣布“活下去”的时候,马光远就提出了“3个20%”的观点。也就是说,在未来十年里,十几万家开发商可能只剩下两万到三万家。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地产行业已经没有“坐享其成”的机会了。楼市将会在供需关系极端紧张的情况下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会看到,在未来十年里,王健林十年前的预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01住房市场面临重返2014年高位库存压力
截至2023年5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4120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15.7%。这也是历史上第二次突破6亿平方米的记录。第一次是在2014年。不过,如今的情况与以往完全不一样。2014年,尽管商品房的库存压力比较大,但由于有了货币化棚改去库存的政策,所以,随着市场中的热钱不断涌入,不仅交易额迅速上涨,而且价格也随之上涨,让楼市的车轮继续向前行驶。现在呢?虽然销售面积恢复到了2014年的水平,但库存并没有减少。
首先,启动“货币化”棚改难度大。因为高昂的拆除费用导致了“拆不动”的尴尬局面。
其次,目前买房的压力也比较大。2014年,我国的商品房均价为6324元/平方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而在2022年,我国的商品房均价为9814元/平方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我们以100平方米的商品房为例,在2022年,总价要高出33.94万元。如果将利息计算在内,那么总利息多出27万元。这多出来的60万元,对于一个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来说,最起码要多工作六年。由此可以看出,与工资增长相比,房价增长所造成的压力更大。
02住宅供给呈现“多元化”趋势
时间来到2023年,房地产市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以往的房地产市场都是以商品房为主导的,所以价格一直被推高。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以商品房为主导,但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的规模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以住房租赁为例,在十四五时期,将建立870万套住房,预期可以为2600万新青年提供改善的居住条件。这2600万新青年会选择到城市中去租房。这就意味着城市化率将会上升1.8个百分点。由于房价一直无法下降,那么依靠商品房开发提升的城市化率将会明显减缓。因此,在未来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将会成为提升城市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认为,在2025年至2030年之间,住房租赁的筹建规模将不会少于870万套。
另外,在2023年,“带押过户”的新政正式启动。截止到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城市开启了“带押过户”模式。诸葛研究所对十大主要城市的二手房市场进行了调查。第二季度二手房市场的成交数量已经突破了213.37万套,环比增长了113.63%。“带押过户”是导致二手房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现在的住宅供给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只有商品房的单一模式了,而是越来越“多元化”的住宅供给。而这块饼本来就那么大,一旦被二手房、房屋出租等占据了一块,那么房地产开发商能够拿到的那一块就会越来越小。
03要想逆转“负增长”,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慈善家》通过对全国各地已公布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到2023年,新生儿将不会突破八百万。而随着生育人数的不断降低,想要逆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高房价是影响人们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房价的城市生育率较低。国家经略网发布的《2022年全国各地出生人数》数据表明,上海、北京、重庆等地的生育率均在6%以下,云南、贵州、甘肃、广东、海南等地的生育率均在8%以下。
另外一方面,养育孩子的昂贵费用也是一个阻碍因素。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0-17岁儿童的平均抚育费用为48.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6.9倍;上海、北京的抚育费用则在百万左右;而在城市,抚养2个、3个儿童的抚育费用也在百万以上,而当前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49283元人民币。
很明显,高房价和高抚养费是导致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要保持高房价,就必须降低抚养费,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要改变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很难。而依靠着人口优势的房产也会随着人口优势的消失而收缩。
04国内百分之八十的房地产开发商将来会面对怎样的结局?
就像王健林预测的那样,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达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近十万家房地产开发商必然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因此,国内80%的房地产开发商将来会面对怎样的结局?作者认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一些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而且已经没有办法修补了,将会面对兼并和重组的后果。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央银行表示,要加快房地产市场的整合,缓解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提高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实力。这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很可能会被兼并和整合,就像是一条鱼被“吞并”了一样。
二是通过办理破产申报程序,实现自主选择的破产方式。从2018年开始,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出现泡沫,到现在为止,房地产市场也没有完全崩溃。日本一年只有三家房地产开发商破产(1992-1993年共有2323家房地产开发商破产)。房地产市场不会轻易崩溃,但也不会永远稳定。如果遇到无法承受的风险或压力,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会选择主动申请破产,以减轻损失或寻求重生的机会。
三是减少对土地的投入,逐步实现转型。这与万科等地产商颇有相似之处。根据数据显示,在今年的一整年里,万科共获得了36个土地,较上年同期减少了75.7%;计划竣工的总面积为690.2千平米,较上年同期减少了74.1%;股权土地价值总计为496.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4.6%。在没有完成转型的情况下,它会积极地将房地产业务的规模缩小。这一点跟当初的恒大截然相反。它要更为稳定一些。这也是大多数房企在未来都会面对的事实。
总的来说,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能在房地产行业中全身而退的房企寥寥无几。他们中的大部分都逃不过三种命运:一是被并购,二是破产,三是转型。说白了,房地产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当它的总体发展达到饱和的时候,它的开发力度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积极转型可能是最好的出路。
上一篇:杭州有5套房筹钱整容?狗头萝莉律师函回应造谣,她只割过双眼皮
下一篇:原创婚姻生活中,男人越是对你说新话,他就越快认清这3个现实,才不会吃亏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