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景泰蓝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6-20
手机版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制作的《鸟杯》,造型是一只回首翘尾、头长金冠、布满美丽羽毛的朱雀鸟。它的设计打破了景泰蓝传统的对称造型方法,而采用了均衡对称的方法。1990年,《鸟杯》被评为国家珍品,并被国家工艺美术珍宝馆永久收藏。

  浴火重生的景泰蓝

  撰文、供图/张旭

  景泰蓝是紫铜、釉料、火的融合体。在十余次反复的入火烧炼中,它一次比一次华丽,一次比一次精致。在六百年的起起落落间,它有着鼎盛时期奢华绮丽的风采,备受皇室青睐与世人瞩目;它也经历了生死存亡之际的凄苦与无奈,在呐喊和挽救中默默坚守。在种种悲欢沉浮都成为如烟的往事之后,景泰蓝终于如凤凰涅一般重生,闪耀出无比绚烂夺目的光彩。

  

  “景泰蓝”之名的源起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奢华装饰的特殊珐琅器工艺品。人们习称其为“景泰蓝”,是因为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铜胎掐丝珐琅在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在蓝釉料的使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淡白微绿的天蓝,琉璃般的钴蓝,蓝宝石般的宝蓝,无一例外地被用作底色,显得十分清新雅丽。现在虽然各色俱备,但仍沿用旧称。景泰蓝也成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再是颜色的代称。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专家学者多持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并没有定论。这是由于现存文献中缺乏相关的记载,也因为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来作为断代的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工艺并非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持中国本源说的学者认为,历史文物可以提供一些证据,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剑柄上就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的壶体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其镜背花纹就涂饰着各色珐琅。由此可见,中国金属工艺中运用珐琅的历史很是悠久,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能完全证明景泰蓝工艺始于中国。

  ■ 清末的北京,景泰蓝作坊的艺人们正在制作景泰蓝工艺品。这家作坊的老板是满族人,作坊位于东交民巷法国使馆的不远处。

  景泰蓝的初盛时期是在元末明初。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等都保存了不少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在这些制品中,制成年代最早且保存数量较多的要数明代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的景泰蓝制品。这一时期的景泰蓝风格浑厚古雅,品种有瓶、盘、碗、炉等,后来还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胎的材质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红色、白色和黄色。北京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到了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景泰蓝工艺在艺术手法、制作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还设有专门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景泰蓝的胎型有方有圆,且向着实用方向转化,增加了花盆、面盆、炭盆、蜡台、樽、壶等器形,这使景泰蓝在宫廷生活中大放异彩;题材增多,有云鹤、火焰等表现宗教内容的题材,也有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釉色出现了葡萄紫、翠蓝和紫红等新色;在装饰手法方面,非常注重金工的处理,在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    

  ■  明代掐丝珐琅缠枝莲香炉。明代的景泰蓝多为紫铜胎,胎体略显厚重,且丝掐得较粗。

  景泰蓝工艺在明代走向了成熟。当时的景泰蓝多为紫铜胎,胎体略显厚重,所以造型仿古的多;丝掐得较粗;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景泰蓝采用的珐琅釉料是将纯天然的矿物质石料磨碎后加水调匀,通过点蓝、烧蓝后呈现各种色彩的。由于景泰蓝所涂釉料较厚,矿物质石料在磨碎的过程中又无法做到完全没有杂质,因此在烧蓝的过程中,会出现杂质爆裂、碳化的现象,从而导致成品出现少量的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乾隆时期(1736年~1796年)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始于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皇宫里处处可见景泰蓝制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还有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当时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此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花纹比明代更为多样,花鸟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愈显刚柔相济,大明莲演变成勾子莲,图案整体趋向精美细秀,而且出现了使用文人名画掐丝的作品;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制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镀金厚重,其技术远胜明代,显得金光灿烂。这一时期的景泰蓝,在风格上继承发展了明代华美、雅致的风格,并且开始变得纤巧绮丽。

  ■ 清代画珐琅花卉果盒。

  嘉庆初期的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经开始衰落。同时,具有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开始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并作为重要商品出口外销,这使得珐琅工艺稍有恢复和发展。在咸丰、光绪时期,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颇有名气。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设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之后又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自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清朝晚期的这种繁荣只是昙花一现,景泰蓝行业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中。

  总体来讲,清初景泰蓝的工艺缺乏独创性,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明代。清代中后期,皇室的偏爱对景泰蓝工艺的影响很大。但也由于景泰蓝在清代大都为宫廷所用,总体上装饰过于繁琐,造型十分奢华。

  ■ 清代景泰蓝碗。清代的景泰蓝造型十分奢华,继承了明代华美、雅致的风格,并且开始变得纤巧绮丽。

  起起落落中的坚守

  民国至解放前,整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时期,景泰蓝工艺也处于徘徊、低迷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景泰蓝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外国人的购买,出现了一些洋人宗教制品和百姓日常用品。原料物质成本的提高、购买力的削弱、从业人员的急剧锐减等,使得景泰蓝行业奄奄一息。

  ■ 景泰蓝工艺制作过程中的制胎、点蓝、烧蓝。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整个传统工艺采取了抢救、保护和扶持的政策,这使得景泰蓝工艺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6月,北京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市特种工艺品公司。1951年特艺公司主持召开了特种工艺品专业会议,就景泰蓝行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为了尽快恢复景泰蓝行业的发展,国家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蓝的国营特艺试验厂。1952年,北京市第一珐琅生产合作社成立。1954年,为响应政府的号召,北京市第二珐琅生产合作社成立。1956年,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中,由四十二个珐琅作坊合并组成了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和第三珐琅生产合作社。1958年6月,三个珐琅生产合作社合并成北京景泰蓝厂。同年10月,国营景泰蓝试验厂并入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国营北京市珐琅厂成立。1958年7月,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并开设了金属工艺专业,专门培养景泰蓝设计人员。在特种工艺美术行业中,景泰蓝是最早配备专业创作设计人员的行业。

  这一时期的景泰蓝不仅仿制了大量的传统制品,还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新产品。造型样式有瓶、盘、罐等;花纹多以梅、菊、牡丹、月季、山茶、大地儿花鸟、大地松鹤、勾子莲等图案为主,还有人物、自然风景等;釉料颜色也增加到六十余种。

  ■ 近处为掐好的铜丝,铜丝旁边是烧焊好的胎体,远处为点蓝所用的釉料。制作者用镊子将扁铜丝掐、掰成各种纹饰,粘在铜胎表面上,再将胎体进行酸烧整形,然后用特制的小扁铲将各种颜色的釉料填充在铜丝花纹的空隙中。

  2000年,北京工艺美术工厂破产,熟练艺人大量流失,这对北京工艺品行业来说,对景泰蓝、雕漆、象牙雕等传统工艺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损失。原先厂里有一千五百多名职工,其中有四五百人是从事景泰蓝生产的。厂子破产后,能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只有十几个人,剩下的只能另谋出路,去扫马路或者卖白菜。景泰蓝艺术不是一两位大师能够支撑的,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景泰蓝艺术恐会后继无人。

  张同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景泰蓝艺术设计者,后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978年,三十六岁的张同禄开始担任北京工艺美术工厂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负责全厂十几个工艺门类的技术创新和生产质量。张同禄是景泰蓝行业中唯一全面掌握创作设计、全部生产工艺技术及管理的专家,他的成长道路,既不同于服务于皇室的工匠,也不同于祖辈相传、独擅专能的作坊手艺人。与此同时,张同禄还在抓紧时间传授技术,他经常到车间亲自指导,还在节假日给员工讲课。在2012年举行的“皇家艺术,永恒经典——张同禄景泰蓝艺术高端研讨会”上,张同禄收下六名徒弟,希望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能够流传后世。

  ■ 年轻时的张同禄到首钢参观,把炼钢工人沸腾的炼钢场面变成了景泰蓝图案,将钢花飞溅、铁水奔流的画面与传统的串枝叶纹饰转连起来制成景泰蓝作品,取名《钢花瓶》。

  颇具皇家气派的北京景泰蓝

  北京是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极具皇家气派。它造身端庄厚重、形体多变,纹饰精美、奢华。制作者依据工艺特点对胎型上的纹饰尽可能做出周密的思考,使得丝纹的疏密、主次的对比、点线的组合、丝工的繁简穿插、形象的反转折叠等都处理得自然、优美而精巧,令掐丝表现出有如画笔线描的轻柔。花饰图案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蝶花图案、翎羽图案、云锦图案以及吸收现代西方图案而成的花饰,使景泰蓝不仅有着传统的烙印,更给人以新鲜的现代之感。

  ■ 由张同禄制作的景泰蓝作品《馨蕾花插》,由含苞待放的花蕾及从叶片中悬挂而出的花薰两部分构成。造型挺拔俏丽,色彩绚丽典雅。花蕾上镶嵌了多种珍贵的玉石,令作品显得更加高雅、名贵。

  传统的明清色调一直是古色古香的孔雀蓝。随着时代的发展,景泰蓝的釉料色彩比明清时期增加了十几种。北京景泰蓝还大胆引进现代色彩构成理论,将传统的用色技法与当代的色彩学结合起来。

  北京景泰蓝胎体较为厚重(花瓶器皿类越秀美铜料越轻)。制胎有手工敲打,有模具冲压,也有铸胎。此外,银胎景泰蓝的试制成功,不仅打破了铜胎的制作模式,还摸索出新的制作工艺与装饰方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景泰蓝与玉雕、花丝镶嵌、漆艺、木雕等结合而成的艺术品。

  ■ 1971年,29岁的张同禄设计创作了以景泰蓝艺术为主,附以玉雕等多种工艺的作品《神鹿宝车樽》。

  近三十年来出现了小到几寸、高到六米的景泰蓝制品。乾隆时期曾出现过二百三十公斤的景泰蓝之塔,现在已出现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六米高的景泰蓝生肖雕塑。现在,景泰蓝除了制作具有欣赏及使用价值的瓶盘碗罐外,还制作了大量具有现代性的实用制品,如灯具、文具、纪念品等等。

  北京景泰蓝是中国景泰蓝的代表,也是国际珐琅艺术中唯一实施掐丝技艺的珐琅艺术品。除了它,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珐琅艺术从头到尾都是用掐丝来表现的。

  ■ 作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景泰蓝艺术设计者,张同禄后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2年12期

  【 推荐阅读 】

  致命的美:中部非洲古代兵器 茂密的刚果雨林、壮阔的热带草原、神奇的赤道雪山以及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孕育了独特的人文之美,其传统兵器更是神秘而令人惊叹。动静皆宜:中国古代体育 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运动项目,逐渐成为历史的陈迹;同时,又有一些新的运动项目适时出现,并为人们所喜好。版权声明《文明》杂志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文明》杂志”。微信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文明》杂志公众号矩阵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尽享更多精彩内容,进入微店即刻订阅经典特刊及各期杂志。√

  

  文明杂志

  公众号

  

  文明杂志

  微信商店

  

  看文明

  公众号

  文明杂志社联系方式邮箱:Lou8001@126.com

  编辑部邮箱:civilization200112@126.com杂志订阅热线:010-67135565

  13146832364、15611146084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门市订阅: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90号新裕商务大厦402室

  (地铁5号线磁器口站十字路口东南角、地铁7号线磁器口站G东南口)

   点击下图购买 

  “国际传播力”培训学习高端读本

  

   点击下图购买 

  “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

   点击封面购买最新《文明》杂志  点击下图订阅2022全年杂志 

  

  

上一篇:山西组织申报基础研究计划2023年第二批项目
下一篇:哈佛医学院黑幕:道德沦丧与人性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