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南航丨南航,68周岁生日快乐!
原标题:我和我的南航丨南航,68周岁生日快乐!
来源:复旦大学
六十八载日夜风雨兼程
六十八载沧桑砥砺前行
踞六朝古都,积历史之厚蕴
诞壬辰龙年,立雄鹰之壮志
今天,是我们热爱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8岁的生日
一起向南航道一声
生日快乐!!
校庆期间的校园花团锦簇,校园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我校与航空工业协同创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校庆来临之际,昨日我校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献礼学校68周年华诞。双方同宗同源、血脉相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合作传统,协议的签署将推动双方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企业共同迈进。
68年岁月荏苒
每一个南航人都与南航息息相关
与南航有关的日子里
哪个故事让你最难忘呢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
5位南航的校友讲述了
他们那些与南航有关的日子
冯培德
1963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导航控制专家。
我和我的南航
从北大到南航读研的三年,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
1963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经北大陈滨老师介绍,我选择到南京航空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杨昌仁教授。杨昌仁教授将我带入我所热爱的科研领域,并根据我的特点专门为我制订了发展计划,考虑到我参加的生产实习不够,杨老师安排了大量的工程类课程和较全面的金工操作实习,这也为我后来成为一名总设计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老师还亲自为我讲解陀螺仪表和系统动力学分析的课程,并亲手分解陀螺仪表,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真实的陀螺,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设定的课程学习完后,杨老师又要求我到“风口浪尖上练一练”——到天津707所去实习,正是这样一段历练,让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没有在南航读研的一段经历,我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在南航的三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如果说北大训练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不惧怕理论与数学公式,那么南航就训练了我应用科学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我对机械、电气和电子不再发怵,从此就可以勇往直前。
罗荣怀
1978级校友,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我和我的南航
城墙上的中秋篝火赏月,好像就在昨日
在南航读书的那个时代的“别样”,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那时还不满17岁,我到班里一看,充满了惊奇感,同学中年纪大的30岁,年纪小的不满15岁。77、78级是个特殊的群体,现在不可能再出现了。同学之间是非常阳光的,大的带小的,很有意思。现在想想,大的小的在一起,思想相互融合,这种年龄、经历、地域的多元结构已成历史绝唱,但那段经历让人终身难忘。
我还记得学校进门高大的梧桐树,北门那边的樱花树,七号楼边的贵妃桥,还有那一片水杉树,那是我们去的第二年种的,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了。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班里组织到中山门城墙上过中秋节。我们在城墙上围在一起,点上篝火。举头托着明月,叩问中山城墙的历史,聆听金戈铁马的回响。大家一起唱啊、跳啊。回想篝火边同学们个个清纯、阳光、快乐的面庞,那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就像是在昨天。
母校是一棵“树”、一棵“大树”。无论走到哪里,这棵“树”越大,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作为校友的我们就越自豪!
赵光恒
1980级校友,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我和我的南航
好教材、好教师、好课程、好习惯,都让我难以忘怀
15岁时我就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心怀献身国防、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信念,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航,期待着将来能在航空航天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1980年8月,我怀着美好憧憬踏入南航的大门。
初入大学,学校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深深影响着我。南航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这些课程,教师的讲课水平非常好,由林代业、胡寿松、田林三位老师合编的《自动控制原理》教材也让我印象深刻,这本教材在全国很多高校通用,也是南航为全国做出的贡献。大学时,我对王惠南老师讲授的“惯性导航原理”印象很深,这是大四的专业课,通过学习、交流和理解,我逐步明白了怎样具有科研思维。
一部好教材、一位好教师、一门好课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校的准军事化管理也让我记忆犹新,早晨6:30到楼下站队出操,下午4:30左右到操场跑步,锻炼身体,除了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晚上必须上自习,宿舍里基本没人,在那时,学校非常注重培养我们严谨守时、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也让我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颇多。在南航学习和工作的六年时间正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南航严谨的校风、务实的学风,对我的人生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蓝绍敏
1981级校友,现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我和我的南航
无论酷暑严寒,我都早早起床,在教学楼前等着开门
我当时的梦想是做一名航空工程师,想为祖国的航空尖端科技做一点贡献。现在明故宫校区的荟萃楼便是当年的教学楼,为了在那里抢到上自习的座位,无论酷暑严寒,我都早早起床,在教学楼前等着开门。没有课的时候,我在自习室里一待就是一天,有时候连晚饭也顾不上吃。1982年,作为大一班长的我,与同年级的四个班班长策划了一个主题德育活动,并且在校报上刊登了一篇针对大学生“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一不良现象的评论文章。
蓝绍敏在《南航报》担任通讯员时发表的文章
其实我是个内向的人,不爱讲话,然而从第一次不会讲话、不会作报告,到作为学生会主席、代表学校去兄弟学校交流,再到主持各类大小活动、发表演讲,我在这样的工作中得到很多锻炼与提高。多年后,我仍然觉得大学阶段的锻炼是我最深刻的记忆。
后来我又多了一个身份,即母校的兼职教授。受聘当天,我再次佩戴上了南航校徽。作为学长,我真诚地祝愿学弟学妹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以坚持不懈的学习、果敢执着的追求和天道酬勤般的努力为支点,撬动起人生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舞台,描绘出人生一幅又一幅精彩的画卷。
徐西鹏
1982级校友,现任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我和我的南航
小礼堂的电影,温柔了大学时光
1982年,17岁的我来到南京航空学院报到,走进校园,随处可见认真学习的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初到南航的我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兴奋。我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在这里度过本科、硕士、博士一共十年的学生生涯。
冬天的时候,教室里人比较密集,相对而言比较暖和,但是这样的教室并不多,于是那些抢座位、占座位的经历成为了我对大学时光一种难忘的回忆。努力学习之余,我还会抽出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学校会经常组织在礼堂放一些当时的或者是过去的经典电影。每到这时,并不宽敞的小礼堂便会挤满了人,以至于幕布上常常会出现晃动的黑色人影。虽然今天看电影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我依然很怀念大家挤在礼堂里看电影的日子。
那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工厂实习,实习时,工人师傅跟我们讲起一位“了不得”的人,他不用编程,直接把机器码输入到机器里。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师傅口中的这位“能人”,正是数控课程的任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只在理论问题上“纸上谈兵”,这是我对母校教学的深刻印象。
1992年,从南航博士毕业的我南下到华侨大学任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母校十年的学习生活,对我以后二十年的教书育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些在母校的日子值得我永远回味。
那些与南航有关的日子
回忆起来都是闪闪发光的
南航也在这里
见证了一代代学子走进校门、离开校园
在各行各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周万物惟创造,道济天下展经纶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
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
今天,让我们再道一声:
亲爱的南航,生日快乐!
你有什么与南航有关的
难忘的记忆?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截止10月28日中午12点前
点赞前三名可以获得南航纪念U盘哦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素材来源丨《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党委宣传部、档案馆、校友会
文字整理丨彭丽、刘敏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上一篇:爱看《八零年代财女撩校霸》的你怎能错过这些惊喜好书,余生因你而甜
下一篇:江国华:未满十八岁禁入KTV并非过度保护 | 学者评论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