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视大学作家曹富贵大学期间写的毕业论文《通过蔡崇达〈皮囊〉反观乡间人心人性》持保
能不待定就不保送。干嘛这么可爱。
天津科技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 法政学院
专 业 2012对外汉语
题 目 从蔡崇达《皮囊》的故事性看乡间的人心世故和时代变迁
姓 名 曹富贵
指导教师(签名)
2015年3月12日
拟选题目
从蔡崇达《皮囊》的故事性看乡间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
蔡崇达,闽南人,身份很特殊,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白岩松称他为“劫匪般的文青”,韩寒称他为“写作大师”。《皮囊》是他的第一部随笔集,或者散文集。他以特殊的笔触,描绘了福建渔民小村的风土人情,体现了蔡崇达是一位擅长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诉那些刻在骨肉间故事的作家。他笔下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乡激起了年轻读者的共鸣。
这部散文集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十四篇作品。《皮囊》讲诉了自己阿太的故事,阿太一席话揭示了“皮囊”的含义:“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残疾》里的父亲,年纪大了,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气盛,心平气和的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治病,看着作者长大成人。这些都突出了作者生活的渔民小村见证了作者及身边的朋友成长的心路历程,作者的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但是他长大成功的那天,回首自己的故乡时,却是说不出的敬意与无限感慨。阿小和阿小的故事,他们从小作为黑狗达(作者的小名)的玩伴,小时候身份悬殊,多年后双方际遇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美丽作为小镇的纯洁女孩,却因为蒙上了风尘女子的形象,最后在小镇里无处容身,虽然成功了,却最后还是悲惨的死去;天才文展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又是兔唇,为了考上满意的学校,刻苦努力,最后却因为融不进他人的世界。这些发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渔民小村的各种故事,使作者的文字像写实的小说一样铺展开来,却是写人心世道。这是一部写心的作品。
研究意义:
通过散文集《皮囊》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既是深刻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一)乡间近年来是文学的题材一大热点,许多人都甘愿回归质朴,回归乡野,让心理澄澈,远离都市喧嚣奔赴乡土也是贴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也是关注民生的一种方式。
(二)关注作家的心路历程,体验作者对自己故乡人事的定位,笔者能从中借鉴写作的模式。作者对人心、社会都有一定的思考,其关注范围超出了都市人的风花雪月,作者的一步步成长、一步步历练都不止于对周围环境的窥探,其挖掘的题材新颖独到,直击人心灵深处的泪点。
(三)通过80后的成长史反观90后一代的未来出路,这能让我们直面身边的机遇与挑战,也能让后人正视世界的真相。其次,我们的关注点能从作者的光环下展开,延伸到中国的某个边陲小镇或者某座大山下的故事,或许是“空巢老人”或许是“留守儿童”,让我们明白切肤的体验、发散的思维下作者怎样做一个真诚的说书人。
文献综述
他(蔡崇达)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对父母和家乡的缅怀。作为新生代80后作家,蔡崇达笔下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乡激起了年轻读者的共鸣。
作者回归本身,他的笔触理性但又矫情,他有一种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的清高,有一种上帝视角,总是完爆身边的人,朋友的命运似乎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而实际上只不过掌握在他的笔下,他已从“我手写我口”脱胎于“我手写我心”,他的文笔很过硬,简洁,直接,却过于死板,但却不同于众人。所以他的故事也不同于其他人,让人耳目一新,只是读起来有一种悲悯感,过于沉重。他过于理想主义,却早早的贴近现实,身边的人都被现实打垮。他或许和笔者的际遇一样,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拼命读书。于是出现了文展,阿小和阿小,捐钱给学校的风尘女子张美丽、希望自己好好读书的母亲形象。这些都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其次,作者首部散文集就销量非凡,让他不仅仅只是一部普通的畅销书。它是一部有小说阅读质感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这些堆积在一起的生命故事体现了蔡崇达的写作才华,80后作家人才辈出,蔡崇达绝对是厚积薄发。
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造就了他步步达成目标的人生;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蔡崇达所处的福建渔村,落后,偏远;多年后,作者在都市小有成就,至少在写作时,他有充分的话语权,于是就像上帝把着他的手写出了这部平易近人的作品。但是问题来了,“一切作品皆自传”,作者的发展绝对离不开生他养他的故土,这种情结致使了他创作时变成了绵绵不绝的源泉。《皮囊》的开头就不同凡响,以阿太的言行举止来看,面对亲戚的好意,她“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用的供品做得如何,”后来又“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并说出了一句令人莫名其妙的话:“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到了此处,这一个有阿太特色的雷厉风行的接近尾声,而一个与众不同的阿太形象也要呼之欲出,令人迫切的想要读下去,一探究竟。作者最后告诉的哲理不过是短短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虽然自己看起来是被皮囊困住了,但自己的魂灵和生命在孙辈身上得到了延续,看到了自己的孙辈能慢慢克服皮囊的限制,战胜一个个人生挫折,阿太就能体会到由衷的喜悦。
在作者的少年时代,父亲因中风而偏瘫。这一“皮囊的病变”给作者的家庭带来持久的创伤,也构成贯穿作者持续写作的叙述动力。这部集子的前面几篇文章,包括《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和《我的神明朋友》等,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父亲的偏瘫之躯”这个中心事件展开的。在接下来的若干篇幅中,包括《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和《厚朴》等,作者写了小镇乃至大学时代的一些人物,表面上看,父亲的偏瘫之躯作为一条叙述主线已中断,但细察之下,作者每写一个人,都是在反观自己的青春皮囊,这个皮囊延续自父亲的血脉,代表着一种新的欲望生命体,同时也承受着因为父亲的不幸而带来的压抑气息。可以说,这本集子里的每一篇文章,作者都预设了一个潜在的精神对话者。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这本书的所有写作,文字所到之处的迷惘、无助、狂躁与忏悔,以及闽南小镇生活的历历在目,都是对早已消逝在岁月深处的父亲的皮囊的深度凝视和深切怀念。
皮囊,就是人的一个躯壳。古谚有云:“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每个人都有一副皮囊,不管美丑,不管好坏,但隐藏在里面的人心才是我们所必须探求的。作者的皮囊下有一颗压抑而诚实的心,他在揭开真相的面纱时,保持着一副清高的姿态,他一直在说真话,也没有退路不说真话。再者,作者却有贫穷子弟惯有的一种,高姿态,似乎他在掌控整个故事,他是故事的主宰者,他是上帝视角,在他眼中,他用刀笔一步步完爆身边的人,他们都是自己的陪衬,这大抵就是写作者唯一具有的一点主宰权。
刘德华、李敬泽作序,韩寒邀约三年促成结集,白岩松、刘同、蒋方舟、阿来、阎连科、韩松落、谢有顺、李海鹏、陈希我、曾连长联名推荐。这么一本大有来头的《皮囊》,也难怪出版三天就加印,并占据当当网2015年1月新书热卖榜头名。
《皮囊》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畅销书,他有自己的严肃意义。反观乡间的发展,一切人事代谢、花谢花开、草木荣枯,都能折射80后甚至90后的成长氛围,一个边陲小镇或许一个海边小城,每天都有迷惘的一代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南方周末》有一个报道,说甘肃会宁地区,在一个小山村出了几个博士生。他们的父母已经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但是他们成功了。而那些即便是考上了普通大学的大学生,作为农家孩子,那也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大学是象牙塔,在都市里,他们却迷惘了,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就是霓虹灯好看而已。四年后,无非也得面临这样的落差,工作不好找,而家里为了孩子的学业,经济濒临破产,基本上一贫如洗了。在边远的农村,如甘肃、云贵等落后地区,他们不仅物质贫瘠,精神更是贫瘠。皮囊的人心和人性在这些地方得到了体现。80后这批人,到现在为止,年纪最大的36岁,年纪最小的也有27岁了,三十而立,到了三十还未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只能说这映射了现实的残忍和自我的危机感。这也是打动这么多名家并让他们为之作序的地方。
研究内容
基本思路:
对蔡崇达首部散文集《皮囊》中关键人物的筛选,有机的结合作者的成长背景与读者的阅读体验,着重探讨其中的故事性与戏剧性,并对其中作者的写作体验所映射的现实氛围剖析其创作态度。通过全集的个别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反观作者成长环境中乡间的人心世故与时代变迁。
基本框架:
引言
一、《皮囊》的写作背景
(一)蔡崇达写作的自然环境
(二)蔡崇达写作的社会环境
(三)《皮囊》的作者的成长轨迹
二、《皮囊》的个别人物分析
(一)70年代后就断层的父亲形象被蔡崇达赋予了新的意义
(二)小镇风尘女子张美丽的悲剧分析
(三)两个不同的家庭背景却同名叫“阿小”的命运轨迹
(四)“天才文展”在兔唇阴影下的生活悲剧性
三、《皮囊》的小时代意义
(一)最好的时代的小人物生活际遇
(二)最坏的时代的小人物不甘沉沦
四、《皮囊》对故乡故土故人的传承
结论
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笔者通过浏览百度、知乎、知网等网页及搜索引擎,了解关于蔡崇达的写作成就以及在媒体界的良好口碑,确定对其作品实施研究的价值意义。笔者得知该书比较新,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着手,使笔者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确定题材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2. 文献阅读法
笔者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著作,精确的阐述自我观点与研究方向,并决心挖掘其背后的普世价值意义。
3、描述性研究法
笔者通过对全书的细致阅读,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创作方针,不遗余力的找出创新点。通过其他文献辅助自己完成研究,找出核心点。
主要参阅文献
[1]侯雯雯.蔡崇达:看见,是对每个生命过客的尊重.优雅,2015,(9).
[2]李乐乐.心之优矣,于我归处.中国图书评论,2015,(3).
[3]林梅琴.脱下皮囊,看见每一个人.福建人,2015,(04-01).
[4]本报记者 路艳霞.乡愁,抹不去又回不去.北京日报,2015,(03-05).
[5]年度作者.出版人,2015,(12-01).
[6]查玉瑶.语文教学与研究.三点导读,2015,(03-05).
2010,(3):24-25.
[7]《皮囊》:天使望故乡.记者观察,2015,(03-05).
[8]汉嘉.用对的方式找到对的读者.中华读书报,2015,(06-25).
[9]曾念长.皮囊与灵魂的双重衰变.文学报,2015,(3-12).
[10]新书架.齐鲁同报,2014,(12-19).
[11]2015年1月“中国好书”(原“大众好书榜”).中国图书评论,2015,(03-10).
[12]书架.出版广角,2015,(02-01).
[13]新书推介.河南教育(高教),2015-(03-20).
[14]书讯.商周报,2015,(05-11).
[15]书架.当代人,2015,(03-06).
[16]P.Gate,L.Keny,E.L.Snary.Microbial Risk Analysis,Volume 1,January 2016,Pages 13-18.
[17]Khazar Hayat,Sung kguHa.Composite strutures,Volume 132,15 November2015.Pages 575-583.
[18] Bao-Jing Li,Hai-Yan,Dong Mei Zhang,Yu-He Lei,Lei Wang,Ren-WangJiang,Wen-Cai Ye.Fitoterapia,Volumelos,September 2015,Pages 7-15.
其它说明
指导教师是否同意开题
签名:
2015 年 1月 10 日
教研室教学负责人签署
签名:
2015 年 1 月 12 日
说明:
1、开题报告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开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调研、收资后,于第八学期第四周前完成。
2、纸张填写不够可另加附页。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