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于氏】六世祖于纬年表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6-14
手机版

  原标题:【东阿于氏】六世祖于纬年表

  于纬(1577-1626),字长文,号小谷,东阿人。中书舍人,吏部主事员外郎,广东雷州府知府。(慎由公之次子嗣慎行公)

  于小谷系晚明山东藏书家,曾收藏大批元明杂剧秘本,赵琦美“脉望馆”所藏杂剧,有百余种借钞自小谷藏本。

  晚明常熟赵琦美(1563~1624),以藏书着称,其脉望馆尝收藏数百种元明杂剧,后归钱谦益绛云楼。绛云楼遭火,所贮宋元珍稀之本多遭损毁,而所藏赵氏杂剧幸存,牧斋遂将之转予同族钱遵王。据遵王《也是园藏书目》卷十“古今杂剧”之着录,凡三百四十一种。这批藏曲此后转辗经张远、何煌、顾氏试饮堂、黄丕烈、汪士钟、赵宗建、丁祖荫等人递藏,直到1937年散出,翌年见于上海书肆。经郑振铎等人努力,终得收归国有,唯所存仅二百四十一种,较遵王时已佚去一百种。

  其后,孙楷第曾对这批剧本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写成《述也是园古今杂剧》一书,于1940年12月出版。1953年再版时,改名作《也是园古今杂剧考》。1958年,郑振铎编《古本戏曲丛刊》,将这批剧本编入第四集影印出版;2013年,“再造善本”工程又据原本作彩色影印,学者利用称便。

  赵琦美在万历末年,曾对所获的大部分剧本作过校读,并作题识,说明版本来源。其中往往有“于小谷本”“于本”等词。据笔者统计,明言录自于小谷者,计三十四种,内有三十一种为孤本。注明以于小谷本作校本、并将其异文录于所得刻本之上者,凡十三种。赵氏所藏杂剧之未附穿关者四十三种,郑振铎等人推测亦属于小谷本。若此,仅现存本而言,源于于小谷的本子就达九十种之多,超过存本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散佚的一百种杂剧中,若亦以三分之一源自于小谷本计,亦当不下三十种。则脉望馆钞藏杂剧之源自于小谷者,或在一百二十种以上。于此可见,于小谷对元明杂剧之传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其生平事迹、藏书情况作梳理了解,也就很有必要。

  注: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山、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称来禽夫子。万历二年甲戌(1574)进士,任南宫令五年,擢监察御史巡盐河东,继按三吴,升陕西太仆寺卿。年三十余,以养亲乞休。精诗文,工书画,着有《来禽馆集》《来禽馆墨刻》行世(据道光《济南府志》卷五二、同治《临邑县志》卷九、解长青《邢侗年谱》)。阮自华(1562~1637),字坚之,号澹宇,怀宁人。其父为抗倭名将阮鹗,兄阮自仑,为阮大铖祖父。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二十六年与其子以鼎同登进士,初授福州司理,再任饶州,丁内艰,服阕,转户部郎,搉税德州,升甘肃庆阳知府。崇祯初,再起福建邵武知府。不久,以病乞休,日与海门诸子酬唱。着有《雾灵诗集》行世(据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七、康熙《安庆府志》卷一六、康熙《桐城县志》卷四)。

  邢侗、阮自华皆为小谷之父于慎行的得意门生,邢侗与小谷又系儿女亲家。《东阿于文定公年谱》后有邢侗一文,言“比长君纬以先生行履谬属侗”,可知此谱实系于小谷嘱托邢侗所编,则纂谱内所需数据,当系于小谷本人提供,其真实性自无庸置疑。今以《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为基础,参酌其它所得文献,纂为于小谷编年事辑于后。

  万历五年丁丑(1577) 一岁

  六月初七日,生。

  纬,字长文,号小谷。山东东阿人。

  《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下文简称《于谱》):“六月癸亥,子纬生。” 乾隆五十七年(1792)修东阿《谷城于氏族谱》载:“纬,字长文,号小谷。” 天祖深,为东阿一世祖。于氏本居登州府文登县赤山盘龙村,因明太祖徙民政策,洪武二十五年(1392)始迁于东阿杨柳,遂为东阿人(今属聊城市东阿县杨柳前屯村)。

  高祖忠,字楮村,为邑三老。生三子,长隆、次盛、三时。

  高祖母刘氏、王氏(刘氏无子,三子为王氏生)。

  曾祖时(1465-1537),字世和,迁居东阿城内(古邑东阿县城也称谷城,今属平阴县东阿镇)隐云翠峰山下,因号翠峰,从此于氏家族迁往黄河以东居住。时失父,依兄伯居,常受兄伯之驱使。兄坐法当死,时请为代,感动官吏,俱放还。于时为人忠厚,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教子有方。封寿官,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生五子,长玺,次壁,三莹,四瑶,五玭。

  曾祖母刘氏。

  祖玭(1507-1562),字子珍,号册川。嘉靖七年(1528),十七岁,中举人。二十年(1541)谒选,先后任许州、宁靖州知州。判案公道,断案如神,又体恤百姓,亲至民间放赈救贫,众皆交口称颂。三年后,升平凉府同知。又三年后,升庆阳府知府,累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三十一年(1552)辞官归,谢居家园。其原配为进士刘田之女,诰封淑人。生四子,长慎动,次慎思,三慎言,四慎行。侧室黎氏,生第五子慎由。

  祖母刘氏(1506-1555)。

  父慎行(1545-1607),字无垢,一字可远,号谷山,又号谷峰,东阿人。嘉靖四十年(1561)中举,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入馆读书。四年,授编修。五年,以病告归。万历元年(1573)六月,自潞入都复职。次年二月,充会试天下举人同考试官。七月,擢修撰。三年,直起居注,入起居馆。四年,充《会典》纂修官,寻充日讲官,直起居注。七年,回籍养病。十一年,复出,补日讲官。居家期间编纂《东阿县志》。十三年,与同僚李长春赴南京主持乡试。十四年,充廷试读卷官,推礼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官。十五年迁礼部左侍郎,兼筵讲。十八年,疏请早建东宫,神宗不悦。十九年,离京归家。三十五年五月,起东阁大学士。十一月,卒于京师。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着《谷城山馆全集》《谷山笔麈》《读史漫录》,编有《兖州府志》《东阿县志》《史摘》等。嗣子小谷本于慎由次子,因慎行无子,过嗣之。故于纬号“小谷”,或写作“小谷”,当因其父号“谷山”,又号“谷峰”而来。

  母秦氏(1546-1608)。

  生父慎由(1550-1586),字无欺,廪生,赠户部郎中。生二子。长子于绶,字印台,庠生。初封常州通判,再封顺天府通判,三封刑部陕西刑部司员外郎,四封刑部西川清吏司郎中,诰封奉政大夫。小谷为次子。

  十月十三日,更换乳母。

  《于谱》:“冬十月,……丙申,为子纬更乳母。”(第627页)

  按:此或为过嗣之时。

  十一月二十日,于慎行为纳采。

  《于谱》:“为子纬纳采于汶上郭公之孙。”(第633页)

  按:后实未娶。

  万历八年庚辰(1580) 四岁

  六月,出疹子。

  《于谱》:“六月,子纬疹。”(第639页)

  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 七岁

  二月初二日,父慎行至京赴任。

  《于谱》:“乙酉,至京师。”(第647页)

  三月二十一日,至京。

  《于谱》:“癸卯,子纬以帑至。”(第649页)

  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 九岁

  七月初二日,父慎行将赴南京典试,秦夫人归。

  《于谱》:“秋七月辛未,秦夫人以帑归(将南试也)。”(第661页)

  十月十三日,父慎行返京。

  《于谱》:“己卯,及李公入都。”(第667页)

  十一月十九日,秦夫人至京。

  《于谱》:“乙卯,秦夫人以帑至。”(第667页)

  按:小谷年幼,秦夫人去留,当随行。

  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 十岁

  九月,生父于慎由卒。

  《于谱》:“丁巳,丧五弟。”(第671页)

  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 十三岁

  四月初九日,父慎行为纳采于济宁。

  《于谱》:“乙酉,赐藕。是日为子纬纳采于济宁廷尉王公。”(第688页)

  六月初七日,父慎行上文征于吏部,以荫官生。

  《于谱》:“壬午,荫子纬咨吏部。”(第689页)

  按:壬午,《于谱》原作壬子,考其前后干支次序,当为壬午。

  六月十五日,入太学读书。

  《于谱》:“庚寅,子纬入于太学,为子纬贽于司成(大司成黄公凤翔、少司成杨公起元束修也)。”(第689页)

  按:黄凤翔(1538~1614),字鸣周,号仪庭,晚年号止庵,晋江人(今泉州),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编修,奉命教书于内书堂。万历初,参与修纂《世宗实录》,进修撰,纂修《会典》。管理诰敕,充经筵官。五年,任同考会试考官。十年,升右中允,管司业事。十一年,升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十二年,升南国子监祭酒,严课程,絶私请。念母归养。十六年,起北京国子祭酒,时方校刻《十三经注疏》。十七年,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与东阿于慎行等同心典礼。二十年,起礼部左侍郎。二十一年,改吏部,兼官如故,升南京礼部尚书,疏辞。二十二年,复起礼部尚书。以养亲乞归。四十二年,卒于家,年七十六。天启初,谥文简。着有《田亭草》《嘉靖大政编年纪》《嘉靖大政类编》,主持编纂《泉州府志》(据清光绪八年补刻《泉州府志》(乾隆)卷四三、清钞本道光《晋江县志》卷三八、《明史·艺文志》史二)。

  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广东归善人。隆庆元年(1567)乡试第一。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师事理学学者罗汝芳。七年,授翰林院编修。十五年,进修撰。十六年,典试闽省。十七年,迁国子司业。十九年,晋司经局洗马,纂修玉牒,充经筵讲官。二十年,以外艰归。后起国子祭酒,以母老辞。不允。遂将母行。二十四年,转南京礼部右侍郎。二十五年,累官吏部左侍郎拾遗。二十六年,召为北京吏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未行,母卒。居丧期间,哀毁病卒,享年五十三,天启初,追谥文懿。《明儒学案》卷三十四有传。着有《证学编》《证学论策》《杨文懿公文集》等(据道光二年《广州通志》卷二九一、乾隆四十八年《归善县志》卷一四)。

  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 十五岁

  十月,父慎行归家。

  《于谱》:“丁未,东阿令遣尉逆于茌平。戊申,市民逆于铜城之传,秦翁逆于郊,大风扬沙。至自都。遂告于家庙。官师来致饩。壬戌,遣报都门。”(第703页)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 十六岁

  十一月十六日,葬伯父于慎思。

  《于谱》:“壬申,葬仲兄,官师亲宾送。”(第707页)

  十一月十七日,启生父于慎由殡。

  《于谱》:“癸酉,启五弟之殡。”(第707页)

  十二月,葬生父于慎由。

  《于谱》:“十有二月,葬五弟,官师亲宾送。”(第707页)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 十七岁

  五月初九日,加冠。

  《于谱》:“五月壬戌,冠子纬(将婚也)。”(第709页)

  五月十五日,随秦夫人迎亲,赴任城。

  《于谱》:“戊辰,夫人以子纬逆女于任城。”(第709~710页)

  五月二十一日,迎亲于旅次。二十六日,秦夫人到任城。

  《于谱》:“甲戌,纬亲迎于次。己卯,夫人至自任城。”(第710页)

  六月初六日,迎娶王氏入。

  《于谱》:“六月己丑,子纬以妇入。”(第710页)

  十一月,父慎行请王锡爵为祖父于时撰写神道碑。

  《于谱》:“十有一月,遣诣山阴王公乞太公神道碑。”(第710页)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 十九岁

  四月二十三日,赴济宁。

  《于谱》:“乙丑,以子纬如济(将葬王公)。”(第714页)

  四月二十六日,入任城祭。

  《于谱》:“戊辰,入于任城祭于殡。”(第714页)

  四月二十七日,祖奠于济郊。

  《于谱》:“己巳,子纬祖奠于济郊。”(第714页)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 二十一岁

  五月初五日,往贺鲁王即位。

  《于谱》:“五月乙未,嗣鲁王即位,子纬往贺于鲁。”(第720页)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 二十二岁

  三月,施天性来授经,二十九日,馆于塾。

  《于谱》:“门人施孝廉(天性)来授纬经。甲寅,馆于塾。”(第721~722页)

  按:施天性,青阳人,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二十六年任浙江德清县教谕。于慎行门人(据康熙十二年刻本《德清县志》卷五、光绪十七年刊《庆阳县志》卷三)。

  四月初六日,秦夫人母卒,父慎行为治丧。

  《于谱》:“夏四月庚申,秦夫人母张卒,为殡于西院,丧。”(第722页)

  九月,父慎行重刻父于玭文集。

  《于谱》:“九月,重刻太公文集,送修上人南,因问邹尔瞻吏部、吴客卿著作。”(第722页)

  十一月,父慎行葬秦夫人母。

  《于谱》:“十有一月,葬秦母张。”(第723页)

  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 二十三岁

  四月,父慎行刻二伯父慎思《庞眉生集》。

  《于谱》:“夏四月,……刻《庞眉生集》成。”(第724页)

  六月,父慎行刻三伯父慎言《冲白斋存稿》成。

  《于谱》:“六月,刻《冲白集》成。”(第725页)

  八月二十四日,生女。

  《于谱》:“庚子,子纬举女已。”(第726页)

  十月二十八日,送施天性,至于东平。

  《于谱》:“甲辰,……送施孝廉,子纬庚送至东平。”(第727页)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 二十四岁

  十一月,父慎行病重,昼夜侍奉。

  《于谱》:“十有一月,病甚(从弟试,兄子绍、绶及纬昼夜视,凡二月起)。”(第729页)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 二十五岁

  三月十一日,往泰山祭祀。

  《于谱》:“己酉,门人唐孝廉(一相)来。疾平。子纬往醮于岱。”(第730页)

  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 二十六岁

  四月初八日,与郭应宠游泰山。

  《于谱》:“郭汝承以子纬游于岱。”(第734页)

  四月十六日,自泰山还。汝承子元瑞至,留读。

  《于谱》:“丁未,还自岱。郭子元瑞至,因留读,逾年乃归闽。”(第734页)

  按:郭汝承,即郭应宠,字汝承,福清人。万程之孙,造卿之子,万历三十一年顺天府乡试举人,官巴东县令,卒于官。着有《吾兼斋集》,编订其父造卿《卢龙塞略》,以及其师于慎行《谷城山馆全集》《读史漫录》《笔麈》等书传于世。叶向高有诔文曰:“君少传家学,早负奇姿,烂如朝霞之布,蔚然春草之披。于六籍九流,百家诸子,既多所淹贯。即古今善败、人物臧否、朝章国故,亦靡所不窥。应宠生平可以概见矣。”(据光绪二十四年刻本乾隆《福清县志》卷一四)

  五月初五日,吴稼竳来访。

  《于谱》:“五月丙寅,孝丰吴季来,馆之东园已,又馆之南溪载月(吴稼竳字翁晋),为吴翁晋寓书、萧大司马游之(父参知公维岳,萧公亦其门人)。”(第734页)

  按:吴稼竳父吴维岳(1514~1569),字峻伯,号霁寰,浙江安吉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初任江阴县令,调刑部主事,补兵部郎中,以山东按察副使督学山东,迁湖广参议、江西按察使,拜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制湖北川东道。擅书法,工诗,与王世贞、李攀龙等结诗社,为“嘉靖广五子”之一。着有《天目山斋岁编》《奏议》《海岱集》等(据同治十三年《湖州府志》卷七二、万历二十五年《贵州通志》卷一四)。

  萧大司马即萧大亨(1532~1612),字夏卿,号岳峰,泰安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初授榆次知县,累迁户部郎中,驻陕西。因念母疏请归家,服阙复官。历任藩臬,几二十年,始巡抚宁夏、宣府,晋兵部侍郎,转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改刑部。后召入,累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柱国、兵刑两部尚书。致仕卒于家。着《古今文钞》《文章正宗》《岳峰萧公奏议》《藩封纪略》《夷俗记》等(据乾隆二十五年《泰安府志》卷一七、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泰安州志》卷三)。于慎行、萧大亨同年,系吴维岳门人。萧曾撰于慎行夫妇“秦氏合葬墓志铭”。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 二十八岁

  春正月,父慎行录诗集,嘱邢侗校。

  《于谱》:“录诗集,属子愿校之(繇桐乡杨令日森、海盐杜令士全请也)。”(第739页)

  二月,杜士全请父慎行诗集归刻。

  《于谱》:“门人海盐杜令觐还,谒请诗集,以归刻之。”(第739页)

  四月,郭应宠归。

  《于谱》:“夏四月,……郭汝承归。”(第739~740页)

  五月,生母卒。

  《于谱》:“五月癸丑,偕夫人适白庄获麦,五弟妇讣至,及夫人归营办。”(第740页)

  九月三十日,父慎行六十大寿,远近皆至祝贺。

  《于谱》:“九月丁丑,六十初度,远近毕贺(淞江秩宗陆公树声寿言先至。日,都下门人以少宗伯唐公文献序,太仓门人以阁学王公锡爵序,阿父兄以聊中丞王公汝训序,诸生以犁丘侍御邢公侗序,万安朱氏以吏部邹公元标序,门人安吏部希范、吴礼部正志及华各遣诗轴,海盐杜令士全、桐乡杨令日森以江左名贤诗册毕至)。是日,子愿来。”(第740~741页)

  十月十六日壬戌,邢侗、杨日森同校《谷城山馆诗集》送至。

  《于谱》:“平湖陆公子参军(基志)以海盐桐乡令所刻诗集来归。”(第741页)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 二十九岁

  五月,妻王氏卒。

  《于谱》:“五月,子纬妇王卒。”(第743页)

  十二月二十一日,葬王氏,纳梁氏。

  《于谱》:“葬妇王于寺山,子纬纳妇梁氏(东平梁登云女)。”(第745页)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 三十一岁。

  四月,郭应宠还南京。父慎行以文集嘱叶向高校梓。

  《于谱》:“郭汝承至自都,夏四月,汝承还白门,遣护行,因以文集属少宰叶公校梓之。”(第749页)

  五月十七日,父慎行被推为直阁大学士。

  《于谱》:“己卯,廷推直阁大学士(次大司徒济南赵公世卿、故少宰宫詹任丘刘公元震、南少宰福清叶公向高、少宗伯晋江杨公道宾、少宗伯晋江李公廷机、故太宰富平孙公丕扬,凡七人,先生及李公、叶公被命直阁)。”(第751~52页)

  六月初七日,部咨至。吴稼竳至,带陆弼、茅维书来。

  《于谱》:“六月戊戌,部咨至。孝丰吴生(稼竳)以广陵陆山人弼、若下茅生维书来谒。”(第752页)

  七月十九日,迎张大行于平阴。

  《于谱》:“己酉,遣逆张大行于长清,子纬逆于平阴。”(第753页)

  七月二十九日,沈墀来谒。

  《于谱》:“己未,沈中书墀自邺下来谒。”(第753~754页)

  七月三十日,送沈于香山北道。

  《于谱》:“庚申,子纬送沈公子于香山北道大雨潦。”(第754页)

  八月十三日,公鼎来谒,父慎行宴公鼎、张大行于东园。

  《于谱》:“癸酉,公太史(鼎)过谒,及张大行饮于东园。”(第754页)

  八月二十二日,父慎行与叶向高同上辞疏。

  《于谱》:“壬午,及叶公辞疏上,发阁调旨。”(第754页)

  十月初六日,叶向高来,父慎行与订入朝日期。

  《于谱》:“冬十月乙丑,叶公征过邑来订期入。”(第754页)

  十六日,父慎行辞于庙,遂启程,郭汝承一起随行。

  《于谱》:“乙亥,辞于庙,遂发,汝承俱。”(第754~755页)

  十月十七日,子元煐生。

  《于谱》:“丙子,长孙元煐生,报至。”(第755页)

  十一月二十一日,父慎行校周时泰博古堂新刻《谷城山馆全集》,草遗疏。

  《于谱》:“庚辰,陈榷部(勋)致近梓全集,校之立竟。草遗疏(召子纬及两君曰:‘君尚忆新城传之言乎。吾不见陛下,幸告同心者。’遽呼曰:‘纬儿,以楮墨来。’握手战颤欲堕,凡蘸写不肯休。已而,亟识之,盖遗疏也)。”(第756~757页)

  按:庚辰,当为庚戌之误。纬儿,原作“纬而”,今改。

  十一月二十二日,父慎行卒,以父遗疏上。

  《于谱》:“辛丑,叶公遣问疾劳使者如常报新刻全集一部(序出叶公)。酏毕,遣语君平、汝承。须臾,召子纬侍,至申入户,端坐,以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薨(送叶公使者还。进酏已,复开卷朗吟数首,精爽奕奕,似无病者。日禺中,大风厉作,掩卷端坐,使人语君平、汝承曰:吾良可风甚,汝勿来。召纬侍,口诵准提咒不辍,时异香盈室,纬前曰:大人何所念。笑曰:吾主人翁教吾诵持。如此,庵摩罗果至是应矣。言讫而逝。两君奔而至,面容正起如常。请问,不答,惟床头遗疏在焉。趣子纬录而上之)。子纬以遗疏闻。”(第757页)

  按:辛丑,当为辛亥之误。

  十一月二十三日,上诏治父慎行丧,荫中书舍人。

  《于谱》:“壬午,内阁以讣闻,及遗疏上。上震惜,诏治丧。礼部条上恤典答有优,钦定谥策曰文定。命宗伯杨道宾来莅丧,大司马萧太亨视含饭。既殡日来视至发。命中官张文元来禭,……赠录(吏部条上恤典有旨赠太子太保,仍荫一子,与做中书舍人)。”(第758~759页)

  按:壬午,为壬子之误。萧太亨,即萧大亨。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三十二岁

  七月二十四日,母秦氏卒。疏请合葬。

  《秦氏合葬墓志铭》载:“丁未仲冬,文定公之殁于相邸也。上览遗疏震悼,赐葬 山之原,遣官临祭有加。已而淑人殁,孤纬泣血,疏请合葬。上复用讲臣恩俞焉,命所司并祭,盖异数云。文定公生平,无毫发愧古人。……奉丧归葬,拮据漂摇,皆人代所不能堪,而淑人课纬当之,咸有绪疾濒危,未尝出一纰谬语,指所遗田宅俸余襦绨綦綎,分贻内外亲。端坐命纬,谆谆以好修为德,无陨隤其家声。故譬淑人之造于于也,犹夫文定公之造于国也。则为淑人志,不佞何敢以不文辞。……男长则为受室,女则具奁嫁之,赍送不殊已出。……淑人初封孺人,再进安人,三进今封。从公秩应称一品。生于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初八日,卒于万历三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得年六十有三,寿与公同。嘻噫!曩者翁媪之梦,其咸不爽耶,子女详公志中不具。……万历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庚申吉孝□□□□□□等勒石。”

  是年,请叶向高为父慎行作墓志铭。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 三十三岁

  十二月十三日,合葬父母于祖茔。受父慎行诸著作遗稿于邢侗。

  《于谱》:“赐阡于祖茔之麓,以明年冬十二月庚申葬。参议俞公(维宇)来,谕祭于墓台司祀于郡邑之乡贤祠里人氏父考特祀于乡。子愿枧封毕叙诸遗集授子纬。”(第760页)

  是月,受郭应宠初编《读史漫录》稿,付之福建梓人刊刻。

  慎行门人郭应宠《读史漫录》第一段识语:“吾师文定于先生,山居谢客,左图右史,翻阅恒至丙夜不休,当其欣合,几忘寝饭。强篱载笔,积有岁月,题曰《读史漫录》,秘不示人,宠幸昕夕抠承,乃获卒业。……师没,其书乃浸浸流播。第曩日有触辄书,未遑标置,又相承传写,不无鲁鱼。兹宠以会葬至,公子纬泣奉遗帙,将图剞劂,猥以不敏,尝闻绪言,属之厘次订讹,分汇为卷十四。……编竣藉手以复公子,可授梓人,传之海内,庶尚论者得以折衷,而经世者有所考画云尔。万历己酉,嘉平伏腊日,门人福唐郭应宠谨识。”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 三十四岁

  是年,重刻《谷城山馆全集》。

  按:此刻为郭应宠据万历三十五年周时泰刻本重校。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 三十七岁

  是年,请郭应宠编辑《读史漫录》《谷山笔麈》,并付梓人。《谷山笔麈》成于此年,《读史漫录》书成于明年。

  郭应宠《谷山笔麈》跋言:“吾师文定于公有《谷城全集》及《读史漫录》行世,小子宠间尝少効编次之役矣。第恨《史录》坊刻,谬付佣书,罔识校雠,犹仍鱼鲁,意甚嗛焉。兹岁公交车报罢,适公子中翰君纬奉使东还,与之昕夕联舟,因复出师所为《笔麈》手稿视,宠潸然卒业,慨慕弥深。大都错综今昔,挥霍见闻,无论国故、典章,觏若悬象,即间杂齐谐,亦属劝百。此其意旨所向,则略与《史录》同。而墙篱载笔,有触辄书,标置未遑,良亦有待也。宠窃夤缘绪言,紬绎条贯,敬厘为卷者十有八,为类者三十有五,实不能赞乎一词,亦匪敢秘其鸿宝。编摩既竣,用归其副于中翰君。兰台石室,不可无此一编,知非独王、谢家物耳。万历癸丑秋七月既望,福唐门人郭应宠熏沐勒于黄石山堂。”按:郭应宠《读史漫录》曾有两段识语,一在己酉,即三十七年;一在癸丑,即四十一年。其所言《读史漫录》福建刻本,当即三十七年,小谷以其稿所刻。闽刻本《读史漫录》校雠不精,郭应宠一直引以为恨。此次,郭应宠受小谷之托,重新编辑《读史漫录》,并编辑《谷山笔麈》。郭应宠分别有识语,为万历四十一年七月十六日。《谷山笔麈》又有天启五年沈域重刻本,加刻其小引一篇,并改郭应宠跋语时间的“万历癸丑”为“天启乙丑”。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 三十八岁

  是年,《读史漫录》刻成。

  郭应宠《读史漫录》第二段识语:“是编业已梓于闽建书林,而未经雠校,颇不慨于余心。兹公子中翰君图并《笔麈》锓诸家,以传同好,陈若左右之广,合如圭璧之章矣。溯鸿蒙以宪,当代学者,虽博极载籍,不能不考信于二编云。记曰:‘先有美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美而知,知而传,中翰君有焉。小子宠深嘉其是举也,遍搜师遗稿,复得读史五十通,亟补入以为完书,因再缀数语以识。时癸丑仲秋之既望也。”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 三十九岁

  五月初四日,出使册封荣府等府。

  《明神宗实录》五三二卷载:“己酉以册封遣驸马侯拱宸诣内殿。祭告免升殿。午时,传制册封荣府等府,遣正副使官一十八员。……益府正使翰林院检讨丁绍轼,副使中书舍人王湛初。华阳王府正使翰林院编修林欲楫,副使中书舍人于纬。德府正使太常寺少卿翁宪祥,副使行人司行人郭兴治。”

  按:《国榷》卷八二“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亦载“传制册封诸王”事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 四十一岁

  六月初九日,出使蜀府。

  《明神宗实录》卷五五八载:“壬寅,册封赵王慈 、益王由木并并妃黄氏、韩王亶嵴妃慕容氏、庆世子倬?、益府嘉祥王由柽、延宁王由槤妃宋氏、韩府乐平王朗鎏并妃赵氏、福府德昌王由崧、德府宁阳王由椅、蜀府南川王至湘、秦府永寿王存桑并维妃袁氏、周府修武王肃?妃魏氏、曲江王朝毁妃周氏。命彭城伯张嘉猷、刑科给事中姜性往赵府。武安侯郑惟孝、工科给事中归子顾往益府。豊城侯李承祚、户科给事中商周祚往韩府。左春坊左赞善徐光启、行人殷懋新往庆府。左春坊左赞善丘士毅、行人龚世法往福府。礼科给事中余懋孳、行人陈良训往徳府。右春坊右赞善韩文焕、中书舍人于纬往蜀府。左春坊左谕徳公鼐、行人魏光绪往秦府。礼部祠祭司主事杨弘备、行人苏琰往周府。”

  按:《国榷》卷八三“神宗万历四十五年六月”亦载“壬寅,封赵王由橃,益王由本,嘉祥王由桱,建宁王由楗,宁阳王由椅,永寿王存桀”。 二书所记事同,诸王名字有异,据《明神宗实录》校勘记,《国榷》所记皆误。

  使蜀前夕,公鼒有赠诗。

  《浮来先生诗集》卷四有《于长文使蜀》诗:“风软郫筒飐酒旗,杜?啼老杜?枝。菖蒲花发校书墓,古栢阴浓丞相祠。我解琴心空有梦,君从剑阁好题诗。蜀王爱客倾三峡,能见齐髠一石时。”

  六月十八日,罚俸。

  《明神宗实录》载:“辛亥,……丰城侯李承祚、中书舍人于纬册封行礼,后期,各罚俸。”

  万历四十八年(1620) 四十四岁

  五月初十日,出使贵州云南。

  《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九十四载:“丙戌,先是礼部有差官讣告之,请列职名以进。

  以旨久未下。恐稽误大典。遂以原题职官九员,分遣各省直地方。谕德张鼐往直隶河间广平等府。……中书舍人于纬往贵州云南。行人四员黎国俊往河南湖广。”

  按:《国榷》卷八十三“万历四十八年四月”载:“己巳,诏告天下,右谕德张鼐往河间广平辽东。户科给事中李奇珍往福建浙江。大理寺副曹文衡往两广。中书舍人于纬往云南贵州。行人黎国俊往河南湖广。甘学阔往陕西四川。刘芳往南畿。故事。宣敕下礼部录。” 同一事,《明神宗实录》与《国榷》时间系属不同。待考。

  泰昌元年(1620) 四十四岁

  十月二十日,出使途中,行装被劫。

  《明熹宗实录》载:“癸亥,……贵州巡抚李橒奏饥仲啸聚水西,诏使中书于纬行装中途被劫,奉旨诏使被劫,法纪凌夷,防御安在,贼党尽数擒获正法,土司抗违庇护,来重处。”

  按:此一年而历三帝。万历四十八年包括一月至六月。神宗崩,光宗即位,又本年为泰昌元年,包括七月之十二月。光宗在位一月即崩,此时,熹宗已即位,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天启二年(1622) 四十六岁

  是年十一月以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

  按:《东阿县志》卷一二“恩荫”载:“以父文定公,赠中书舍人,历户部主事、员外、郎中,广东雷州府知府。”乾隆东阿《谷城于氏族谱》载:“历户部主事、员外郎,广东雷州知府。”方志所载多源自家族资料,故疑《东阿县志》所载衍“中”字。孙楷第未暇详及官制,故于“户部主事员外郎中”直书未读。再,《万历野获编》“任子为郎署”条载:“首揆一品恩荫,例拜尚宝司丞;次揆与六卿至一品者,得拜中书舍人。中书考满十二年,始升三级为主事。又九年为尚宝卿,俱仍管中书事,即加至四品三品,不出局约略与玺卿等。诸胄君苦之,反羡京幕郎署之递转,早得金绯,膺龚、黄之寄。然以祖宗成例,莫敢为迁就他徙者。近年则殷洗心盘故历下相文公长子也,居秘书年久,独愤上疏,愿得外升三部郎官。如二三品任子事例,奉旨允行。殷首出为户部郎,旋以正郎出理宣府粮储。此后薇垣诸胄君,无复有厌承明者矣。”此言荫官中书舍人任满十二年,始升任主事。小谷恰好由中书舍人升户部主事,此间当考满十二年。若小谷服阙即赴任,至是年十一月,恰好十二年整。则小谷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赴任中书舍人,是年即升户部主事。此后,至天启六年,复升员外郎。若其赴任中书舍人时间推后,则其升户部主事之时间亦随之相应延后。

  天启六年(1626) 五十岁

  任雷州府知府,重修雷祖庙。

  嘉庆《雷州府志》卷八载:“雷祖庙,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榜山村前,即古石牛庙。昔有盗牛过庙,化为石,屹立巍然,故名庙,创自唐朝。明宏治十五年,太监傅伦、陈荣修葺,置田一十三亩以供祀,事教授吴朝阳记,天启六年知府于纬重修。”

  按:据《广东通志》卷一七《职官表》,于小谷继任者为范得志,天启七年任。故于小谷离职时间当在天启六年底或天启七年。《东阿县志》卷四“三世承恩坊”条载:“三世承恩坊,在县治南街。崇祯年为东阁大学士于慎行夫人秦氏,赠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于慎由宜人李氏,封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于绶宜人赵氏,雷州府知府于纬恭人王氏、梁氏,福建邵武府督粮通判于元燝安人殷氏,刑部四川郎中于元烨宜人谢氏、贾氏建。”可知,小谷官至雷州知府止。其卒亦可能在天启六年或七年雷州知府任上。

  (作者:赵铁锌,男,辽宁北镇人,中山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

  责任编辑:于瑞国

  投稿邮箱:yushizqh@126.com 82996599@qq.com 22350027@qq.com

  投稿联系微信:yu2277555 gb13206

  上述文章及图片材料版权归原作者和【于姓的天空】所有,未经同意引用、转载发布请注明出处,随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权归属属于侵权!

  责任编辑:

上一篇:还记得《十八岁的天空》中的裴佩老师吗?如今你还认得出吗
下一篇:他18岁保送清华,27岁成副总裁,身家过亿,如今44岁还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