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江汉油田一讲师被判死刑绑票7岁男童,因一个“阅”字落网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6-12
手机版

  1989年1月30日下午,也是农历小年,还有一个星期就是除夕夜,位于湖北潜江的江汉油田生活区街头零星响起了鞭炮声,还比往日多了不少中小学生的身影:寒假期间,孩子们每天一有时间就会跑到小区、街头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天黑才回家。

  入夜时分,位于汉沙公路与潜江市周矶镇政府之间的江汉油田矿机研究所的广播里突然响了起来,反复播报着一条寻人启示:

  该所干部张长庚之子张磊下午在周矶镇兴隆河大堤边玩耍,至今未归,希望见到他的人能及时提供线索。

  听到广播后,矿机研究所的领导和群众们纷纷打听小张磊的下落,张长庚是一夜没睡,人们寻遍了大街小巷,却没见到这个7岁男孩的身影。

  

  1月31日清早7点20分,有邻居在张长庚居住的楼下发现了张磊的一只旅游鞋,鞋里还放着一张字条,写着:

  “你儿平安,不要报警,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到扒鸡面馆门前树下找纸条。”

  这张纸条让张磊家人误以为孩子还活着,此后,他们根据提示,一连找到18张神秘的字条,几乎每张字条上的字迹都不一样,可仍没找到张磊下落,直到2月26日下午,张磊的尸体才在周矶镇一处水稻田的涵管里被当地农民发现。

  这起恶性案件被命名为“1.30绑票杀人案”,此后多年未能侦破。

  1996年5月,江汉油田公安处原预审科科长徐灿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之际,他再次走访收集了“1.30”案件的有关材料,并向昔日的同事们遗言,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这桩案件告破,希望同事们能够想方设法抓获狡猾的凶手,为天真无辜的小张磊报仇。

  为了完成徐灿的遗愿,油田公安处重启“1.30”案件侦办。

  一年后,真凶裴直运被抓获,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是油田职工大学的讲师、看起来弱不禁风中带了几分斯文,完全没有那种绑匪的穷凶极恶模样。

  1、为快速“致富”走上歧途

  裴直运1962年生于湖北省监利县蓉城村,1979年,他考上了江汉石油学院(长江大学前身)地质系,由于勤奋好学,被选为了班长。

  在学院里,他成绩优秀,还有丰富广泛的爱好,象棋下得不错,还会写小说、散文、诗歌,能分析航空照片,这让他一直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有着过人的智商、出众的才情,将来能过上优越的生活。

  毕业后,裴直运作为优等生被分配到江汉油田工作,不久转入职工大学当老师,他交往了一个同校的女友,很快结婚成家,按部就班地过起了小日子。

  

  裴直运

  然后,结婚后的裴直运总是入不敷出,甚至还借了一些债务。

  原来,他出身于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父母供他读完大学后,家乡亲友都认为他已经“出人头地”,在城里混得不错,常上油田来找他帮忙,而裴直运弟弟也开始上高中,后来考上大学,学费、生活费都由他这个当哥哥的承担,他结婚成家更是要自力更生。

  这样一来,靠工资过日子的裴直运总是感到自己手头紧,就试图靠自己的“聪明”来发一笔横财。

  由于生活现状不理想,性格内向、不爱交际的裴直运常在读书时自怨自艾,留下了不少抒发内心想法的文字。

  案件侦破后,警方看到他的卧室中摆满了各种文学书籍,有一本书上留着他的读后感:

  “一个人表面上看要善,内心要更黑!”

  显然,从此时起,经济窘迫的裴直运已经决心要当个“两面人”,通过道德堕落、铤而走险来获得利益,在日记里,他还直抒胸臆地写道:

  “我对金钱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而

  不久后,他就实施了两次犯罪行动。

  早在1988年底,裴直运曾策划过一起“恐吓诈骗案”,当时他妻子已经怀孕了,裴直运想到将来孩子的花费,更是深感头痛,他会写作、练过书法、教学能力强,但都不能立刻给他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于是,裴直运决定用自己的“高智商”来策划犯罪。

  

  1988年12月18日,他悄悄来到职工旁边技工学院家属区,在6栋二单元二、三楼之间投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

  “为济贫,特向您借款1千元,两月后归还。若不借,您家将遭我之劫难,火灾人伤及死亡不算过及。借款请交向阳汽车站(长途)厕所门前,用报纸包好。是否如数如期(明天中午十一点以前)如地交款?是否向派出所报案?我们不便动杀刑,请三思。用后一定如期归。请予合作。”

  看到这张充满“之乎者也”的敲诈字条,家属区的居民感到很纳闷,就把纸条交给了学校的保卫科长,也没人理会纸条上的恐吓字眼,更没有人无缘无故到厕所前去送钱。

  由于这起敲诈案未能实现,而裴直运又刻意用了与平时不同的笔迹书写,因此未能及时侦破。

  而裴直运的胆子却变大了,一个多月后,他策划实施了一起性质严重的绑架杀人案,令整个江汉油田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到了晚上,孩子们无人陪伴,甚至不敢出门。

  2、十八张神秘的字条

  1989年1月30日下午4点,裴直运从老家监利回油田,在油田总机厂附近下了长途车后,他来到七路车站等候回油田的单位交通车。

  车等了很久没来,裴直运百无聊赖中听到一串鞭炮的炸响声,他扭头一看,见到四个年龄相仿的孩子正在河堤旁炸鞭炮玩耍,只有七八岁模样,看来是小学低年级学生。

  裴直运见天色有点晚了,四个孩子身边没有大人陪同,心里不禁一动,他凑到附近去看着孩子们嬉戏,很快,暮色降临,其中三个孩子离开河堤回家吃晚饭,只剩下7岁的小张磊还低着头蹲在地下玩。

  

  张磊

  裴直运看到这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身上衣服穿得很体面,猜测他是油田上的干部子弟、家境不错,于是心里萌生了一个罪恶的念头:把这个小孩带走,然后好好敲诈他父母一笔钱。

  而此时,回油田的末班车已经开走了,裴直运走到小张磊身边,装出一副亲切的模样,跟他拉起家常,还邀请小张磊到自己家去玩,可张磊没同意,为了套近乎,裴直运又要带他去买鞭炮,张磊仍不肯跟他走。

  裴直运一计不成、又出一计,说自己愿意陪他玩,拉着张磊玩起了“左转圈、右转圈”的简单游戏,想把小孩转晕后抱走,而张磊果然转晕了,一头栽进河堤旁的污水沟里。

  当裴直运慌里慌张地把他拉上来时,发现张磊嘴巴里全是血、牙齿也摔掉了几颗,裴直运感到问题严重,又害怕事情暴露,就用手捂住张磊的嘴巴,把他拖到离公路300米外的一块田里。

  此时,小张磊已经被他捂得奄奄一息了,裴直运看到旁边有个涵管,把心一横,决定索性杀掉这个小孩,以免留活口将来认出自己,他双手死死掐住张磊的脖子,直到张磊再也不能挣扎,他才把张磊的尸体塞进涵管,还往涵管里又塞了一些干稻草,才匆匆逃离现场。

  杀人后,裴直运仍然不忘从张磊父母手上骗钱。

  做游戏时,他已经从张磊口中套出了张磊父亲的名字和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当天深夜,他往张磊的一只旅游鞋塞进纸条,趁人不备丢在张磊家的楼梯口,想让张家人误以为这只是一起绑架勒索案。

  为了不被警方抓获,自命“聪明过人”的裴直运想出了一个“逆向丢条法”,即先丢下警方最后应该看到的纸条,再按时间顺序逆向写下他计划好的纸条,避免被警方提前去蹲守抓获。

  为了扰乱警方视线,他还赶到荆州、沙市去丢纸条,想让警方认为是外地犯罪团伙作案,而不把调查重点放在油田内部。

  此后,张磊家人被裴直运事先摆放的18张字条调得团团转。

  

  1月31日,张家人按鞋里字条的提示,赶到扒鸡面馆门口后,找到了第2张字条,要他们用纸包好6500元丢到7路车站牌下。

  当天,张磊家人把6500元送到车站后,没见到人,却接到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裴直运自称“刘建洪”,要他们2月1日到扒鸡面馆门口再找第3张纸条。

  他们如言而去,果然找到第3张字条,令蹲守一天的警察们大为惊讶:这张纸条是什么时候放到他们眼皮底下的?

  事实上,裴直运放第2张字条时,已经把第3张字条也同时放好了,也就是说,张家人此后的一举一动都是按他早就计划好的步骤去行动的。

  从1月30日深夜到2月4日,冒名“刘建洪”的裴直运在潜江周边、矿区、荆州沙市一带共留下18张神秘的字条,不断向张磊父母要钱,而由于警方每次都紧跟在张磊父母附近,让敏感的裴直运始终不敢出面取钱。

  

  其间,他曾用字条恐吓过张磊父母,称:“

  如果再和警方合作,另加1000元,告诉你儿尸体位置。”

  而虽然张磊父母每次都配合地带钱出现在他指定的地点,但裴直运心中有鬼,到最后也没敢取走这笔钱。

  案件发生后,油田家属区人心惶惶,孩子不敢单独上学,家长不得不经常请假到学校接送孩子,从前祥和宁静的家属区,一度陷入了恐慌之中。

  虽然凶手留下了大量字条,可由于上世纪80年代的侦破技术有限,导致裴直运多年逍遥法外,这令江汉油田公安处的干警们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当时负责调查此案的预审科科长徐灿直到病危期间仍然在重新走访、并整理好案卷,把案件的侦破托付给了同事们。

  3、一个“阅”字露马脚

  徐灿去世后,1996年10月,油田公安处决定重启这一疑案的侦查,由于时间已过了7年,缺乏当时的目击证人,

  他们把侦查重点放在了这18张神秘的字条上。

  

  为此,他们特地前往武汉向专家们请教,从武汉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系教授、湖北公安高专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东湖一带的著名书法家到省公安厅的高级文检工程师,他们都一一求教,最终还把已经从省公安厅退休的刑侦专家吴忠义老先生请出了山。

  当吴忠义看到凶手留下的最后一张字条后,心里已经有了数。

  

  原来,在最后一张字条上,裴直运写着: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这寥寥19个字,却已经把裴直运的一些特征都暴露了出来。

  这19个字组成的句子接近于文言文,“过”、“顺”、“向”、“见”四个交代方位的词都用得非常精准,显示出留条者有一定文学素养,语言修辞功底不一般,在当时至少是大学毕业水平,而且,这19字的结构中带有一种古代诗词的特点,两个“二三”结构之后,紧跟着一个“五四”结构,读得起来琅琅上口,带有诗词的韵味和节奏感,说明留条者有古文底子,很可能是文学爱好者。

  而从其他字条中,吴忠义也得到一些重要信息。

  

  这18张字条,几乎每张都使用了不同的书法笔迹,这明显是凶手的掩饰行为,也说明凶手擅长书法,虽然不少字条上的字看起来结构歪斜、大小不一,仿佛是好几个人所写,但从笔锋和架构鉴定分析,全是一个人写的。

  

  最终,作为资深文检专家的吴忠义得出初步结论:

  从字条分析,凶手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有练字帖的习惯,以仿宋体为主兼杂草体,字条上的一些内容涉及社会用语,如相商、事宜、差错、飞抵,可以排除是在校学生,且文字中未发现繁体字,因此作案人年龄当时应为25岁左右的男性(实际是27岁)。

  这样一来,“1.30”绑票杀人案的真凶画像已经呼之欲出了,油田公安处的人将18张纸条放置地点都在地图上标注了出来,发现凶手放纸条时存在一个空白地带,从五七片区报社到五四站桥头水电厂农场之间从未发现一张字条,而这里存在两个单位:

  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

  

  根据技工学校的报案记录,警方找到一张1988年底犯罪分子放在家属楼的恐吓敲诈字条,经鉴定,上面的字迹与18张字条书写者为同一人。

  此时,吴忠义注意到,有一张字条上的“阅”字,写得格外流畅、夸张、有力,“兑”字写出了“门”,明显带着教师批阅作业的职业特征。

  

  为了缩小调查范围,警方还取出了当年专案组收集到的全局各单位材料纸,经吴忠义认定,其中一张带有红色纹路的字条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89年印的文稿纸是同一版本纸,遂认定凶手就是职工大学当时的在职教师或员工。

  1997年7月26日下午,吴忠义在看到第80份职大教师档案时,果断指着裴直运的档案说道:

  “其他人的档案暂时不看了,把这个人的人事档案调来。

  

  根据裴直运在档案里的签字,吴忠义最终断定他就是“1.30”绑架杀人案的书写人。

  7月27日晚上9点,裴直运在宿舍里被警方抓获,在沉默了五天五夜后,他交代了自己的犯罪经过。

  

  其实,在杀害小张磊后,裴直运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内心既有负罪感、又存在侥幸心理,曾一度想要申请调往新疆,但因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又打消了念头。

  1993年,裴直运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关于离婚原因,裴直运认为双方性格差异太大,而且他认为自己的罪行迟早会发现,早点离婚也好不拖累妻儿。他前妻则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的离婚,裴直运家庭负担太重,裴家亲戚来得太频繁,给小家庭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直到离婚时,他们还欠学校几千块钱,以致夫妻俩总是为金钱问题吵个不停。

  离婚后,裴直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工作和打牌赌钱这两件事上,由于要支付孩子抚养费和弟弟的大学学费,裴直运急需用钱,打麻将时也格外投入和认真,成了当地的麻坛高手,几乎场场赢钱,让同桌打牌的人都感到有些紧张。

  后来,他再婚娶了一个四川来的打工妹,被捕后,裴直运说自己是为了积德、做点好事,就算他被抓了,但通过婚姻已经把打工妹的户口调入油田还有工作,也不算害人。

  在工作上他更是极为认真,常加班加点完成课题研究,被捕时,他是3个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之一,还发表了一些关于地层解释的论文,在油田里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但裴直运也明白,无论他这8年如何努力,都洗刷不掉他曾经犯下的罪恶,

  为了排除内心的恐惧,他学会了喝酒,每次能喝1斤多,常用酒精来麻醉自己,还写了大量小说和散文,装成了厚厚几册,甚至,他还把自己当初杀人的过程也写了下来,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直到3年前才烧掉。

  为求得减刑,裴直运还声称他在这8年中经常“良心”发现,想要给被害的张磊家里寄钱,不过一次也没付诸行动。

  即使在看守所,裴直运的言谈举止里也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对自己过去的“辉煌”经历如数家珍,而正因这种狭隘偏执的优越感,让他总想要投机取巧、快速“致富”,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早在刚工作的时候,裴直运就曾贪污挪用过公款:一次,他帮校办工厂推销了一批皮鞋,事后却把销售价都吞没了,没有上交给学校,还有一次,学校派他去北京采购教材,他竟然擅自挪用了8千多元公款。

  长期以来,对金钱的渴望给他带来的不是强烈的奋斗愿望,而是多次以身试法后的不思悔改甚至是自鸣得意,这让他最终犯下了滔天大罪,也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1998年4月30日,案发9年后,裴直运在江汉油田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在潜逃多年的日子里,他其实无时无刻不活在惶恐与焦虑之中。

  至此,这桩多年积案告破,原专案组负责人徐灿生前的心愿也得以了结。

  参考来源:

  CCTV9《科技刑侦:十八张字条的秘密》

  警察天地《破译十八封匿名信——一起绑架杀害幼童案侦破始末》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上一篇:十八岁成人礼--家长演讲文稿
下一篇:十八岁,我家女仆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