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十,这才是最好的活法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3-15
手机版

  年过六十,人生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做自己”比之从前,有了更多的可能。

  而最好的活法,莫过于从做好这三件小事开始。

  

  01

  读自己喜欢的书。

  老话说:“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对于年过六十的人来说,时间充裕,物质条件也允许,还能通过自己读书,影响孙辈们爱上读书,岂不是人生乐事。

  国学大师钱穆是个爱读书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孙辈也爱读书。

  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孙女钱婉约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又一次向祖父请教如何读书的问题。钱穆给出的回答是:“阅读的书一是要自己喜欢,二是要阅读中国传统色彩的书籍,这样才能入脑和融会贯通。”

  不久之后,他又为孙女开出了一张书单。在孙女写信求教读书中遇到的难题时,又一次回信,就如何读书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祖父的言传身教,让现已是背景语言大学教授的钱婉约感激不已,她感慨到,祖父给了她血脉相连、气韵芬芳的精神启示,这些是她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她留给后代的“传家宝”。

  是呀,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家中洋溢的书香气息,言辞之间,多了一份雅致和智慧,整个家族也会朝着“耕读传家久,读书济世长”的方向发展。

  当自己有了孙辈,让读书成为子孙交流的日常,在潜移默化中,让孙辈爱上读书,这是送给晚辈最好的礼物。

  

  02

  做自己喜欢的饭菜。

  陈大咖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写道:

  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总会在寻常的一日三餐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作家汪曾祺爱吃、懂吃,也能写吃。

  在他看来,做菜的乐趣一是买菜,于走动中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感到生之喜悦”;二是切菜、炒菜得站着,对一个终日伏案的人来说,改变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

  可要说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高兴,盘盘见底。虽然他只是每样尝两筷子,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但却也是一种享受。

  汪曾祺这样解释到:“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对厨艺的热爱和精进,就是一种人生的修行,从“悦己”到“悦人”,不再如同从前一般,带着极强的功利性,而纯粹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

  在为他人精心准备的一道道菜肴中,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深情厚谊的看重和维系,整个准备的过程,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03

  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交。

  年过六十,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还有三五好友相伴,遇到困难时,有人伸出援手。

  伍尔特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朋友,也是胡适在美国的好朋友韦斯莲夫妇的管家。他得知胡适有收集火柴盒的嗜好后,便留心收集了不少稀奇的火柴盒。

  原本,伍尔特想要把这些火柴盒寄送给胡适,可还未来得及送出,胡适就已经去世了,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交往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照相馆的罗宾生,在得知胡适生活拮据后,总会主动救急;易雷尔夫妇在胡适生病期间,为胡适送上支票。朋友史带因未能参加胡适的葬礼,捐赠100万元作为胡适奖学金基金,还出资建造了胡适纪念馆陈列室。

  有了这些朋友的陪伴支持,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从不觉得孤单。

  年过六十,不忘老朋友,欢迎新朋友,不求名利双收,只求志趣相投。闲来可以相约,喝茶、聊天、健身、旅游、带孙辈,既可以安放世俗的繁杂荒芜,也能让灵魂得到滋养灌溉。

  

  04

  结束语: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青年人有经验,老年人有精力,世界将更美好。

  年过六十,何妨让自己心态依旧年轻,不舍努力,不懈于锻炼呢?将余生的每一天,都过成熠熠生辉的样子,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快乐,也是人生最好的注脚。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上一篇:追完《天才基本法》,我发现了这5个bug,编剧无法自圆其说
下一篇:房屋买卖的花样骗局,你能躲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