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我爹是智兵,打仗冲锋总慢半秒,39人参军就活了他一个人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马未都:我爹是智兵,打仗冲锋慢半秒,39人参军就活了他一个人

  战火无情,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绝非和平年代的人能够想象出的残忍与无情。马未都的父亲就曾参加过战争,并且同行39人就活了他一个人。

  对此,马未都的解释倒是很有几分道理,他认为我爹是智兵,打仗冲锋总比别人慢半秒。我国讲究“逝者为大”,马未都为何这般说自己的亲爹呢?马未都他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有怎样的求生之道?

  谈马未都他爹,就不可避免的要谈他爹还有他的曾祖父。马未都祖上不怎么富裕,他曾祖父深感生计艰难,就孤身下海打渔,也是发了点小财。

  马未都曾祖父还是有眼光的,有钱就让他的长孙马丹林也就是马未都他爹去读书,并且还是倾全族之力。于是,马未都他爹也就成了马氏族人中第一个读书的人。

  不得不说,马未都的父亲读书很有门道,也算是学有所成,最终在老家镆铘岛附近谋了个教书先生的营生,生活相对来说还是蛮不错。可是当年炮火连三月,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书桌,尤其是日军跑到落在镆铘岛对马未都他爹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马丹林也是热血青年,决意投笔从戎。1944年,在多次与家人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马丹林离家出走去跟日本人打仗了。马未都的父亲打过仗,这是肯定的,并且还拼过刺刀。战争是残酷的,短兵相接是必然要死人的,与马丹林同行39人就活了他一人。可想而知,老一辈为了民族独立国家未来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纪录片缘何马未都他爹能善终?马未都指出,他爹是智兵。古话说得好“智兵不勇”,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马未都表示,他爹是一个读书人,心中好赖知道点战术层面的问题。所以,马未都他爹打仗冲锋有个特点,不会盲目的打打杀杀,而是总比别人慢半秒。这短暂的半秒是用来干什么的?马未都指出,他爹是用这半秒来观察敌情,看看周围的情况,然后再冲上去。不能说马未都他爹贪生怕死,而是说马未都他爹没有逞匹夫之勇。

  于是,马未都他爹从孟良崮到济南战役再到渡江战役一直到打上海,他爹一直是完好无损。建国后,马未都他爹还授予军衔。

  新中国成立空军后,马未都他爹奉命进京建设空军。没多久,马未都出生在了空军大院。纵览马丹林的戎马生涯,可谓是枪林弹雨走过来,也是殊为不易。

  马未都这么评价他爹,我们也不能认为他爹就是贪生怕死之徒。一个战士的冲锋,绝不能头脑一热就上去,开车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别说刀剑不长眼的战场了。

  退一步说,马未都他爹就是想杀身成仁,可也得侦察情况后多拉几个垫背,这么一来也不算吃亏嘛!进退有据,不逞匹夫之勇,这也是一种智慧。相对来说,这种智慧我们还是有所欠缺啊!

  举报/反馈

上一篇:如何认定职场性骚扰?
下一篇:今日勇士新闻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