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表明:学习不良青少年的学业情绪能够影响个体对注意的选择
初中生从整体上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缓冲和调节的能力,对不良事件应对能力较强。针对寄宿中学生,自身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都强于走读生,并且寄宿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寄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给予了更多的帮助和关注,使得其在逆境中适应良好。
对寄宿初中生心理韧性进行性别差异比较时,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控制力相对强于女生,对事情的看法更加积极,其会随着身心发展变得更加内敛,情绪表达会更加含蓄。男生倾向于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事件发生,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正确处理挫折。
对寄宿初中生心理韧性进行生源地差异比较时,在积极认知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呈现消极的态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城市学生家长大多受到了高等教育,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方法。懂得如何教会孩子以一种更积极的认知态度去处理挫折,看待挫折,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年级方面,寄宿初中生年级升高,课业增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会容易产生烦乱放弃等的想法,使得初三的学生在情绪控制和认知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并且初一学生刚完成学段的转换,对于这个重要的阶段,家庭给予的肯定和支持高于初二初三,但是人际协助上,因为初一学生之间相处时间较短,随着时间深入,学生们共同参与的学校活动越来越多,学生们之间逐渐建立醇厚的友谊,师生之间互相信任,所以初二的学生人际协助得分显著高于初一。
在影响学业情绪的变量中,心理韧性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李磊和丁媛等人分别以大学生和儿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都显示学业情绪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相关,并且心理韧性得分越高,其负性情绪出现的可能性越小。
学习中的情绪变化影响着学习成绩,同时心理韧性强的学生能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而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
李磊和丁媛等人分别以大学生和儿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都显示心理韧性水平高的学生,容易表现积极情绪。
研究表明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情绪能够影响个体对注意的选择,倾向于唤醒程度高的个体比低唤醒程度个体的反应时间短,并且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对持续性注意产生影响。以上是从个人力这部分解释了心理韧性和学业情绪的关系。
在支持力这部分,徐明津等人认为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对提升成员的心理韧性水平有显著效果,尤其是父母支持,能够增强积极适应,所以具有良好学业情绪的个体其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都较为有效。
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能够帮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应对各种学业情境,提升学业成就感和自我评价,降低愤怒、焦虑、羞怯、绝望和厌倦等不良学业情绪。
Goetz认为环境和学业情绪能相互影响,其中认知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所以经过分析认为校园氛围会对学业情绪产生影响,并且心理韧性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中介机制的作用。
目前多数研究者都倾向于认为心理韧性是动态的,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外部的因素可能渗入于社会关系中,比如当个体面临危险时,家庭和朋友提供的支持性态度和帮助等;还有内部的影响,内部主要来自于个人,包括有关于学习和生活时的专注精神、在遇到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调整情绪的能力等。
相对于个人力来说,现在的社会更加强调个体人际关系的处理,尤其社会发展进步,家长的素质和学识越来越高,家庭生活中也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非常关注亲子之间关系的处理,同时指导孩子维护好社会人际关系。
在以往研究中,家庭支持的力量缺失时常会伴随产生焦虑、抑郁和羞愧等消极情绪。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度高并且这种高支持度能够被孩子感知到的话,那么对缓解青少年孤独感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周斌等人和韩黎等人在研究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时发现,父母与子女有效沟通能够减少不良情绪发生。Stan和Weiss等人认为子女在留守期间不仅没有来自于父母的支持,甚至会受到一些不公平地对待。
因为长时间不跟父母见面,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淡薄甚至像陌生人,加上交流机会变少,父母察觉不到儿女的问题,有些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长此以往,父母关爱的缺失,感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支持会使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变得脆弱、孤独还会使青少年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产生抑郁情绪。
除了留守儿童较少获得家庭支持外,父母离异也会对儿童身心造成伤害,使儿童缺失家庭温暖,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其人际关系。另外,还有一些针对服刑青少年的研究也证实了家庭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消极情绪的发生概率,如父母探视较多的个体抑郁症状较少。其实探视次数多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增多了父母与服刑儿女之间的接触,通过交流接触增强服刑青少年亲子关系,这对其情绪适应帮助很大。
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及其人际环境影响着人际协助,人际协助有利于发展出健全的人际关系。研究是基于寄宿校园环境下开展的,寄宿生的生活学习都在学校中进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注。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短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而学习中的困难,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与同学或好朋友交流,从而建立起良性的同学关系。同伴关系是左右学生学业情绪的一个必要特质。最常见的是,学生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经常会表现出“焦虑”“难过”“生气”等情绪体验,而这些情绪很可能会被带到学习活动过程中,成为学业情绪的一部分。
另外以服刑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也有有关人际协助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服刑中的青少年日常生活都在监狱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社会关系只有共同服刑的学员和教官,所以这二者提供的帮助就是服刑青少年重要的人际协助来源,当这些青少年在狱中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来自于其他学员和教官的支持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困扰甚至会使服刑青少年摆脱心理问题。
心理韧性的动态模型指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家庭、学校、同学等提供的支持,但是当这些外在支持性因素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时,学生就会挖掘自身潜在能力。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也会主动解决问题,并且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就是心理韧性的动态过程,即青少年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在不同特征的心理变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中学时期的学生都以学习为主,其他的活动相对较少,接触到的人也相对有限。所以他们都比较单纯,看待问题也相对简单。大部分的问题来自于学习,对于处事态度都是从书本上学到或者老师教授的,一般都是充满正能量的积极思维,自身对于挫折的思考缺乏思辨性,盲目乐观。
研究考虑到寄宿初中生作为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群体,他们的自我控制力与情绪体验的认知水平不足,还不能够对自己进行有效监控,还由于其自我调节和自我疏导能力的不足,极易受到不同学业情绪的影响,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更多的指导,这些指导使寄宿生认知比较理想化,所以研究只具体考查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在校园氛围对学业情绪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
目标专注作为预测因子能够预测学业成就的变化,如果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具有长远目标的坚定性,按照既定计划坚定不移地实施的持久性,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充足的经历去解决的适应性,那么就会在学业成就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为学业成就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研究中就提到了个体的目标取向,囊括在学习动机的研究范围内,该理论提出目标定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业成就动机因素对初中生学业情绪发展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变化。
随着初中生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难度不断增大、中考升学压力增加,学业成就动机因素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比重也不断增加。情绪控制指对不良情绪的调控,并且可以避免情绪产生激烈的波动,影响个体正常生活状态。
心理韧性强度影响着青少年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其中韧性高的个体能有良好的情绪调整能力,能很好地结合心理的问题,对突发事情做出恰当的反应。
因为青少年的成人感和幼稚性相矛盾的状态使得中学生在情绪控制方面的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个体能表现出成熟的一面,利用情绪调节策略应对挫折,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长期积极的心态。因此,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下,寄宿初中生能够更好地调整认知状态,控制情绪,以积极的状态应对学业上的各种问题。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以道德的名义开现实的一枪
下一篇:《悬崖》前传将袭,孙红雷再演谍战剧,陈道明张黎合作令人期待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