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化在优化人的素质中的作用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27
手机版

  [摘 要] 电影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合了人类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电影文化具有强烈的渗透性,能够调动人的情感、引起人的内心冲动,使人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电影文化内涵感知下,吸纳电影当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为人们提供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参考坐标体系,并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开拓能力,为人的素质优化提供重要的内在动力契机。因此,要积极挖掘和利用电影文化内蕴,使电影文化对人的素质优化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与开拓。ぃ酃丶词] 电影文化;内蕴;人的素质;优化

  一、电影文化与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

  电影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合了人类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理论上说,电影的符号至少应该囊括剧本(故事) 、影像(色彩、光影) 、音响、时空等,当然还有画面呈现及组织背后的导演独特的处理手法等。[1]影像、符号、语言、文字等是电影艺术存在的本体形式,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电影作品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社会境况。电影作品通过对蕴藏在具有民族特色和社会境况的文化内蕴分析,向社会大众传播各种文化信息和形象,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电影的本体形式是电影文化内涵的直接显现,电影作品的主题只有通过合适、成熟的表达方式,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深刻显现。

  全球工业化、信息化的浪潮使世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人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社会的现代化必然会推动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要根据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作出调整,而素质提高是当代人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的素质包括人格、气质、修养、思维心理等品质,人的素质优化是完善人的发展的全方位的提升,是将人类集合而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通过知识教育、环境影响、实践体验等方式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等,并通过持续化的遵从,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的素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人的素质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生成并不断优化发展的。

  二、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优化的价值功能

  随着蒙太奇手法、镜头处理、摄影机运动等技术的运用,电影产业取得了卓越成就,电影作品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描述、演员个人魅力等把电影当中蕴藏的文化内蕴,用近似于现实感知的效果艺术形式让观众理解和接受,使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整体描写和再现的文化契合点。

  电影文化有助于人民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知识素养。电影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一方面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另一方面又用艺术形式对现实生活渲染,用复杂的电影符号传递给观众一定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影种类日趋丰富,各种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题材的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并且不同电影蕴含的文化知识也各不相同,形成了丰沛的文化意蕴。电影是将图像、声音、语言等多种符号集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更容易使人们感受并吸纳电影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进而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知识素养。

  电影文化提供了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参考坐标体系,增强了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和生理是逐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容易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偏离或错误。电影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受到人们广泛喜爱,并且电影通过形象的画面、逼真的语言让人有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此时,电影中人物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会深深影响着观众,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就会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或学习电影作品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电影作品为人们提供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参考坐标体系,成为人的主体价值选择的依据,有助于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电影生动形象的气氛渲染,激发了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了人的思维空间。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观众,电影能够使人投入,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拓展人的思维空间。人们观看电影时,都处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受电视画面、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影响和熏陶,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这正是激发人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由于电影兼容艺术知识含量和丰富的文化含量,它通过视觉和听觉传递的文化信息不容忽视。[2]电影是一门融合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艺术门类,而且每部电影作品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人们观看电影时,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内心冲动,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感知下活跃起来,从而推动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辩证分析当代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的影响

  电影可以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可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推动人的素质优化。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有两面性的。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内心思想,这就导致一部分人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失去理性。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为了纯粹的商业利益,而制作一些缺乏原创性、华而不实或粗制滥造的影片,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然也不能征服观众的智慧。因此,电影文化作为影响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给予辩证地分析,积极吸收良好、健康的文化内蕴,抛弃低俗、粗暴的文化内蕴,保持电影文化对人的素质的积极影响。

  当代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的积极影响。随着电影种类的日益增多,电影种类也日益细化,不管是国内电影或是国外电影、历史片或是现代片,优秀的作品总能汇集优秀的文化内蕴。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电影,就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用电影符号脱俗地显现出来,所以,观众在观看此类电影时,能够充分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知识素养。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电影对人的素质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如《花木兰》《超人总动员》《蝙蝠侠》等影片,通过树立英雄形象,展现英雄的魅力等方式,使人们对善恶标准、价值观念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这些观念、标准和价值理念正是通过电影作品而彰显出文化内涵,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参考坐标系统,从而使人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具有正确的个人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并通过电影符号的运用调动观众的每一个细胞,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拓人的思维空间,推动人的素质优化。

  当代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的消极影响。类型电影被艺术研究认定下乘,其影像只是现象、事物的直观表现,感官主义刺激观众本能的即时反应,影像的直观性、含混性限制了创作空间,束缚了影视艺术在思想、技术等层面的先锋实践。[3]在当前,这些没有情节创意、娱乐智慧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充斥着电影市场,这种影片只是简单地迎合一些观众的口味,赚取商业利润,几乎没有任何真正的艺术文化价值。再加上社会当中一些人辨识能力较差,或受某种虚假信息迷惑,使人们在心智上迷失方向,从而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电影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人的素质优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并不是任何电影对人的素质都起到积极作用,一些电影因文化内蕴不足,电影传达的思想、观念、价值对人的素质优化甚至起到消极影响。

  四、电影文化内蕴是提高人的素质优化的重要契机

  电影符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观看电影中,观众通过电影内蕴的文化点与自身内心的文化点的碰撞并融合,形成一种对人的素质优化功能。

  电影作为现代视觉艺术文化的中心,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中的人以电影文化作品为文化语境,并利用电影作品强烈的渗透力,影响人的价值判断标准、思维模式、创新能力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模式是人的素质提高的前提条件。在实现自我的社会认知、价值判断和自身社会定位之前,需要对身边的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学习。[4]电影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思想对人的素质优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功能。

  电影文化影响和改变着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修养等,现代电影受商业利益的诱惑,部分走向了庸俗、低级、粗暴的方向,这样的电影当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必然是消极的,对人的素质影响必然也起负面作用。因此,人们在选择电影影片时应该以积极、健康、高雅的影片作为观看内容,使人们吸纳电影当中积极的文化意蕴,并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使电影文化与自身文化在人的思想内心达到一个契合点,为人的素质优化提供重要的发展契机。

  电影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画面强烈吸引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提高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事实证明,电影不仅使人们获得了感官表层的愉悦和心理满足,并且还在这种不断深化的娱乐当中,把他们一种潜藏的丰富的内心开掘了出来。[5]毋庸置疑,电影文化创新对优化人的素质具有内在的、实质性的作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的素质也要沿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逐步提高,电影作品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的素质优化的重要契机,也要不断被创新和赋予新的内容,为人的素质优化提高源源不断的动力机制。

  电影文化发展至今,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人的自觉性、主体性、创新性等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随着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影文化内蕴的不断拓宽和深化,对人的文化素质优化、思想素质优化、道德修养优化等方面的提高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晓娜.从新时期中国电影看电影符号的文化内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 欧静玉.电影欣赏――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3] 陈林侠.类型电影的观念、文化功能与审美的可辨别性[J].理论与创作,2009(06).

  [4] 黄会林,叶宇,李小丽,金学敏.2009 年度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调研分析报告[J].当代电影,2009(06).

  [5] 姚小亭.论视觉文化语境中我国高校的影视素质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作者简介] 单培勇(1955― ),男,河南滑县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民素质理论;张镇(1983― ),男,河南太康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200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民素质。

上一篇:未成年人保护,你知多少?
下一篇:洗澡顺手按按这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