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05618》专科复习试题 (1)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19
手机版

  第一章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学:在积累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称心理卫生学。

  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1、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2、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良好。

  2、人格健全。

  3、智力正常。

  4、情绪乐观。

  5、意志坚定。

  6、人际关系和谐。

  7、

  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1、轻度的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

  2、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

  3、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

  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年4月重新成立。

  心理卫生的意义:

  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2、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

  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而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

  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4、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

  第二章青少年身心发展

  青春期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

  主要为身体外行,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出阶段。

上一篇:张嘴睡觉会变丑,把多少人忽悠焦虑了!
下一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