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遇见

  是我们

  彼此的小确幸

  2018.1.22 和你说晚安

  去看了《无问西东》,是今年我第一个打出五星满分好评的影片。

  “无问西东”四字出自清华校歌中的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作为一个有限时长的命题作业,拍到这个样子,实属难能可贵。重要的是,它让人看到了真心。这部电影显然远远超出了一部校庆献礼片的格局。

  影片用四个时空,串联起一百年来清华莘莘学子不同的故事,讲述了不同时代下,年轻人的理想、家国、爱情和人生。

  四段故事、四个时代的鲜明特色,虽然故事线不免杂乱,而且各自的故事还都不简单,但主题都是一致的,即在历史与时代的背景下,个体如何保持对自己的真实。

  在影片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代的残酷青春里,爱与信仰,真实与善良,理想与责任,都让我为之震撼。它有一种老派的好,因为里面是真正的少年热血、书生意气,儒生的气节和质朴犹在。

  而真正的青春本就该如此——歌颂勇气、热血、理想、爱和信念。

  虽然这里的每一个词单拎出来,都会让如今的我们觉得“假大空”,但在影片中和时代背景下,它们都是如此的真实。

  1923年,北平,清华园:只问自我

  ——迷惘的年代,他选择坚守理想

  我们的人生,究竟意义何在,求学的目的是什么,该选择怎样的道路?

  即使是再伟大的天才,年轻时也会有一段迷茫踌躇的时光。国学大师吴岭澜(陈楚生饰)也不例外。

  在那个“实业救国”的时代里,尚是一名学生的他坚持学理,虽然他的物理、化学并不太好,而国文、英语却每次都拿第一。

  校长梅贻琦问他:如此天资,为何不学文?

  吴岭澜答:最好的学生都是学理的。

  他曾认为文科不够实用,就如今日的我们,在专业的选择上优先考虑的是最火的学科是哪一个,又是什么学科容易找到工作,而忽略了自身的素质优长,蒙蔽了内心最真实的向往。

  直到有一天,吴岭澜听到了泰戈尔来到清华的一段演讲:

  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可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更让他受到鼓舞的是,站在泰戈尔身后的那一群人: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梁思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人,而他们脸上的从容和淡定,也让吴岭澜明白,文化亦可兴国!

  于是他幡然醒悟:只有面对真实的自己,生命才价值和有意义。从此他不再为应用而学,而是从心而学,选择了与热爱的文学为伴,在追求真实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否定和重塑新的自己。

  时光荏苒,十几年后,吴岭澜亦成为一名教师,将这份真心和信念传递了下去。

  1938年,昆明,西南联大:只问盛放

  ——战乱的年代,他选择家国责任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战事蔓延的速度超乎想象。7月底,北京和天津先后沦陷,8月1日,教育部拟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然而随着南京陷落、武汉告急,长沙也危在旦夕,于是1938年梅贻琦先生召开了师生大会,正式宣告学校将为国家复兴做准备:为保存国家文化的命脉,迁移至昆明办学,而学生中如有愿离校参加国防工作者,学校也当尽力介绍。

  于是十几位教师,带着三校三百多名学子,开始了教育史上的长征,分为三路,历时两个月,至昆明落脚办学。

  “敌人破坏了我们的象牙塔,可是毁灭不了我们三千年来的文化种子。”

  因为经费有限,西南联大124亩的校园里,只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用青瓦做顶,教室只用铁皮。而铁皮屋顶的教室,最怕下雨。漏雨是其次,雨声砸在屋顶上,响声太大。云南却偏偏进入雨季。

  电影里,同学们因为雨声轰隆而听不到教授讲课,先生尝试了几次用力喊话没有效果后,干脆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

  而这“静坐听雨”的从容,又何尝不是书生的诗意。

  即使是在西南联大,学生们上课依然会受到日军战机的袭击,空袭警报响彻天空,所以“跑警报”上课成了常事。

  硝烟弥漫的年代,偌大的世界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警报响起,老师和学生们就拿起书本躲进山谷里,在敌军飞机的轰鸣声中,继续听教授讲述学问学术。

  此时的吴岭澜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徘徊踯躅的学生,而是成长为一名淡定从容的国文教授,他在战机的炮火下,给学生们朗诵着曾经为他指点迷津的泰戈尔,将思想与文化的种子播撒进新一代年轻人的心中。

  看到这一群人在如此艰难危险的环境中泰然自若地求学求知,也就看到了何为读书人真正应有的样子,何为芸芸学子门,内心该有的坚定和高贵。

  那是传奇的年代,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从后世看来几乎保存了全部的国人精华。它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而吴岭澜的学生之一沈光耀(王力宏饰),本是一个富家子,他成绩优异、相貌英俊、品性善良,出生于香港名门,本该享受着最璀璨的青春。

  但国难当头,当他看到人民流离失所、同学身死异乡,在再三犹豫之后,不惜违抗母命弃笔从戎奔赴战场。他参加了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沈光耀是对生命有特别的热爱,也是未来特别有希望的一个人,但是在时代背景下,他选择了成全别人。

  站前,他攒下部队发下的食物,不顾被敌军发现的危险,一次次将包裹空投给贫困的孤儿们。而孩子们每当看到他的飞机到来便欢呼雀跃、争相出门,亲切地喊他和他的飞机为“晃晃”——因为每当他投放过食物后便会晃动飞机的翅膀,给孩子们表演。

  战时,他为完成任务弹尽粮绝,同伴们纷纷牺牲,一架架飞机陨落大地,他有两个选择:紧急迫降或者跳伞,然而他的抉择却出人意料:在对一个尚未被击中的同伴用口型说出了“回家”两个字后,他瞄准一艘日本战舰,将马力调到最大,急速下降冲撞,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

  忠孝不能两全,影片中两次光耀母亲的戏都是那么令人心痛。

  第一次是母亲收到他想去参军的家书,亲自万里奔走来到联大苦苦相劝。这个一生端庄优雅的女人泣不成声:

  你知道为什么当你想来到这里求学,我和你父亲都未曾阻拦?我想让你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命就没了。

  声泪俱下的场面是世间每一个母亲的缩影。她用所有的人生智慧去阻止儿子,令他发誓,可当他真正牺牲了,母亲却依然是懂他的:

  当她捧起儿子的速写本,当她为两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同学捧上银耳汤,乱世之下面对骨肉分离的疼痛,她表现出的作为一个母亲的克制,反而尤其令人动容。

  而当镜头扫到沈光耀家那块“三代五将”的牌匾上,我们才猛然醒悟之前母亲相劝的话语,才明白“绝不从军”的家训。

  这并不是一个苟且的富贵人家,而是他们已经为祖国奉献了太多的生命,包括这最后的血脉……

  但沈光耀奔赴一场劫难,却像去赴了一场盛宴。影片中,他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他选择的不是明哲保身投机取巧的“精”,而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勇”。

  1962年,北京:只问深情

  ——疯狂的年代,他选择为爱托底

  在沈光耀空投食物救助的孩子中,有一个叫陈鹏(黄晓明饰)的孤儿,如今他已是潜心科研的清华工程物理系的学生。而他有一个痴心暗恋的女孩子,是一个叫做王敏佳的实习医生。

  1962年的清华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时光那样缓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青春美好、朝气蓬勃,她最初的错误,只是为了虚荣撒了一个小谎,最初的烦恼,只是在两个优秀的男人中选择一个。然而因为一封信,她的人生彻底被改变。

  那只是一封她为中学老师“打抱不平”的信,然而这个发自善意的举动,却成为她被批斗和污蔑的开始,将她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她谎称曾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献过花、合过影,更是成为铁的罪证。

  可是试问,谁又没因为一点小小的虚荣,而为自己的人生加过戏呢?

  王敏佳被凌辱毒打至毁容,差点就死了。而就在与她一墙之隔的地方,那个和她一起写下那封信的“同谋”,她心底有的那个少年,却因不敢承认,选择了沉默,换得了在另一旁发表着光荣的支边演讲的机会。

  他慷慨激昂,收获了阵阵掌声,直到她被众人打到几近死亡,也没有过来看她一眼。一场闹剧结束,人群哄散,即将落雨的黑埋埋天空下只有王敏佳一个单薄的身体卧在地上,满脸血污。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性如此残酷、脆弱和无力。素不相识的群众的恶意如滚滚春雷,让人无从躲避,身边质朴的同事转脸就能成为对自己口喊杀伐的暴器,而昔日情谊深厚的伙伴也会选择明哲保身、划清界限。

  最后把王敏佳托起的,还是是陈鹏。

  那个年代的憨厚少年,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拿得出手的像样礼物,但有一片真心的质朴笨拙,他的爱深情而克制。

  他曾在石粉飞散的夜里为她刻章,在木卷堆积的桌上为她雕花,也曾为她放弃最好的机会,只因“我还有要照顾的人”。

  如今,他亦愿意带她远走高飞,哪怕她容貌已毁,哪怕这意味着与所有人做对,意味着要和她一起被放逐千里,他也要护她一世周全。

  当他带着她来到那个破旧的木屋,为她点上一盏油灯,面对面前这个饱受摧残、厌弃自我的女孩,这个男孩做出了一个男人所能做出的最真挚的告白:

  你别怕。别怕往下掉。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只怕你在往下掉的时候把我推开,不要我给你托着。

  看到这里,多少人落泪。只是,他们注定错过离散——

  陈鹏被派往边疆荒野,参与原子弹的制造科研,辐射过后头发掉落、生死未卜。而王敏佳从爱的接受者蜕变成为施予者,勇敢地走进荒漠,只为见他一面。

  纵使结局不会圆满,我们仍能看到,爱,是这个世间唯一的救赎。哪怕身处一片黑暗,你也知道有人在给你托底,那份力量让你不会掉下去,也足以支撑着走尽余生。

  而那些批斗王敏佳的人,有些也并不能说是完全的坏人。那不只是个人之恶,更是时代之殇。

  举报王敏佳的师母是因为长期处在冷漠的婚姻之中,终于找到了一个爆发的点。可她也不算完全的恶,否则的话,她就不会用自己打工的所有钱供丈夫读书,更不会在误以为王敏佳死亡之后跳井自尽。

  她只是对自己的生活和这个世间感到巨大的寒凉和失望,又无知地将它发泄到了错误的地方。

  而曾在关键时刻抛弃了王敏佳的男孩李想,却牢记住了陈鹏的那句“逝者已矣,对活着的人好点”,将自己的愧疚最终回报了出去。

  他在边疆的暴风雪中将最后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牺牲在祖国边陲,就此长眠不醒。

  现代,北京:只问初心

  ——功利的年代,他选择善良

  被李想救下的两位战友,他们的孩子张果果,同样毕业于清华,如今他在尔虞我诈的职场中焦虑也无奈。

  21世纪,每个人都在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小心翼翼地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高压与阴谋,冷血与利己,在城市中肆意横行。善良和真诚,正在这个时代成为稀缺品。

  张果果深谙规则和界限,在职场里风生水起,“赢”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但一次次当他表面上装着云淡风轻,实际上内心却波澜汹涌,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矛盾纠结。

  一次偶然,他被卷入了公司的高层斗争,不仅被迫离职,同时也被动放弃了此前答应的,以奶粉广告拍摄换取资助四胞胎家庭。在这个点上,他突然面临利益还是善良的抉择。

  最终张果果知世故而不世故,还是选择了坚守本心:对不起,我和他们不一样。

  他帮助被公司抛弃的四胞胎家庭,为他们付医药费、租房子、找工作,但依然有心理防备。当一家人频频来到公司找他,让他误会了他们的来意,不愿被缠上,也曾一次次躲避。可最后,他发现原来那一家人只是想送上四个孩子的胎毛笔,作为答谢的礼物。

  真好。即使是在如今这个善良总是被利用,“我弱我有理”的无奈年代,还是有人在坚守着善良,也有人真正地在感恩着善意。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我想起萧红那句话:我不能选择我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活。

  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能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够被爱。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纷杂的选择,受到万事万物的干扰和阻碍。但是无论外界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美好的德行,让内心充实丰盛,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也正是这些,才使这部电影具有了无声的力量。

  而爱、善良和知识,都是一种传承。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问西东》的片尾,有一段“七分钟读懂中国风骨”的彩蛋,其中标记出了在影片中悄然出现、没有情节,但值得每个人敬重的大师。看看他们的名字吧: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王国维、冯友兰、陈寅恪、邓稼先……

  黑压压的电影院里,当每个人物的原型被揭晓,都引来观众克制而又发自内心的惊呼。

  那是最后一代的大师。那些曾经我们在学生时代憧憬过的东西,又回来了,那些漂浮在空中看似虚无缥缈的情怀,就这样有了真正的落脚之处。

  只有真正的文化,能让人不畏清贫、困苦、磨难,活成一盏照亮灵魂的灯。

  在这个“读书无用论”“精致的利己主义”遍行的年代里,人们太爱问“为什么”“凭什么”“值不值”了。而那些富有理想主义的词汇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假大空”,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再相信真心。

  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幸福的,相信自己所追寻的人更是平和的。我相信,所信即所得。

  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的真实。愿你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能守得住初心。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商务合作 转载 请联系/span>

  前任3:世间最痛,莫过于原本可以

  梵高:我心有瑰宝灿烂如歌,唯有画作为我吟唱

上一篇:骑士号纵横四海昨抵深
下一篇:有人喜欢《闪灵》,有人喜欢《咒怨》,东西方恐怖片差异在哪里?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