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倡导“天乳运动”:严查妇女束胸,发现一次罚款50大洋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复杂的时代,虽然它只存在短短38年,与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它却是中国不可或缺的时代。

  它有灯红酒绿、十里洋场,有群英荟萃,才人辈出。

  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人们被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而压抑的天性,尊重了科学、真理。

  其中既有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也有如火如荼的妇女解放法案。

  在1927年,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后,为表彰中国女性在革命中做出的贡献,20多万军民在汉口举行“三八妇女节”大会。

  这将武汉正酝酿已久的妇女解放运动一下子推到了高潮!

  数千名女性高举彩旗在街头游行,高喊:“解放妇女!解放妇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乳运动”。

  “天乳运动”解放了妇女的身体,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对历史的推进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天乳运动”呢?民国政府又为什么会倡导这一运动呢?

  “天乳运动”的由来

  “天乳运动”顾名思义就是解放妇女胸部的束缚,使其自然发育、舒展。

  其中以1927年7月7日发布的一个重要提案——《禁止妇女束胸的提案》为背景展开的运动。

  但是要说清楚“天乳运动”,还得从清朝时期沿袭的一系列侮辱女性身体的陋习说起。

  我们都知道,在两千多年父权社会的浸淫下,女性被刻意地物化,儒家提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都是用来禁锢女性的思想工具。

  其中更是以清朝盛行的“三寸金莲”、“束胸”等为代表。

  翻看清朝时的老照片我们不难发现,那时候的女性都是含胸驼背,眼神无光,丝毫没有现代女性的柔美、自信。

  因为在传统的思想中,男性被要求为“有阳刚之气”,女性则被要求为“有阴弱之美”。

  这在《红楼梦》中就有此描写,当贾宝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的时候写道:

  “两弯似蹙非蹙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关于林黛玉“娇弱”的描写,恐怕不仅仅是贾宝玉最喜欢的样子,更是全体男人喜欢的样子。

  而那些大乳丰臀、珠圆玉润的女子则被看为勾栏样式、有伤风化。

  所以,在男权社会的荼毒下,人们的审美倾向已经越来越病态。

  为了趋向这种病态审美,女性用布条将自己的胸部一圈一圈勒住,阻止其发育,以达到“弱柳扶风”的效果。

  后来在清末时期,以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政治主张。

  事实证明,当时人们不仅引进了西方的思想,一些西方的“小物件”也被引进了。

  那就是在“天乳运动”盛行前女子都要穿戴的“小马甲”。

  这种“小马甲”源自英国中世纪,也是将女性的胸部勒得紧紧的,令女性十分不舒服,但却能将胸部变得平坦,腰部裹得更细,并且与之前的白布相比更易穿戴。

  “小马甲”一经引进,就深受女性的爱戴。

  但是亚洲人的身形和欧洲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欧洲女性的大骨架可以受得了“小马甲”。

  可是亚洲女性的骨架一般都比较小,长期在“小马甲”的束缚之下,女性的胸部就变得畸形,甚至影响了生育。

  很长时间里,中国的女性苦不堪言,既要忍受穿戴“小马甲”带来的痛苦,又不得不穿戴,否则会被视为淫荡。

  但是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压迫了中国妇女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

  那时候新一代的革命者及其重视女性在革命中所体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倡导男女平等、一夫一妻。

  随着民智的开化,越来越多的女子能够入学,接受教育。

  女性越来越认识到,这些“小马甲”就是禁锢她们思想的工具,是男权社会给她们定下的“荡妇思维”。

  所以多年来压抑在女性心头的怨愤爆发,人们需要一次彻底的妇女解放运动。

  这种情况,在当时最繁华、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城市——武汉最为明显。

  而1927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三八妇女节大会”,人们认为这是最好的契机。

  于是在当天,光是武汉的每条街上就有妇女游行,声势浩大、势不可挡。

  这带动了周边的城市南昌、合肥、信阳的女性纷纷效仿,要求解放女性身体,废除束胸陋习。

  如火如荼的“天乳运动”

  这次载入史册的“天乳运动”,是以社会各个阶层,从事各种职业的女性组成的。

  其中有银行职员、自营企业家、学生等,都呼吁女性勇于争取自己的权益。

  而这次轰轰烈烈的运动,进行的却并非想象中的平坦顺利。

  首先出来阻止的便是当时旧社会的女性们。

  在老旧伦理观念的荼毒之下,这些女性不能接受新时代的教育思想,甚至是冥顽不灵。

  在当天的游行中,便有不少旧社会的女性们在街头对这些参与“天乳运动”的女性们指指点点、恶语相加。

  更有甚者,还上告政府,要求严厉约束这些女性的言辞和行为。

  新旧思想的冲突给当时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有些愚昧不堪的人甚至还上书主张政府出一个明文规定要求女性必须束胸!

  在“天乳运动”进行不久后,武汉就有一位政府议员明确表示,女性的穿着过于暴露,胳膊和腿部都露在外面,胸部也没有多少布料遮挡,简直是白日宣淫、有伤风化。

  一些地方甚至还发文声称:胆敢有穿露胳膊、露腿、低胸、包臀的装束,立马捉拿审问。

  这些行为,确实给“天乳运动”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但是社会是前进的,在明事理的人看来这些人简直是蚍蜉撼树。

  在此种情况下,不少地方的报纸发声了,里面明确写到了束胸给女子身体带来的危害,强调女性的乳房应该自己有支配的权力,长期束胸会有驼背、肺炎、血液不畅等症状。

  见此,当时社会各界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公开发表演讲。

  胡适就在安庆青年会议上特别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指出,如果中国社会的女性在革命之后甚至还被这种“束胸”荒谬的言论所奴役,那中国革命还有什么未来?国人的思想怎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北大哲学系的教授张竞生也在上海创立的《新文化》杂志上明确发文表示:

  女性胸部的发育是自然生长的现象,是体现女子的柔美,而并非什么羞耻的事。何况,正常发育的胸部有利于哺乳,能够更好地孕育下一代。

  不仅如此,一些从西洋留学归来的摩登女性,直接宣称我们要追求西方丰腴的身材,这影响了身边的人。

  于是街道上,穿着时尚,不再束胸的女性越来越多了。

  这时候,商家们研发出了一种乳罩,不再束缚女性胸部的发育,而是为了乳房更美观,给乳房起到了塑形的效果。

  后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广之下,“天乳运动”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越来越多的女性从“白布束胸”、“穿小马甲”到争戴“乳罩”、穿泳装。

  “天乳运动”的结果与影响

  要说“天乳运动”取得彻底胜利,还是在1927年下旬发布的一则重要法案。

  法案里说明:若是束胸的女性一经发现会罚款50大洋,举报束胸的人也会得到奖励。

  在民国50大洋是什么概念?

  二十年代时,拉洋车的一个月的工资是9块大洋,纺织女工一个月的工资是14块大洋,而教师这种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一个月的工资也是不到20大洋。

  而平均一块大洋能买44斤的大米,50大洋能让一家人半年的时间里衣食无忧。

  所以将处罚力度定得如此之重,自然就没有人再敢造次了。

  以民国时期一位宋女士的故事为例子。

  这位宋女士是上海一家银行的职员,受“天乳运动”的影响,她早早就不束胸了。

  然而她的婆婆曾经是一位旧社会的贵族小姐,自然看不惯她的做法。

  一天清晨,她没有束胸就出门上班了,她的婆婆看到自己的儿媳妇这么不知羞耻,直接对她破口大骂,说她是“不正经的人”,并强迫她穿“小马甲”。

  这位宋女士解释半天说:“娘,现在的人们都不穿‘小马甲’了,我传出去会被人们举报的,罚款50大洋呢!”

  “根本不可能,太有伤风化了,如果你不束胸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媳妇!”她婆婆说道。

  宋女士无奈,被迫穿上“小马甲”出门了。

  但是她还没到银行的时候,就被街上的一位妇女举报了,政府的人拦住了她,并给她开了罚单。

  宋女士拿着罚单回家,让婆婆看了,她婆婆还是置若罔闻说:“不就是罚款50大洋吗?罚再多我们家都能接受!”

  宋女士见婆婆实在是冥顽不灵,于是悄悄去了一趟政府的办公大楼,找专职人员请求她们帮她解决此事,劝劝婆婆。

  于是在当天的下午,政府大楼里就出动了十几位女性,浩浩荡荡地去宋女士家里。

  她们列举出十几条关于束胸的处罚,并严厉警告宋女士的婆婆,如果与政府的法律条文作对,就是与政府作对。

  从此宋女士终于可以不用束胸就出门了。

  自从“天乳运动”取得胜利后,社会的风气慢慢地开放了,社会对女性的包容程度更高了。

  在这里面,当时的电影明星们可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以阮玲玉为代表的摩登女郎们穿戴乳罩开始,掀起了一阵争戴乳罩的风潮。

  阮玲玉在出演的《新女性》、《醉相思》等影片中,大方地展示自己丰腴多姿的身材和风情万种的魅力,获得了万千影迷的青睐。

  在30年代,更有不少商家们专门以一些体现女性曲线的图片来作为自己的广告画,比如著名的“三猫牌”香烟广告。

  广告画上的一名女子穿着露肩膀的泳装,她手持香烟,慵懒地躺在沙滩上。

  还有开展的画展中,也有不少以女性身体作画的作品。

  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束缚了女性多年的枷锁终于被废除,女性有了更多的权利。

上一篇:言情小说能不能写出深度?
下一篇:苏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历年真题(2010-2018年)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