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能不能写出深度?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首先感谢问题发布几天以来的每一位用心给我写长评的知友,现在总结下我的这个问题:第一,我题目取的有偏差,所说的深度,自然不可能是关乎时代、思想灵魂这样深刻的问题,毕竟就像很多位亲给我的留言,言情本身就是言“情”的,当它的主题变到了言思想就不再能简单归到言情小说这个主题。看到很多知友给我推荐《简爱》《霍乱》,其实也有一部分知友指出了这是爱情小说不是言情小说,如果算那么《巴黎圣母院》也算了,但很明显把这样的名著归到言情的类别是有偏差的。第二,我用了深度做题,又多次谈到了桐华这位作家,于是很多知友自然就觉得我连这样的小说都觉得这就是深度了,那还是多读点书少来卖弄了。解释一下,这个第二点其实和第一点是有联系的。我以前一直不屑于穿越、重生这类姑太过于脱离实际的题材,我当时认为这种小说除了胡编乱造以外没有其他考究可言。(当然是我图样图森破别打我哈哈)但是起码我觉得桐华的文笔要比很多的古言穿越作家好很多,哪怕你说她这种水平多看几本诗词多度几遍红楼就能做到,至少比起很多提笔就来只为了读者爽的作家来说好很多。所以,当时幼稚的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平衡点,即使是时下热门不切实际又难登大雅之堂的题材,也能把它写的饱满、具有文学性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性。毕竟从他的文字来说,即使穿越过去也是尽量按照古代的礼俗文化来写的,也算是有一定文化底蕴。第三,于是由这个契机,我终于想要提笔写了。以前一直读书,但是真正当你提笔写一篇长篇故事才发现,那不是光靠读书就能做好的。我在此说一下自己也算看过一些书吧,不是为了炫耀我也没那个资格,只是不想让各位已经回答了我问题的知友觉得自己在给这种傻逼回答也太掉价了,《简爱》《漂》小学看过,初中喜欢《红楼》和《牡丹亭》这类,高中就觉得自己太肤浅了得努力多读点书,虽然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蝇王》、《1984》、《人间失格》、《月亮与六便士》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小说,鲍鹏山说庄子、蒋勋的孤独六讲、校友刘瑜、王小波等的作品都很爱看。当然毕竟年轻嘛,张恨水张爱玲严歌苓也很喜欢。看的也比较杂,又想写点东西练手,想写点有深度的开始,却发现深度这种东西不是造作的来的。我选言情是参考了一个看着美剧裸考雅思7.5的学姐对我说的一句话,任何事情从兴趣出发肯定是不会错的。相比较其他题材,毕竟年轻嘛哈哈,言情比较好上手。于是因为我说的这个契机写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架空言情,然后就是那个问题遇到一个网文编辑让我把所谓的伏笔、铺陈、人物之间关乎思想讨论的都给删了。于是图样图森破而傻逼的我就不要脸的来提问了,到底是写文迎合听编辑的?还是坚持自己的?这种网文和思想之间真的存在一个平衡点吗?能被认可吗?现在总结下各位热心知友给我的建议:第一,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题材不是问题,关键是写书的人,思想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半瓶子醋就来怪世道不公平只能说是自己太肤浅愚昧,毕竟你怎样对待人生它就怎样对待你。第二,没写过长篇你永远没资格批评别人,哪怕是你们觉得再不起眼的网文,也是别人的心血。这句话在我第四遍从头修改自己的小说后深有体会,以后一定不再如此自以为是。第三,思想源于生活,哪怕是架空也好穿越也好,你要想写出一定的思想,就必须只能把它们当做一种方式,而真正的思想终归源于生活。第四,一万个感谢。先是感谢每一位回答的知友,总算是打醒了我这个傻逼自以为是的少女,我会好好读书好好练笔的。也感谢其中一位非常非常让我的感动的知友,这几天来一直教我描写手法、帮我看文,你们说的我会铭记于心,我也基本认真回复了每一位给我写长评的知友。最后,虽然本人现在还很low很肤浅甚至让你看完问题就想上来打我一顿哈哈,但终归是怀着一颗对文学既尊重又热爱的心,不然也不至于来此废话。如果有愿意指教的真心欢迎私信我,底子虽查但愿意学哪怕是言情,也希望能得到文学上的指导。晚安。希望自己因为你们能更好。

  姑娘,深度这个东西,靠的不是表象,靠的是本质。

  为什么言情小说没有深度呢?因为言情小说里写的都是爱情的表象,所以你才会觉得没有深度。一生一世也好,非君不嫁也好,都是爱情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而不是爱情本身。另外,深度不是说在故事里多加几段儒家经典,多加几句诗词就能产生的,也不是说教能产生的。

  靠的,还是故事本身。

  也许有人会说啦,你这么说,不写表象,又怎么表达本质。

  没错,这就是这件事的吊诡之处了。

  这也是鲁迅的《伤逝》、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之类的爱情小说区别于一般言情小说的原因。你可以看到他们在作品中都力求能够直抵人的灵魂深处,因为在那里有人类所共求的东西。

  没错,爱情这个东西实际上是跟很多东西是绑定在一起,社会性,人性,孤独,性,文化背景,甚至意识形态,优秀的作品总是会去把这些东西都展现出来,所以让人感到丰满,所以让人感动。为什么会觉得一般言情小说没有深度,就是因为言情小说仅仅局限在“谈恋爱”这个框架里,一切都是为了“谈恋爱”而存在,我不要我的国家可以,你不能伤害她,太浮夸。

  但是你要问我这里怎么写,说实话我说不好,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例子。

  这里我们来@一下“爱的战士”虚渊玄先生,表达一下对于创作《沙耶之歌》这么一部纯爱故事的想法。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主张适者生存。凭著智慧,人类现在正可说是站在生物系谱的顶峰。一般大多数生物为了在严苛的环境中生存,都进化成便於存续繁衍的型态,而人类站在这个顶峰,身处於由自身所创造的、最适合人类属人类种生物生存的环境中,要生存,要繁衍,真是太轻易了。是因为要繁衍太轻易了吗?结果人类产生出爱情。就另一种意义上来说,爱情这观念可谓妨碍了生物的繁殖。在大自然中若必须要情投意合才诞下下一代,恐怕有九成以上的物种都会消失。那么,拥有爱情这种束缚的人类,所爱的对象,又是否必须是人类?只要灵魂是纯净的,外表是否没那么重要?所谓的爱情,到底是出自精神上还是肉体上的?沙耶之歌,在这首破灭的禁断恋曲中,我希望读者可以找到答案。即使找不到也没关系,反正,小说只要好看就好了。——虚渊玄《沙耶之歌》小说·序

  写小说的这么拼,你们懂吗!

  《神雕侠侣》和《花千骨》同样的师徒禁断恋;《简爱》和《丑女无敌》同样是霸道土豪爱上平凡女;《飘》和《大漠谣》同样都是家仇国恨儿女情长;《雷雨》和现在八点档的狗血豪门恩怨家庭伦理剧是一样一样的;你看,为毛都是前者比后者好,还是作者自身功底的问题啊!写作也要按基本法来啊!不要怪题材,不是题材不好,是作者自己写不好。同样写爱情,张爱玲看起来就是比琼瑶有逼格!就拿宅斗宫斗小说来说,《甄嬛传》小说就是普通的宫斗,电视剧一翻拍居然主题升华到“通过甄嬛这一角色,诠释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痛批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哎哟我去!也是吓死本宝宝了( ̄? ̄)。

  首先,姑娘,我在某个原创网站上混了将近八年,像你这么想的姑娘,简直一大把一大把的,根本就不新鲜,论坛里每隔几天就会冒出一大批,批判网站批评编辑批评作者,认为大家都是为了迎合市场,写的文章毫无深度与内容。

  但是最后这些人,真的写出来东西的,能够被认可的,可以说寥寥无几。她们总觉得别人写的东西空旷虚无毫无深度,觉得自己能够写出一篇有深度有水平的旷世奇文,殊不知自己写的东西味同嚼蜡,连小说最基本的要素都没有写出来。

  所以在你还没有写出东西前,还是保持谦虚为好。

  其次是深度问题,想必题主连世间繁华都还未体验过,就开始想要看破红尘,我觉得还是略微早了点。

  最后,我在中二的青春期的是也是这样想的,当年真是图样图森破啊。

  -

  能。

  言情小说要写出深度,必是靠言[情]。若是[情]言的不好,或者不言[情]转而去讲洪洪历史,风土人情,江湖恩仇,心机权术,讲芸芸众生,有的甚至还借古喻今,这固然其乐无穷,但是脱离了言情的本分。《红楼梦》里的情固然好到字字泣血,但不能算作言情小说,它太大了,言情小说讲也只讲那么一点爱欲,配不上曹公十年辛苦不寻常。

  很多写手,大概心底里为了将言情小说搬上台面,颇有赌气意味地做许多功课,洋洋洒洒架构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为了跳出窠臼绞尽脑汁,姿势非常别扭,也不落好。而且,这样会不可避免导致一个问题——格局已经这么大了,到了却落在一个[情]字上,草草了事。试问世间事,有多少真正是由爱情来决定的呢?——本就没多少。照这种写法,几乎不可避免会变得极度荒谬——爱与忠孝仁义本来平等,写手们却要让爱情去承接所有。少数幸免的,也是因为[情]足够好,只有足够好,才有说服力,但既然足够好,本就不需要什么说服力。

  言情小说,真的就写那么点子东西,爱欲和生命互相交织,写出生命在这个维度上的深度,也就写出了言情小说的深度。初不过荷尔蒙的催使,你情我愿,心心念念,继而这种联系被打断,动荡、分离、战争、家仇国恨随便来,但是心意不改神色自若,妥协牺牲支持,从那么一点欲念渐渐变的牢不可分,茫茫宇宙,却有两个生命体最终走在一起,最初与最后,从两个孤单的生命变成命运的共同体,也就够了。我看过的一部小说,印象深刻。开始也是打打闹闹,写到中间时,其中一个被囚禁虐待继而心智回到幼童,另一个悉心照顾数年毫无怨言。一个在十里洋场风生水起的英武汉子,却会向人讨一本影院的画报带回家,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只因为家里那个“孩子”喜欢。当那个“孩子”恢复记忆时,这几年的过往历历在目,心下从未如此踏实和平静:这个情,自己一辈子是还不上了——那就用一辈子来还吧。我看完非常惊讶,惊讶于它的合理和真实,惊讶于作者叙述两个个体互相牵绊的用心,也惊讶于中文互联网居然还有如此出色却如此默默无名的作家。不过后来这位作家的作品被改编成一部口碑出色的网剧,我十分欣慰,果然不论题材如何,好作家总不会被埋没。

  我认为最好的爱情小说,是两个人走在各自的命途上却无论如何也要交汇,命运的变故和困顿都不能阻挡,自己心里的那一点[愿意]。

  -

  -

  题材类型并不能限定文本深度,文字是用来传递(信息),呈现,记录的,几千个常用字的不同组合,可以缔造出无数种可能,文学的发展,永远都在探索新的文字边界,让我们与无涯无限接近。单就一个类型小说的标签,怎么可以限制掉种种可能呢。狄更斯,大仲马都是写通俗小说的,可在文学史上还是有他们的地位。

  能不能,是一个能力问题,而深度,是一个作家的自觉。你有理想,有抱负,那你当然可以把文章写的深刻一点,希望别人在你的文章当中读出一点不同平常的东西,但事实上,写不写的出来,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段感情,可以从男女主角之间的贫富差距,透视出整个社会阶层的矛盾,并非没有现实意义。虽然话题陈旧,俗气了一点,但作者有这点自觉性,也是值得褒扬。与此同时,作为读者,也不应该要求一个作家的自觉性,不然就好比是站在道德高地上说人家有问题。你没有看到你想看到的深度,你就能说人家作家不行嘛,当然不可以。可以在写作能力上苛求,但决不可在自觉上苛求。

  汪曾祺的短篇《岁寒三友》,《鸡鸭名家》,苏童椿树街系列《白雪猪头》,迟子建的《一坛猪油》,都写的散散淡淡,质朴的很,家长里短里的一些温情画面。西方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写的《情人》,骨子里就是一言情小说,也说不上深度,但贵在整本书的气质,特别迷人。可你不能因为作家缺少深度上的自觉性,就剥夺以上这些人的这些作品价值。这些人写这些作品的时候,他们自觉的利用文字呈现,记录,传达一种状态和情感,当我们读到这些作品的时候,心里亦会有所想,虽然想到的那些东西有时候自己都难以名状,无法言说,可文字的价值就已经达到了——共情。

  不能要求所有作品,所有作家都要自觉的承担社会功能,具有深度意义,文字的功用有许多种,你能发挥出它的一种功用,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

上一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下一篇:民国时期倡导“天乳运动”:严查妇女束胸,发现一次罚款50大洋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