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届中学生吃止咳药上瘾,更让人担心的是父母的反应
“右美一入口,同消万古愁”;
“第一次od,o了16t,感觉自己在转……但是爽爽的”;
“谁手里有野猫上坟?囤货告急给我收两盒……”
图源微博
这些看上去不明所指的对话,是现在吃止咳药青少年圈子里的黑话。
od代表药物过量(overdose),t是计量单位,1t就是一颗药,“野猫上坟”则是止咳药“右美沙芬”(即美莎)的谐音词。
如今右美沙芬这一止咳药,对青少年来说不止是止咳这么简单,他们打游戏更有精神,他们越吃越想吃。
所以,在今天国际禁毒日这天,我们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学生沉迷“吃止咳药”这一可能被忽视的隐秘现象,以及我们该如何向孩子伸出双手,拉他们走出迷局。
16岁的吴小明因急性肾衰竭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中的他身体插着输液管,连着各种仪器,只能依靠氧气面罩帮助呼吸。
而在抢救前的几个小时内,吴小明一口气吞了100多片右美沙芬。
2018年辍学后,吴小明在一个游戏玩家交流群里,被安利了一款名为右沙美芬的止咳药,对方说吃这个玩游戏更刺激,多久都不会困。
因为好奇,他在网上买了两盒右美沙芬尝试,之后,服用剂量便越来越大,从两片到一盒、再到多盒并用。
风弦从第一次到现在,一共“od”右美沙芬4、5次,从第一次吃16片,到后面几次吃一整盒24片。
而每周一次“吃药”都在家里隐秘地进行着,“父母以为我吃的是维生素C,现在他们也不知道我在定期吃右美沙芬。”
对她来说,超量服用右美沙芬虽然不会带来愉悦感,但像逃到了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学习压力、家庭、学校的问题对她变得也不再重要。
而除了右美沙芬,止咳水、白加黑、新康泰克、复方甘草片、曲马多、泰勒宁……这些感冒发烧等症状的常用药,都可能成为青少年逃避的药方。
不过在诸多药中,右美沙芬因为价格便宜,更受初高中生青睐。
在他们圈子里,10粒是个起步量,甚至有人一次性吞下40、50粒药,而成年人的正常服用量一般为一次1-2片或3-4片。
据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科室主任徐杰,“一次性服用1000毫克(40片—60片)右美沙芬相当于服用10毫克海洛因”。
难怪青少年们过量服用后,产生所谓“忘记一切烦恼”的快感。
而依赖这种快感,长期吃就可能形成药物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全身疲乏无力,无法正常生活”,甚至面临昏迷等危险。
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缪佳将药物滥用的原因分为三类:追求刺激和感官愉悦,行为模仿、群体认同压力,以及家庭及社会的原因。
像对有的初高中生来说:他们吃药源于父母和社会压力造成的学习压力,以及压力所产生的单一价值感限制,因此这类药在他们眼中还有一个名字——“聪明药”。
一项针对欧美1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曾显示,靠服用“聪明药”增强大脑效率的人数呈上升趋势,Netflix就这一现象曾推出纪录片《Take Your Pills》。
纪录片《Take Your Pills》
青少年服药者普遍抱有这种想法:“只要能做出一些成绩,现在这些身体上的损伤也没关系。”
纪录片《Take Your Pills》
在这些原因影响之下,曾有一份对珠三角8所初、高中学校及职业中学的874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22.5%的中学生喝过止咳水,其中滥用止咳水的人达到了11.2%。
吃药的深层心理原因,除了学习压力,还有青少年们的无意义感。
如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戴蒙所说:“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问题,不是压力太大,而是无意义,而只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创造力和深度的满足感。”
青春期时的孩子,很容易对自我产生认知偏差,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成人世界正在逐渐向他们敞开,至少是掀开了一角的帷幕,但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父母曾经许诺过的玫瑰花园,而是一个幽暗未明的森林。
对于这个世界,他们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且恐怕多少会感到失望——为了那些处处受限的可能性。
图源微博
在这些原因影响之下,据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科室主任徐杰,在他接诊的患者中,右美沙芬的复入率高达89%,这个数字相当可怕了。
无论是身体上的依赖还是精神上的心瘾,我们的孩子已经深陷吃药泥潭,我们无法再继续忽视下去。
有父母可能会问,这么多青少年“吃药”,监管部门就不管管吗?
其实,中国对成瘾性药物的管控力度,算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早在2022年的《药品网络禁售清单意见征求稿》中,也已将右美列为网络禁售药。
图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只是,严格的规定和监管还是难彻底堵住药物买卖。
尽管国家规定一次最多只能买五盒,但吃药者和倒卖中介往往雇佣多人反复购买。还有一些药店、小超市、网吧非法销售特殊药品。
而且,一旦某种药物被列管,成瘾者就会迅速寻找替代品,广州市资深精神心理医学专家何日辉表示:“我们常用的比方就是‘打地鼠’,药物滥用冒头一个,打一个,一直冒头一直打”。
因此单纯依靠监管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不是掐断供给,而是减少需求,把防治药物滥用的核心放在“孩子”身上。
1
学校和社会:加强关注、干预和治疗
我们对于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很大,但对于药物成瘾性、滥用危害的宣传却较少。
对此,学校其实可以加强预防药物滥用知识教育,提高对滥用药物危害的认识;引导学生排解压力,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
老师平时也多注意学生的言行,发现举止反常的,要及时与家长和相关机构取得联系。
各部门要建立更完善的线上线下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实时发现并掌握新滥用药物及程度,并尽快加以管制。
此外,药物依赖戒断大约需要一个月,但心理戒断则要近半年时间,这期间则需进行心理治疗加以巩固,后续的跟踪复查也需要纳入监测体系。
2
家庭:筑好第一道屏障
“成瘾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原因是这些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何日辉曾对青少年滥用药物原因做过调查后如是说。
研究表明,有药物依赖症的青少年病人,往往遭遇着家庭暴力、过重的学业压力、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等,精神上沮丧、抑郁、焦虑,故转而依赖药物。
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身心的父母,是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的第一道屏障。
诚然,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似乎毋庸置疑的,只是需要更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心理感受,以及在学业之外,引导孩子去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探索人生的意义。
而且当发现孩子嗑药后,第一反应不是:有问题、不学好,这种简单粗暴的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讲孩子推得更远。
其实,青春期孩子们并非真的“无法沟通”,像在被网友表达关心后,少感受到被父母理解的孩子们也会纷纷道谢:
图源微博
所以我们不妨再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同孩子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连接,及时针对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教育孩子如何结交真正的朋友,如何看待压力,如何去探索并热爱这个世界;
以及在发现孩子情绪和行为异常后,加强警惕,一旦发现孩子滥用药物,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干预,避免粗暴处理,加重病情。
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光怪陆离的世界,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不可能彻底捂住孩子的眼睛、堵住孩子的耳朵。
让孩子独立成长的同时,我们不妨让自己成为那个在远处、但保持关注的麦田守望者,意识到身处迷局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清醒,更是我们伸出的拉一把的双手,陪他们一起度过青春期里动荡混乱的时刻。
美剧《摩登家庭》
参考资料:
1. 乌鸦校尉:“复吸”上瘾,感冒药成为了中学生的新型鸦片?
2. 快刀财经:囤药潮之后的隐忧:疯抢的止咳药,青少年的软毒品
3. 中新经纬:让青少年上瘾的右美沙芬,没有处方还能买?
4. 医学界:孩子被诊断为抑郁、双相,同时又有滥用药物的问题,如何解决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