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荆轲的另一面:美女豪宅,杀马取肝,享尽人间极乐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23
手机版

  我们先说两点“荆轲刺秦王”背后的故事。

  第一,燕太子丹和嬴政是发小。两个人在赵国相识,当时,一个是燕国的太子,另一个是秦国的太孙,都在赵国做人质。

  嬴政是在赵国出生的,他爹子楚在赵国做了多年人质,公元前259年,子楚与赵姬生下了他。两年后,秦将王齮围邯郸,子楚和吕不韦仓皇逃回秦国,留下了赵姬母子受尽凌辱。

  公元前251年,嬴政8岁,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先是秦国的老国君死了,嬴政的爷爷安国君继位,然后燕国与赵国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燕国被廉颇打到了家门口,不得已只好求和。

  我估计,就是在这个时候,燕太子丹被派到赵国充当人质。于是,一个王太子,一个王太孙,同是天涯沦落人,就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了。

  

  两个人年龄相仿,又同是王室贵胄,所以相处的非常融洽。但在同年,嬴政的爷爷安国君去世,他爹子楚成为了秦国储君,按照惯例,子楚将在第二年正式即位。

  当初赵王曾经下令干掉子楚,子楚侥幸逃过一死变成秦王,所以赵国为了讨好秦国,就派人将秦王子楚的妻儿送回了秦国。就这样,两个相识不久的小伙伴就要分开了,嬴政飞出了牢笼,从此不用做人质了。

  这是第一,燕太子丹和嬴政是发小。

  第二,燕太子丹很可怜。燕王喜是最后一任燕王,这家伙又傻又糊涂,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只剩下了老弱妇孺,这个时候燕赵两国经历了近十年的蜜月期。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燕喜派丞相栗腹交好赵王,结果栗腹回到燕国以后,就跟燕喜说赵国的壮士都在十年前死光了,而孩子们都还没有长大,所以就劝燕王发兵攻打赵国。

  燕喜听到便宜就想占,不管谁劝都不听,派丞相栗腹带兵攻赵。结果赵国起用了老将廉颇,大败燕军,并且一路达到了燕国,吓得燕王赶紧求和,太子丹可能就是这个时候成了赵国的人质。

  荆轲听完这个计划,心都凉了半截,赶忙推辞说自己做不到,但是架不住太子丹的恳求,最后只好勉强答应了。

  所谓的英雄,只是赶鸭子上架

  燕丹显然是太天真了,而对于荆轲来说,刺秦王跟革命烈士炸碉堡是一样的后果,那绝对是有去无回。

  荆轲此时完全抱着一个烈士的心态,太子丹逃归燕国后怒气攻心,所以不听良言,所托非人,田光和荆轲只是士而已,他们只懂得“士为知己者死”,只懂得“以死来求名”,而不知道从全局去考虑问题,不知道考虑事情的可行性与不良后果。

  荆轲在燕国的最后几年,享尽人间富贵,一辈子流浪,此时终于融入到上流社会了,终于有一个太子爷肯把自己当作英雄。太子丹对他的好异乎寻常,仿佛是衙门对待死刑犯临行前的最后一餐一样。

  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享受最高级国家待遇,太子丹每天都到府上嘘寒问暖,车马美女随他想要多少都给他。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燕丹子》说:太子丹陪荆轲游东宫池,共骑千里马,千里马那是国宝,荆轲顺嘴说了一句“千里马肝好吃”,太子丹就命人把马杀了取出肝送给荆轲。

  太子丹在华阳台宴请荆轲、樊於期,有美人在堂下弹琴助兴,荆轲说了一句“好漂亮的手”,太子丹就命人把美女的手斩下,用玉盘盛着献给荆轲。荆轲竟然坦然受之,说了一句“太子遇轲甚厚”。

  士为知己者死,有这句话,荆轲也有送死的理由了。

  但即使是这样,荆轲对刺秦之事还是一拖再拖,直到公元前226年,邻居赵国被灭,眼看着就要打到燕国,太子丹只好婉言催促荆轲成行。荆轲逼死了秦将樊於期,带着他人头上路,在燕国的易水边来了一曲绝唱。

  那种凄凉之景,完全就是去送死的心情。因为他完全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了报“知遇之恩”,也是为了保全他名士的颜面。

  

  而此时,距离荆轲答应太子丹刺秦,已经至少过去了四年的时间,这四年里他享尽人间极乐,行尽人间荒唐。

  至于刺秦的结果,我们就不必多说了,意料之中的失败,荆轲以死成名,而燕太子丹稀里糊涂的丢了脑袋。这自然是燕丹自己的问题,但是作为报恩的荆轲,显然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秦国俘虏的六国贵族都没有杀害,而他的恩人因为他的短视而授首。

  荆轲舍身成名,被奉为英雄,但他显然算不上英雄,《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深知这一点。相比荆轲来说,识人不明的田光、从容赴死的樊於期,倒更像是英雄。

上一篇:从小“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不妨了解一下
下一篇: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什么就业前景?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