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不妨了解一下
有些孩子的指甲从小都不用父母剪,全靠自己“啃指甲”。对于这类孩子,往往是长出来一点点,就忍不住想去咬。
毫不夸张地说,几个每个孩子都曾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喜欢咬指甲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根本不需要干预。等孩子长大以后就好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从小喜欢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怎么样呢?下面不妨一起去了解一下。
指甲的功能有哪些?
指甲有保护指尖等作用。指甲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类似于头发,指甲属于皮肤的附属物,具有感觉作用。
可以增强触摸物体的灵敏度,有助于日常生活的抓握和捏捏,同时指甲是再生的,可以抵抗一些外界的损伤,保护指尖。
指甲血供丰富,可以调节外周血供的温度,同时,指甲也是疾病的预警飞机,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感染真菌等,指甲可能会改变颜色和形状。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有人喜欢咬指甲呢?
1.孩童的口欲没有得到满足
咬指甲的习惯,多是在婴儿阶段,吮吸母亲的乳头养成的吮吸习惯,即断乳后吸吮指头转化而来。
孩子的口欲期对于外界的探索和表达,都集中在口部,吸吮和撕咬可以带来快乐。当口欲期无法满足,这种行为就会一直延续。
2.精神紧张
儿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如果他们突然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他们会表现出紧张、恐慌和其他表现,并且容易咬指甲。此时,它是一种心理行为,消除刺激后,安抚他们以缓解症状。
3.缺乏微量元素
有的时候孩子因为挑食而导致身体缺乏某一种微量元素时,孩子就会容易出现咬指甲的动作。
比如铁元素、钙元素、锌元素等,通过营养元素的补充,就有助于帮助孩子改善咬指甲的行为。
4.异食癖
如果孩子出现代谢紊乱,或者是味觉异常,也有可能会患上异食癖,从而出现喜欢有指甲的情况。
与其一味地阻止,不如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辅导来进行治疗。
5.环境因素
比如从熟悉的家,来到陌生的幼儿园。频繁的搬家换生活环境等,刚和小朋友建立友谊又要重新社交等环境变化引起的。
此外,如果周围有家人或者小朋友咬指甲,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咬指甲的行为。
从小“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不妨了解一下
1.阻碍社交,影响交朋友
咬指甲看似是一个小习惯,但是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长来讲,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身小孩子抵抗力、免疫力就低,手上的细菌还特别多,经常啃指甲容易导致拉肚子生病。
在学校的时候,啃指甲弄得指甲出血,看起来挺“瘆得慌”。同学之间开玩笑、刻意逃避,也会让孩子的朋友圈受到限制,导致孩子不爱交朋友,排斥上学等等。
2.颜值下降
小孩子长期咬指甲,由于牙齿也是生长期,不断的咬东西导致牙缝变宽以及变形长歪。下颌的位置会往前突或者往后缩,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颜值问题。长时间保持这个坏习惯,长大后小孩的脸型会出现变化。
3.严重的心理问题
咬指甲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坏习惯”。但实际上,很多咬指甲上瘾的孩子,长大后会有“自虐倾向”。
除此之外,长久地缺乏安全感,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爱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还容易性格偏激、充满暴力、孤僻不合群等等,出现某些严重的心理问题。
4.导致孩子口腔和肠道细菌感染
有数据显示,1克指甲垢里,细菌和霉菌大约40亿个,还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孩子如果经常咬指甲,非常容易“病从口入”,这会导致孩子口腔和肠道细菌感染。经常往医院跑,孩子受罪,父母受累。
5.指甲变形
长时间啃咬指甲,会损伤指甲周围组织,导致甲板变短、甲板板面质地粗糙、周边不整齐和失去光泽,还可能会导致指甲停止生长等指甲畸形问题。
怎样可以帮助孩子戒掉咬指甲习惯呢?
1.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对于孩子内心的焦虑,做家长的应该多细心观察,然后想办法来帮他们缓解这种焦虑。多引导他们正确的纾解内心的焦虑,大胆的表达内心的想法,平时尽量不要责骂他们。
2.不要责备
孩子咬指甲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责备,处罚、嘲关、责骂和恐吓都是无益的。有时甚至会使病情加重,被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如秽语抽动定、攻击性行为和瘟病等)所替代。
3.分析指导
分析产生咬指甲的原因,进行全面、正确、合理的指导。家属可以多花时间观察患者出现咬指甲行为前后的表现,比如是否单独在一个缺乏刺激的环境过久,从原因上加以干预。
4.遗忘疗法
平常多准备一些手工或者户外运动,这样在手指忙的过程中,就会把啃手指这个事情慢慢的遗忘了。坚持一段时间,啃咬指甲就会戒掉。
5.借助必要的小工具或询问医生
如果通过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已经很难改变这个习惯了,家长也可以借助一些小工具来帮助孩子,也可通过询问医生来用更多的方式,帮助孩子改掉咬指甲行为。不要盲目听别人给的“偏方”。
6.以身作则
许多成年人在感受到焦虑情绪状态时都会下意识的啃食自己的手指甲,这种行为在孩子面前就会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所以如果父母自己有这种行为习惯也要纠正掉,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总之,从小“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面临以上几种结局。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