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失范还是结构偏差,聚焦2020传媒伦理问题【年度综述02】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4.存在问题

  部分健康传播中出现个人 隐私泄露等问题;部分健康传播的内容存在 不准确、不科学或刻意夸大的情况;部分健康传播的内容 可读性较差、晦涩难懂;个别健康传播的内容在传播前 未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部分健康传播的 公众可及性较差。

  02

  传媒伦理争议问题典型案例

  1.“信息疫情”妨碍疫情防控

  

  12 月 7 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发布了 “2020 年度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榜”,并选出 新冠病毒为人工合成、国内粮食短缺、“吃大蒜、喝白酒”等可防治新冠肺炎等十大辟谣内容。对于伴随新冠疫情爆发而来的虚假信息过载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 “大规模信息疫情”(massive infodemic)。

  2.“双黄连、板蓝根可治新冠”成闹剧

  

  1 月 31 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发布消息:“记者 31 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2 月 1 日,人民日报发布微博:“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特别提醒: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时隔8个多月后的10月16日,一则题为 《钟南山:白云山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不会乱讲》的视频又被广泛传播。

  3.“温情报道”滥情煽情适得其反

  

  2 月 15 日,甘肃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甘肃日报社主办的“每日甘肃网”微博发布了一则题为《剪去秀发,她们整装出征》的视频报道,来自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 14 名女护理人员全部被剃光头,她们在理发时流下眼泪,理发师还将剪下来的长发在她们面前“展示”。这则报道引发网友们的质疑。

  疫情报道中被广大网友诟病的还有“87岁老人为抗疫捐出 20 万,她的家却让人泪目……”、“杭州退休环卫工捐出 10 万元后,银行卡余额只剩 13.78 元”等 “倾家荡产式”捐赠报道,以及“援鄂女护士放下植物人丈夫毅然奔赴一线”、“流产十天后,武汉‘90 后’女护士重回一线”、“医务工作者怀孕九个月,依然奋战在一线”等 不近人情的抗疫英雄宣传。

  4. 患者个人信息频遭泄露

  

  12 月 7 日, 成都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曝光,其中不但有她的 姓名、身份证号、具体住址,还包括她前一晚每个时段的 行程轨迹。网友们由此对其私人生活展开各种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评论,有人对她进行人肉搜索,还有人打电话、发短信对她羞辱谩骂。

  5. 疫情期间报道频现常识性差错

  

  密集的疫情报道中,不少媒体忙中出错,闹了笑话。比如3 月 2 日湖北卫视在新闻节目中将一位援鄂医务人员信息标注为 “江苏省合肥市”。7 月 13 日北京头条客户端报道疫情期间血液供应情况时,将全市 4.1 万人无偿献血“5.1 万单位”误写成“5.1 万吨”。

  6. 营销号恶意炒作带节奏

  

  1 月 10 日,微信公众号“青年大院”发布了 《没有澳洲这场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国 33 年前这么厉害!》,以 1987 年中国政府应对大兴安岭火灾作为对比,批评澳大利亚政府救灾不力。文章获得大量点击,并被多家媒体、公众号转载。文章很快引发批评:新京报评论认为, “这篇爆款文章‘把灾难当凯歌’,不仅是对生命和自然的亵渎,也是对历史事实、对常识的无知和扭曲”。

  7.“高管性侵养女案”报道平衡问题惹争议

  

  4 月 9 日, 南风窗发表《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一文,讲述了 48 岁的烟台某跨国企业高管、某上市通讯设备公司独董、业内知名海归法务专家鲍某某以收养为名,从“养女”韩某某14 岁时就对其持续多年性侵的故事。

  4 月 12 日, 财新网发布苑苏文采写的《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一文。针对南风窗的报道主要采用韩某某一方的说法,“疑云”一文则主要根据鲍某某“通过中间人做出的书面回应”,以及曾经援助韩的志愿者和办案人员的视角,并与南风窗报道对照叙事。这引起大量批评甚至谩骂, 被指责采用单方面信源,“吃人血馒头”。

  8. 无中生有的“南方洪灾专业媒体失声”

  

  自 6 月 2 日入汛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有不少网友质疑主流媒体对南方水灾没有突出的报道。6月11日,某公众号发表 《悄然消失的南方暴雨洪灾……》一文。7 月 1 日,公众号“野火青年”发表 《1122万同胞受灾,媒体为何集体失声?》的推文。

  其实无论是央媒还是地方主要媒体,对汛情都有浓墨重彩的报道。白岩松批评说, 这种为了流量、利益带节奏的自媒体,是舆论中的洪水,危害很大,应当露头就打。

  9.“做寿老人下跪视频”引发双重反思

  

  8 月 29 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致 29 人不幸遇难。事发时一位 80 岁老人正在办寿宴,他的老伴和多位亲友遇难。8 月 30 日 17:20,齐鲁晚报微博发布 “襄汾饭店过寿老人下跪道歉:很内疚”的短视频,在网上引发争议。微信公众号“鱼眼观察”发布《这家山东媒体犯了众怒》,批评齐鲁晚报,称“ 有些媒体把镜头一味对着受害的老人,这本身就是一种错位。这还不算,居然还敢吃人血馒头,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消费受害老人的痛苦,把他作为牺牲品”。

  后事情发生反转,“鱼眼观察”承认自己为 追求发稿速度,根据微博及知乎等渠道的网友评论,未加甄别将不实内容采写入文章,该文的传播也对当事记者和齐鲁晚报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

  10. 西安地铁导演“正能量新闻”

  

  9 月 18 日,微博 “西安地铁”以“遇见最美西安”、“西安身边事”的标签,图文并茂地发布了一则 暖心小故事:地铁工作人员发现一位女乘客踮着脚走路,一问之下才知道她被新鞋磨破了脚。工作人员立即拿来医药箱,为女乘客简单处理伤口,并送上创可贴备用。而 真相却是:女乘客主动找到地铁“爱心服务站”要创可贴,工作人员在未征得当事乘客同意的情况下拍照, 微博运维人员在未征得当事乘客同意的情况下编发该微博信息。

  11. 公关对新闻业隐秘操纵之冰山一角

  

  8 月 21 日,一组微信群聊天截图在社交媒体热传:在“北京保利媒体群”中, 保利地产一名高管要求群里的媒体人在朋友圈转发其宣传稿,“没转发的移出本群”。很多记者愤而退群。

  9月 18 日,新京报一名记者以“蜉蝣”网名在豆瓣发表长文 《为了哄大明星开心,报社主编把我开除了》,叙述了自己 8 月份采访某徐姓艺人,徐某团队曾多次修改采访提纲,成稿后又几乎逐句修改,甚至在截稿后再次提出修改要求,不允许提某电影的名字。记者将此情况反映给报社,没想到部门领导并没有保护记者的独家采访信息,反而直接按艺人团队意见修改后发稿。

  03

  产生问题的原因

  1. 新的媒介环境产生新变化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重新编码和再媒介化,跨越不同的物质载体与感官形态。其中,特别突出的是普通用户对新闻传播的参与,使 新闻从一种专业活动变成社会化活动。大量伦理争议,正是由于这种混杂状态下发生的。

  2. 围绕新闻业边界的挑战与竞争

  在新的传播生态下,新闻业正在“解体”,以至于 不再有一个稳定的实体可以贴上新闻业的标签。谁算新闻工作者,什么算新闻工作,以及什么是适当的新闻行为,什么是越轨行为,都出现游移模糊的情况。

  3. 新价值观与旧宣传模式的冲突

  现代社会以前,个人经常是从属于群体的,个体以群体生存、延续作为生活的目标原则,而现代社会以降,自启蒙主义突出了理性和个人,个人成为轴心并以之建立,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也就是说, 对个体权利意识的尊重,是现代性观念的特征。 新闻报道上的惯性和惰性,是造成伦理争议事件的重要原因,往往让正面报道反而起到负面效果。那 些一窝蜂、夸大拔高性质的报道,其实就是多年前新闻界批评的 主题先行、带着观点找材料的做法。

  参考文献 2020 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年度传媒伦理研究课题组,《新闻记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 THE END -

  ?? 2022全新课程已上线,早点出发,直达彼岸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2022人大新闻备考群已建立

  可联系班助邀请进群,快来加入组织~

  ヽ( ̄▽ ̄)?

  添加小小班助手,

  加入2022新传考研早鸟??提升营

上一篇:水仙茶的作用,水仙茶要有什么味道才算好
下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通用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