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高频考点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参考书目:《当代电影》2017年第7期 赵卫防)

  发展脉络

  一、三个阶段

  1949前:有一定发展规模。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粤语片的黄金时期

  1949-1979:

  左派的中原电影。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有长城、凤凰影业等。

  右派的新马电影。立足于商业利益。有邵氏兄弟、嘉禾影业等。

  1979-80年代中:香港新浪潮崛起。特点:类型创作与转换、意义改进与提高、票房突破繁荣。

  二、两个高潮

  50年代初——60年代末。香港粤语片的黄金时代。特点:艺术粗糙,感情贴近,植根民间中下层。

  50年代初——70年代末。伦理片的创作高潮。特点:挥之不去的漂泊意象和无家可归的孤儿情绪,家国情怀。

  三、一个浪潮

  1978-1984: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新浪潮

  由于香港70年代以前的电影制作粗糙,技术水平低下,为改变这一风气,大约在1978-1984年,一批30岁左右大都留学过国外的年轻导演,在香港电视界磨练两三年后进入电影业,力求拍出受大众喜爱有受到舆论者肯定的的影片。

  代表人物有许鞍华、徐克等,他们立足香港本土,拍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时代关切和鲜明的艺术个性的影片,一扫前香港影界轻松逃避之风和浅薄庸俗之气,影片表现手法也力图创新,为香港电影工业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这场持续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的运动被称作香港新浪潮。

  此次运动大体验着两条路线展开:一是追求人文的立场,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中强调善意体谅和浓郁的乡情,一是对动作、暴力的重新描绘,开拓了香港新类型电影的局面。

  代表作品:徐克《蝶变》,许鞍华《疯劫》,章国明《边缘人》等。

  重要导演

  1.李翰祥:

  ①、独特的文化想象。他的古装片既能展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又能表达中国人特有的内在风神和精神气质;

  ②、深刻的历史感悟。他改编自正史或以晚清宫廷斗争为主要题材的影片中,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悟,这为缺乏家国归属与身份认同的港台电影观众提供了难以取代的情感宣泄与精神抚慰。

  作品:《貂蝉》《江山美人》《后门》《西施》等。

  2.张彻:

  ①、通过大量武侠电影创作实践,他不仅弘扬了自己的“阳刚电影”美学。

  ②、以其对男性之间忠肝义胆、深情厚谊的描绘,在传承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将港台武侠功夫电影推向了一个更具个性魅力的叙事层面和更具个体写作特征的精神领域。

  作品:《断肠剑》《独臂刀》《刺马》等。

  3.楚原:

  他的古装武侠片大多具有诡秘的线索、复杂的故事与悬疑的情节,并通过以唯美的场景和诗意的动作呈现出归一中的哲理。

  作品:《小杂种》《天涯·明月·刀》等。

  4.许鞍华:

  许鞍华是香港文艺电影的代表人物,胡金铨的徒弟。

  主要擅长拍摄文艺电影。

  作品:《投奔怒海》(刘德华的处女作)、《疯劫》、《胡越的故事》、《客途秋恨》、《女人40》、《男人40》、《桃姐》、《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等。

  

  5.王家卫

  王家卫今天在香港影坛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是香港文艺片的领军人物。王家卫的创作风格特立独行,他的电影镜头大都对准都市青年男女的情感世界。他似乎对香港60年代情有独钟,《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爱神之手》,都是讲述香港60年代的故事。

  王家卫是目前香港文艺电影成就最大的导演,《春光乍泄》为他赢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把梁朝伟推向戛纳影帝的宝座,这些骄人的战绩已经证明的王家卫超凡的艺术功力。王家卫是世界级的,他的影响力早就已经超出了华语影坛的范围,是华语电影的骄傲。其创作特色有:

  ①、碎片式的叙事结构。从《阿飞正传》开始,《重庆森林》《堕落天使》《2046》等影片的故事整体性都不强,碎片式的情节充斥全片。他的电影不采用单一轴心叙事,没有一线贯穿的故事,也没有传统的起承转合。如《重庆森林》就是两个独立的故事组成,仅通过警察223的叙事勉强弥补了叙事的断裂。王家卫的电影常常设置回旋往复的结构形态。许多情节元素和抒情性镜头经常有意无意地重复,如《春光乍泄》中的“踢球”“瀑布”等镜头。

  ②、纵横自如的叙事时空。王家卫无意于再现物理意义上的真实时空,而是致力于客观现实以外的主观化了的虚幻时空的营造,成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它往往截取将截然相异的时空经由“作者”主题的自由精神和灵性并置在一起。

  ③、多视角散点透视。王家卫的电影视点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时间上打破了线性叙事的连续性,在空间上打破了长镜头摄影所追求的视点的统一性。他的电影中视点混杂不清,既是故事中人物的限制视角,又像作者无所不知的全能视角。

  ④、符号化的故事人物。他的电影中人物的符号化,如人物的职业大多有流动性的特点,喜欢用数字来命名等。

  ⑤、与众不同的视听语言。活动性摄影使影片的画面空间产生流动感,画面不再是一个均衡稳定的画框而成为流动空间。

  作品:《旺角卡门》、《阿飞正传》、《花样年华》、《重庆森林》、《堕落天使》、《2046》、《爱神之手》、《春光乍泄》等。

  

  

  6.关锦鹏

  关锦鹏也是香港文艺电影的大家,他的电影多数都以女性视角来看待问题,女性角色在他的电影中从来都是最重要的位置。有史以来第一位华人柏林影后张曼玉,就是因为主演了他的《阮玲玉》才能赢得此殊荣。

  关锦鹏是一位非常细腻的导演,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尤为擅长女性和同性恋这样的角色。关锦鹏早期有一部作品叫作《地下情》,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因为后来的《胭脂扣》又大获成功。《阮玲玉》是关锦鹏目前最成功的一部作品,票房口碑双赢,整部电影的规模和视角也很大,反映除了20到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清晰和细腻地刻画了一代巨星阮玲玉地悲喜人生。

  作品:《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蓝宇》等。

  

  

  7.陈可辛

  陈可辛是作品少而精的导演,他熟悉市场的规律,是文艺和商业两不误的导演。陈可辛擅长拍摄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影片,处女作《双城故事》一鸣惊人。后来的《金枝玉叶》系列、《甜蜜蜜》、《三更之回家》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之作。特别是《甜蜜蜜》,在97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了9项大奖。

  陈可辛2005年的电影《如果,爱》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这是一部歌舞电影。

  陈可辛的电影视野很大,他不仅仅局限在香港一隅,他的目光放在全亚洲和全世界。他开办电影公司,参与制作了了《晚娘》、《春逝》、《三更》系列等多部亚洲热门影片,很好的拓展了华语电影之外的亚洲市场。他还监制了《金鸡》系列、《见鬼》系列等多部商业影片,为香港电影市场注入了活力。

  作品:《双城故事》、《金枝玉叶》、《甜蜜蜜》、《三更之回家》、《如果,爱》等。

  

  8.杜琪峰

  杜琪峰是分裂的,商业和文艺都游刃有余,能拍出《孤男寡女》、《百年好合》这样的商业爱情影片,也有《枪火》、《放逐》这样的黑帮文艺经典。

  杜琪峰的风格之作,其实也不能算是文艺片,他的《枪火》、《暗战》、《黑社会》、《以和为贵》,都不能算是商业影片,拥有独一无二的银河映象的标签,银河映象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杜琪峰是目前香港风头最劲的导演,即便是他影片的票房都不是太高,可是在受人关注的指数上,绝对不输给任何一个大明星。

  作品:《枪火》、《放逐》、《暗战》、《黑社会》、《以和为贵》等。

  

  总结:成龙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形象,诙谐风趣,善良可靠,身怀绝技而正气凛然。吴宇森把中国传统情感和武打元素相结合,创造了浪漫主义英雄风格。徐克的影片以诡秘莫测的影像风格深受好评。王家卫的电影特别注重内涵,不论是影像或人物、叙事或细节,都充满了符号式的象征和隐喻。关锦鹏通过狭窄的空间和扑朔迷离的影像刻画易变的人情和世态炎凉,其性别和角色的倒错与反串,女性心理和情感的延伸或曲折,无不显现出出神入化的功力。

  回归后对内地的影响

  一、类型经验和创新理念

  首先,香港类型电影中经典的悬疑类型因素注入,使2010年之后以动作类型为主的大片提升了叙事智慧。

  其次,香港经典喜剧类型在内地经过创新之后,显示出了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丰富了内地的喜剧类型,也使得该类型在近年来成为内地电影中的主体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体现在香港电影人在“北上”后对无厘头喜剧进行的移植和创新。第二方面,这一时期香港元素作用下的内地喜剧类型创新体现在贺岁片层面。第三方面,这一时期香港因素主导的喜剧类型创新还体现在脱胎于好莱坞Chick Flick类型的“小妞电影”的出现。

  第三,以香港影人为主,在内地影坛进行了奇幻类型的拓展。

  二、港式人文理念

  首先,内地的主流商业片中,港式人文理念的内地化置换提升了其思想深度。这种置换的最重要呈现,便是以人性为纽带将两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其次,在由香港影人为主体拍摄的具有内地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中,更是对纯粹内地出品的主旋律电影有所突破。

  三、电影产业经验

  首先,随着内地院线制改革的深入,香港娱乐商在这一时期也纷纷赴内地开始投资兴建影院,进一步助推了内地院线业的发展。

  其次,以档期为中心的多元营销模式为回归后香港电影在产业层面影响内地电影的另一呈现,其中,以贺岁档为代表的档期影响是主要方面。

  除档期营销外,香港电影产业中以明星制为主的企业文化战略,在这一时期对内地电影产业亦产生了重大影响。

  香港电影营销模式中多样化的现代化营销模式,在这一时期内地电影的宣发、营销中被延续,也获得了新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更多营销手段如电商预售、粉丝营销、微博营销等不断被开发和利用。

  人才的注入,是香港电影产业助推内地电影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

上一篇:近十年来最争议的电影,是影史神作还是有违人伦?
下一篇:男子公然与他人妻子发生关系,被怒捅38刀,邻居称:男子太明目张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