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周年事件那么多,我们为你精选了这3个!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之前重磅整理了一回周年影人,搜罗了包括阿伦·雷乃、弗朗索瓦·特吕弗等在内的15位重要导演,备考最后的这几天还没看过的同学们要赶紧积累一下了,不怕万一,只怕一万! 15位重要周年影人(送PDF版)!

  今天同样带来一次周年事件的整理,挑选了中国电影产业化/院线制改革20周年、香港回归25周年、中韩建交30周年这3个重要知识点,预测了各自的考点,并附上答案提示,一起来看吧!

  目录

  01 中国电影产业化/院线制改革20周年

  02 香港回归25周年

  03 中韩建交30周年

  考点预测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后疫情时代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路径院线制改革的发展流变

  1. 计划经济阶段:电影产业链体系的构建

  这一阶段,通常被划分为两个时期:“十七年”,“文革”。其中“文革”期间,1966年至1972年,电影创作与生产处于瘫痪阶段;1973年至1976年,故事片的生产得以恢复,总共摄制76部故事片。

  2. 转型阶段:产业环节的利益协调

  从“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这一阶段,是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恢复、协调、初步转型的时期。

  3. 产业化改革阶段:电影产业发展的根本性突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获得根本性突破,电影产业发展步入黄金发展时期。

  (1)院线制正式确立。

  (2)民营电影企业的崛起:2002年,民营影视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电影的比例就达到整个影视制作产业的三分之一。而今,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博纳、光线、华策等民营影视公司成为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3)中国电影市场纳入国际大市场。

  1. 电影产业改革深化,激发中国电影从大国到强国的梦想

  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政府文化治理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次突破,它也是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2. 资本、文化与艺术博弈持续,市场的资本系数与外部相关性越来越大

  文化产业被确立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电影产业决策便也发散为综合竞争的时代性价值趋赴,从加强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加大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力度,到借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影业发展、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等的举措持续出台,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促进电影产业改革,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立足点,建立起更完善的电影市场支持体系。

  3. 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加速市场衰退的进程,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化解行业痛点难点,推动电影产业的共享价值成为电影共同体核心,在电影面临新冠疫情危机时仍然显现着反思的积极意义。

  4. 互联网崛起

  “新的观看方式塑造新的秩序,新的环境”,加以疫情影响,改变了电影创作的价值链和传播方式。网络电影造成巨大的产业影响,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印发《“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新的动力。

  5.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技术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一个高科技快速创新的年代,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影像技术迅速成长,在电影发展中得到多方面的广泛应用。

  1. 磨合期(2002-2005)

  当时推行的“院线制”,与国外院线制不完全一样,指的是以若干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2. 提速发展期(2006-2011)

  更多业外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形成了提速发展的局面。一批资产联结较紧的院线脱颖而出,万达集团与华纳兄弟脱钩,独立运营万达院线,广东大地院线、浙江横店院线先后进入市场。

  3. 快速发展期(2012-2016)

  这一时期,互联网企业与电影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大约从2014年前后开始,“互联网基因”影响着电影行业的各环节,从剧本创作到融资、制作、宣传、销售等各环节都能找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影子。

  4. 螺旋上升期(2017-2021)

  这一时期,互联网更加深入地介入到影院市场,“猫眼”“淘票票”等票务平台掌握购票入口,院线和影院的话语权明显削弱。据统计,到2021年电影票线上转化率已经超过90%。热门档期一些主要院线的网售占比甚至可以达到98%。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电影院线51条,其中排名前30的电影院线公司票房收入在3亿元以上。

  考点预测谈新世纪以来的港地互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21世纪的香港电影的美学流变警匪片

  2003年香港与内地签订的CEPA协议给两地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转折点。CEPA之后,香港电影人带着较为成熟的电影制作经验纷纷开始“北上”,而同样“北上”的还有香港电影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政策的下达使得两地的合拍正式被纳入国家体制——根据协议内容,两地合拍的影片可以直接视为国产片在内地发行。

  此后至今,内地与香港合拍电影的数量一直占据着内地市场”合拍片”创制数量的绝大多数,也成为香港电影年度生产数量的佼佼者。在票房上,每年国产电影的前十位,两地的合拍片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合拍片的出现不仅刺激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挽救了低迷的香港电影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是建立在湾区经济基础上的概念,广义上是指它不仅区别于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纽约湾区,也区别于中国其他区域的电影。因此,它有着自我的发展渊源与特色。狭义上则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电影。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与建设,源自国家战略规划。2017年3月,国务院制定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工作报告,目标是建设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齐名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既是经济共同体,也是文化共同体,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地合力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

  电影是重要的文化媒介之一,粤港澳电影虽呈现出差异性发展样貌,但由历史而至当下,三地电影始终存在紧密的区域联动,呈现出地缘文化优势。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产业开始合力打造“大湾区影视”。

  林德禄《反贪风暴5》(202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本土电影就一直处于下滑的态势,CEPA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因此,新世纪之后的香港本土电影,并不是借势于这种两地的强势互动营造的良好环境,而是努力维系其传统的港味美学,从美学到产业层面都在进行着固守港味的努力。

  1. 回归经典港味类型片

  因这些类型产生于香港且不能在内地放映,因而具有“香港特色”在本土被作为一种珍贵文化资源,而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成为最佳的文化保育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黑帮片、情色片、灵异片、僵尸片等。

  2. 凸显港味美学中的极致化

  香港本土电影更呈现出极致化的港味美学特色,彭浩翔执导的《维多利亚一号》颇能体现这种极致性,影片甚至无限制地展现“暴力血腥”,全片充斥血腥以及暴行所带来的毛骨悚然之感。而《鬼魅》系列片中如《赃物》中的火烧头颅、《放手》中的血泪长流;《得闲炒饭》《安非他命》《恋人絮语》等亦是“港味”美学中的极致化表现。

  3. 港产文艺片中的香港情怀展现

  这些影片以现实题材为主,从文化的角度观照香港社会及其变迁历史。这类影片既包括许鞍华、杜琪峰等老导演推出的《围·城》《天水围的日与夜》《蝴蝶飞》《文雀》《岁月神偷》《月满轩尼斯》以及麦兜动画系列片等怀旧系列影片,也包括年轻导演在2010年前后涌起的“特区新浪潮”影片。

  与内地电影相比,香港本土电影的颓势地位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港味美学形态却在华语电影中重现辉煌。这表明,两地电影的互动,已经为香港电影寻觅到了另一种生存形态,它不再以经典的、传统的港味美学现身,而是深刻地融入华语电影之中,依然保持其人文性、类型性、娱乐极致性和优生态创作链的精神内核。罗启锐《岁月神偷》(2010)

  警匪片作为一种类型,是从题材上界定的,即描写警察与匪徒对抗的故事。

  1. 中国警匪片发展流变

  (1)“十七年”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反特片

  如《无形的战线》《羊城暗哨》《405谋杀案》等。反特片与警匪电影在类型成规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核心呈现的是狡猾的特务与意志坚定的主角通过不断构建与强化通俗易懂的二元对立关系,重申国家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2)改革开放后:公安片

  基本叙事模式为警察抓罪犯,罪犯被绳之以法,强调公安干警的日常生活和辛勤工作。人物塑造上较为单一,呈现出正义警察和邪恶罪犯两种对立形象,政治意涵、教育风格意味浓郁。代表作品如《龙年警官》《警魂》《警官崔大庆》等。

  (3)20世纪80年代后-新时期:警匪片

  合拍警匪片。一方面拥有香港警匪片黄金时期的鲜明特点,即重“道德伦理”、“兄弟情义”与“感性快感”;另一方面是受公安片风格影响的“集体意识”、“价值导向”。这类影片进行完全商业化的尝试,形成传统意义上的警匪片,如《联手警探》《狭路英豪》《湄公河行动》《怒火·重案》等。

  由内地青年导演拍摄的作者警匪片。受黑色电影风格影响的青年导演拍摄的警匪片,在传统类型模式下加入对现实的批判,更具作者风格,其内核已经发生逻辑偏离,突出对公共权力和司法制度的反思,如《白日焰火》《烈日灼心》等。

  2. 港式警匪片的创作流变

  (1)萌动时期:1909年的《偷烧鸭》是香港警匪电影的开山之作。

  (2)孕育时期(50-60年代):首先,“探长”形象成为最常见的电影形象。另一方面,女权主义影响下还问世了《女杀手》与《黑玫瑰》等系列电影,让香港电影的题材更加多样。

  (3)过渡时期(70年代):这个时期的警匪电影由原来的注重动作和大场面或渲染喜剧的滑稽娱乐效果,逐渐变为注重人物(尤其是警察)的内心刻画。

  (4)起飞时期(1979年代末-80年代):1979年,《点指兵兵》的出现代表香港警匪电影出现新的转机,香港警匪电影在这个时期逐步成熟,《点指兵兵》《边缘人》《跳灰》等最早将警匪电影加入了写实元素,注重人的情感、思维、道义。

  (5)多元化发展时期(80年代末):1986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影响了80年代后期的警匪电影走向,英雄人物的形象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警匪片银幕。

  (6)迷惘时期(90年代):进入九十年代,由于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商业利益促使跟风之作层出不穷,在这一风潮中,警匪电影开始走向低谷。

  (7)复苏时期(21世纪以来):进入千禧年,香港警匪电影开始卡在坚守与突破中寻求新的出路。2002年刘伟强、麦兆辉的《无间道》是对港产警匪片的一次总结和升级。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2002)

  考点预测中韩合拍片中韩电影产业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

  中韩电影合作主要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中国国产电影制作时,中国公司雇佣韩国公司的导演、演员、摄影师和其他技术人员。华语电影中如《无极》(2005)、《神话》(2006)、《赤壁》(2008)、《十二生肖》(2012)等。

  第二种方式,是经过双方政府部门审批的合作制片,这种方式需要进行审核剧本、资金等流程,过程比较复杂。

  1. 创作层面

  韩国电影之所以能韩流滚滚,在于其创作了一大批高水平作品,电影产业是典型的内容产业。韩国优质电影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社会问题,时代感强。二是类型片较为成熟,品种较为丰富。三是艺术电影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影院设有特别的艺术电影放映厅,还有为数不少的电影节为艺术电影提供展示环节。四是制作精良,技术使用得当,尤其是特技特效运用很有口碑。

  近年来,我国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成为了电影创作的主力,其中既有主题性献礼片,也有多元的类型片,包括《1921》《狙击手》《悬崖之上》等。科幻片、奇幻片、动画片等都出现了标志性作品,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如《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美人鱼》《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同时,在混合类型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比如《独行月球》《疯狂的外星人》。从泛娱乐的产业布局出发,出现了跨媒介叙事的创意思维,比如“唐探”系列。当然,每年创作的几百部电影中,优质电影的比例恐怕还不到10%。

  2. 产业层面

  (1)产量与票房

  1998年以来韩国电影都保持了比较强劲的生产力每年的产量都节节攀升。1998年韩国电影才制作了43部到2006年已经跃升至110部,这是自1991年以来首次突破一百部大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电影借鉴学习了好莱坞企业策划、制片人负责投资管理并全程监督电影创作的先进经验,在类好莱坞化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类型化、娱乐化电影的创作经验,日渐成功开启了韩式商业类型电影的新格局,并建构了高概念、高投入、高品质并重历史、厚人文的韩式大片模式,强化提升了本土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与文化感染力。

  纵览韩国电影市场史,迄今,韩国影史上共有超过千万观影人次的超级卖座影片21部,其中《鸣梁海战》《与神同行》《国际市场》《老手》《汉江怪物》等韩国电影不仅占据了17席、占比81%,而且还霸占了前四名的显赫位置,成为统领韩国市场的绝对主导。

  中国市场增长速度和票房规模均领先全球。2021年全年电影市场总票房472.58亿元(7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46%,恢复到疫情前最好纪录的74%。票房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2021年占全球票房总量34%,达历史最高值。3部中国电影进入全球票房年度前10,27部进入全球票房年度前100。奉俊昊《汉江怪物》(2006)

  (2)观影人次与观影习惯

  韩国观众对本土电影不离不弃的死忠态度,已成为韩国电影产业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比如韩国总人口只有五千多万,但是已经出现多部观影人次突破1000万的电影。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数据,2021年韩国全年的票房收入为4.88亿美元,相较2020年的4.26亿美元上涨14%,观影人次6050万,相较2020年的5950万仅上涨2%。2019年全年观影人次首次冲破2亿2千万,并且其中有五部观影人次突破1千万的电影出现在票房榜上。

  2017年世界电影发达国家的观影水平分别如下:冰岛4.3次、新加坡3.9次、澳大利亚3.7次、美国3.5次。2017年韩国人均观影次数达到4.25次,比2016年增加了0.05次,继续达到和保持了世界最高水平。

  据统计,1979年我国电影观众曾达到创纪录的293亿人次,下来大概每人年均观看24次。然而,面对流媒体与疫情的双重冲击,人们的观影习惯与方式渐渐发生改变。2021年院线观影人次11.67亿,同比增长112.96%,恢复到2019年的68%。人均观影频次0.83次,以城市人口为基数,人均观影频次为1.30次。

  (3)管制政策

  韩国自1987年电影市场开放后,电影逐步从意识形态宣传工具转型为文化娱乐产品。1995年《电影振兴法》的问世,标志着韩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对电影产业的积极扶持。韩国政府通过电影辅导金、电影基金制度对韩国电影进行培育与资助。

  为了保护韩国本土电影,韩国还实行“电影放映配额制”,即每一年国内电影银幕必须要保证放映一定天数的本土电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了韩国本土电影的生存空间。从2006年7月起,韩国决定将“电影放映配额制”中本土电影的放映日缩减一半,韩国本土电影在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同时,也激活了其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我国一直把电影视为特殊的意识形态产品,有严格的管制。这种行政主导下的审查制度给电影产业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资金与政策方面,我国政府素来态度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对电影产业进行扶持。

  3. 文化传统方面

  韩国的传统民族情绪强调“恨与憾”,这一情感强烈直接,隐含着控诉和愿望难以实现的懊恼与惆怅。由于长期夹在中日之间,同时历史上备受辽、金、蒙古等边境惊扰,加上近现代屈辱的日本殖民地历史,恨文化逐渐成为韩民族的一种强烈的文化心理。“恨文化”让韩国电影中的伤感叙事明显、控诉无处不在。而话题的沉重总能与大众的热烈反响成正比,这一“怪象”恰是创作者对民族传统情绪“恨与憾”的充分理解与迎合。

  中国电影由于省略表达“返身”的根源(即外在“恶”的现代性),叙事动力一方面表现为想象个体内心中率真的情感,另一方面,经由新主流电影的宏大主与群像叙事的结合,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家庭式的集体,兄弟情、父子情、战友情、爱情等借此拥有英雄主义色彩,个体也经由集体询唤为大主体,与国家和民族共情。延尚昊《釜山行》(2016)

  4. 国际化方面

  韩国电影的独特影响力与收益潜力被韩国政府无比重视。从2014年影片《标靶》,到2015年影片《办公室》,到2016年席卷全球的丧尸片《釜山行》,再到2017年犯罪动作片《不汗党:男人们的世界》等,帮助韩国电影有效地实现海外推广销售与文化软实力的海外传播。

  与此同时,韩国电影的佳片、名导在世界影坛享有一定的盛誉,比如著名导演李沧东的新片《燃烧》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交易市场上,成功预售至法国、中国、新加坡、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韩流文化的可持续推广和提升韩国文化的全球软实力,2017年4月30日韩国海外文化宣传院提出韩流输出市场多元化、将韩流基础拓展到韩国文化全领域、将驻外文化院打造为韩流扩散的桥头堡等三项重要战略。为此,至2022年,韩国海外文化宣传院将斥资10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170万元),打造韩流大数据综合信息系统,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定制在海外10国的韩流推广策略。

  反观中国,电影走出去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情况。首先我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扩展有限,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不足,国内“爆款”电影的号召力限于华人圈:《战狼2》海外票房仅1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67万左右,海外票房仅占总票房0.13%。《流浪地球》在全球最大电影市场也仅有587.55万美元票房,占其全球总收入0.8%。

  其次国产电影“走出去”在文化呈现上还较为单一,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仍然集中在历史片和功夫片:《叶问4:完结篇》以突破1000万美元的成绩夺得2019年度华语电影海外票房冠军。

  参考文献:

  [1]程波,邱倩.“过界”与“破界”之喻: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建构与突围[J].电影新作,2022(02):39-44.

  [2]赵卫防.21世纪香港电影的美学流变[J].文化艺术研究,2021,14(03):57-64+114.

  [3]赵卫防.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两地电影互动及影响新探[J].当代电影,2013(12):73-78.

  [4]刘汉文.客观总结过往 积极筹划未来——电影院线制改革二十周年回望与分析[J].当代电影,2022(07):12-20.

  [5]丁亚平.中国电影产业学建立与电影产业化的纠偏——电影产业化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当代电影,2022(07):4-11.

  [6]周健蔚.走向世界的韩国电影(2010—2019)[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3):66-81.

  [7]周婧.解读韩国电影中的民族文化心理[J].电影新作,2014(05):110-114.

  [8]彭涛.中韩真实事件电影之改编观念比较[J].当代电影,2016(04):166-169.

  [9]张燕,刘汉文,谭政.市场开放后中国与韩国电影产业化比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5):116-120.

  [10]赵卫防.中外合拍片走势及对策[J].当代电影,2017(01):61-65.

  获取更多电影学考研信息,可私信我或关注公众号【电影学考研阁楼】获取~

上一篇:高校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oc
下一篇:《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问题答案提示汇总【第1-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