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拖垮整部剧!《人生之路》两位败笔演员,开播就差评一片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5-17
手机版

  央视《人生之路》一开播,吐槽声就从未中止过,甚至被网友喊赶忙停播吧。

  除了剧情乱改乱编外,艺人选角也是最大的原因,艺人没选好的电视就错了一半。

  几个年青艺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几个老戏骨说着一口陕北话,我真想笑。已经很努力地往下看,但仍是看不下去,问题就一个:不像!

  

  尤其是下面这两位艺人,一个人拖垮整部剧,可谓最大的败笔。

  第一个,高加林饰演者陈晓

  剧中的高加林太富二代了,自行车溜溜转,上来就给观众炫了一把飙车戏。

  导演、编剧、艺人演得可开心了,还给陈晓几个慢镜头、和自行车各种特写,但观众却看吐了,与原著相差甚远。

  原著的高加林是一个身上沾满了汗,就舍不得盖干衣服的人。而陈晓版高加林却是一个把自行车飙到轮子飞起,就地一扔不管不顾的人。

  

  并且骑了那么远的山路,然后拼命跑进教室,陈晓居然一滴汗都没有,连喘气都没有,瞬间出戏。

  还有高加林作为村庄小学教师,黑板上的粉笔字不应该这么马虎吧。孩子们连红绿灯都没见过,莫非会认识你的字?

  如此马虎的粉笔字板书,感觉这不是教师而是一个教授,更不像在教小学生一笔一画的写。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高加林,更像大家玩的加特林。

  

  演那个年代的人,帅哥要选择长相正气十分阳刚的,一点点郁闷感都不要有,美黑版陈晓明显十分不适合!

  他好像表达不出来,高加林的理想追求与现实落差形成心里的矛盾和痛苦,也没表演高中生的状况,反而更像老干部的神情。

  陈晓不笑还行,他一笑眼角的皱纹就一大堆。

  陈晓双眼无神,看着很没有精神,不是人物没精神,而是他给人一种不在状况的感觉。让人就能感觉到是没受过苦的艺人在拼命演的感觉,十分浮于外表。

  

  反观马栓的饰演者唐曾,演得很舒服自然,没有表演痕迹 ,许多网友都说他更适合演高加林,最起码表演自然恰当。

  惋惜唐曾不是流量明星,知名度不高,所以拿不到主角的资源。而陈晓妥妥关系户,出身公务员家庭,家里有厅级干部撑腰。

  其实找黄轩也能够,他是西北人,在《山海情》里扮演的马德福就很好。

  尽管他跟周里京比有些差距,但必定比陈晓好,无论是气质仍是外形更符合高加林。

  

  第二个,刘巧珍饰演者李沁

  “盖满川”巧珍,被李沁硬演成了丑八怪,毁了一代人的记忆。

  从扮相来看,李沁那张脸又黑又黄又没气色,还有那一口白牙更是让观众出戏。特别是笑的时分,牙白的太扎眼,感觉她的笑就是为了显牙白。

  这让我想起了《大宋宫词》里的刘涛,作为古代村庄妇女,和皇子相遇的那一笑,一口特整齐的、闪闪发光的人造大白牙,特突兀,特别假。

  其实,八十年代的村姑,憨厚自然,即便生活在黄土高坡,也不会这么黑瘦脸部干瘦。

  

  真不知道导演审美是怎么搞的,李沁整个扮相快像中年妇女了,哪像含苞待放的大姑娘?

  她这种面相在村庄里是不讨喜的,太寡淡,完全没有巧珍的健康水灵之美。并且李沁勉强挣扎咧嘴大笑时,眼神也尽是沧桑。

  还有既然是能开得拖拉机的家庭,刘巧珍不可能瘦成这鬼样啊,又不是饥馑年代。

  导演和李沁是不是没看原著对巧珍的描绘,人家应该是健康光润的农村少女,而不是这个干瘦老太太形象!

  李沁不仅仅化妆的问题,还有演技刻板造作。

  

  刘巧珍在上下拖拉机的时分,李沁动作太夸大,非得把大腿举高,然后下车。犹如在练功,腿拉的笔直,演得一点都不接地气。

  据说,李沁在开拍之前去实打实地学开拖拉机、学当地人晒粉呢,惋惜没有厚实的演技和描写人物的领悟。

  还有巧珍对爱情的斗胆与含蓄、内敛,李沁也没有描写出来,一看就知道是现代人的爱情,七八十年代年青人的爱情不是这样!

  最让受不了的还有李沁那个夸大的嘴,一说话用尽全身力气带动那张嘴,口型极端夸大整张脸都在动。

  

  她那个嘴巴太出戏了,一直在用力演的感觉,都能感觉出来导演喊开始就马上演的那种僵硬感,观众很难入戏。

  如果换成《风雨送春归》林妙雪的饰演者王力可,必定比李沁好太多了,王力可本身自带土气,身材和脸蛋都圆润不干瘦。

  惋惜李沁和王力可都拿错了剧本,演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物,被网友吐槽一点也不值得同情。

  《山海情》白幼苗的扮演者黄尧演刘巧珍应该也能够,年纪跟人物差不多,不瘦不胖,不土不洋,演技也比李沁好。

  

  黄尧除了长得不够美丽,别的都符合刘巧珍,仅仅这个艺人名望没有李沁大。

  究竟捧李沁的是谁啊?资源不断但又红不起来,浪费了不少好资源。

  结语李沁和陈晓两位艺人感觉不像农人,像难民,都瘦脱相了,脸看着很埋汰。

  并且还和老艺人形成了一种分裂的观感,无论是说话时的方言仍是妆造都觉得分裂。

  现在的年青艺人都生活在大城市,每天忙着走红毯,赶通告。

  

  吃不了那个苦到农村几个月体会人物,他们对农村人是啥样的,只怕都是凭幻想来演,所以不真实。

  我们总是望向遥远的地方,就逐渐遗忘了脚下的路。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读《人生》,看人生,品人生,悟人生,最后懂人生。

  路遥的《人生》,充满了现实主义,但在我看来,又有一丝的荒诞性。

  

  但人生总是荒诞的,那这样,荒诞也成了人生的常态,那就变成了现实主义的一种。

  如果我是高加林,我同样也会如同小说一般,不知如何抉择。

  但正因为这样,才是人生,《人生》好似一种对人生的述说,在漫漫寒夜里,在茫茫海面上,这本书,就成了一个等你的港湾。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文案涉嫌内涵女性?“五个女博士”广告精准踩雷
下一篇:5月行情 选半导体还是新能源?三大视角透析两赛道“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