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宝安女孩遭全家虐暴打,不是所有人都担的上“父母”二字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段可以称之为“丧心病狂”的视频霸占了。
为人父母,我们可能没有做的很完美,但本是“地狱的恶魔”做了父母,是人间最大的悲剧。
这段视频源于深圳宝安,这个8岁小女孩儿的家,可以说就是她的炼狱。
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女孩被妈妈、爸爸、甚至是弟弟花样轮番打,看的人心惊肉跳。
被毫无预兆的抽耳光!
被毫不留情的揪头发!
整个人直接被揪起来,被猛踹,踹翻!
被胳膊粗的木棒抽小腿,抽后背!
甚至是被弟弟拧脸,掐肚子!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个被全家人暴打的女孩儿,除了被弟弟打的时候反抗了几下,几乎都是无动于衷的。
别说哭,她连一个孩子基本的反应都没有,没有委屈,没有难过,什么都没有。
被打倒就自己爬起来,头发被打散就自己梳起来,作业被卷成纸团就自己捡起来再铺开…
仿佛,坐回那个红色的小凳子,静静的等待接下来的暴风雨,是她唯一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眼泪只是伤心的专属,真正心死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她那么弱小,根本无力反抗,只能控制自己不要再激怒那些人,默默祈祷下面的拳头可以轻一些吧…
爱默生说:家是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可她的家,俨然已经不再是家,而是犯罪现场,所有施暴的人,都是犯罪分子。
“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这个地方叫做家庭。”
这是新锐导演黄莉在《演说家》的舞台说,控诉自己黑暗的童年时,大声疾呼的一句话。
从11岁目睹妈妈被家暴的那一天起,她就不再是被妈妈保护的人了。
被揭开“家丑”的妈妈,开始把所有被压抑的痛苦通过拳头,一拳一拳的都发泄在了她的身上。
她不敢告诉爸爸,因为心疼妈妈,怕妈妈会招来爸爸更狠的打,也怕自己会招来妈妈更恨的打。
“忍字头上一把刀”的童年只教会了她隐忍和牺牲,长大后的她把所有的不平等都归咎为自己做的不好。
妈妈在她18岁的时候,因为精神分裂离家出走,她甚至认为如果11岁那年,她能冲出门缝,保护妈妈,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没有健全的人格,她甚至不知道该怨恨谁,只能怨恨自己的无能。
值得庆幸的是,36岁的时候,她终于碰到了自己信得过的心理医生,这才明白了自己是“受害者”这个事实,慢慢走出了心里的阴影。
整整23年,她花了半辈子的时间,跟过去的自己抗争,人已到中年,才找到了人生的出路。
这是多么沉重的代价啊!
总有人觉得,打孩子没什么,那些暴力总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打你,是为了你好啊!”
“我生你养你,你就该听我的!”
“我的孩子,我打他关你什么事!”
可孩子的小世界,哪来那么多治愈良药呢?
没有自愈功能的孩子,只会被父母的不及格,换来差评的人生。
前不久,网易新闻发布关于《近5年间,关于“家暴”的新闻中谁在施暴?》的统计报告。
数据显示,在儿童家暴中,亲生父母施暴占比超过85%。
23%左右的施暴者声称,家暴是出于管教孩子的目的,或选择回避,施暴原因不详或缺失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近20%的儿童死于监护人之手,超过五分之一的孩子被父母殴打致使受伤。
值得警醒的是,童年遭受过家暴的孩子,比没有相似经历的孩子更容易精神错乱、抑郁、焦虑、吸烟、酗酒、吸毒和自残。(来源:网易新闻客户端)
心理学上,把童年经历过家暴的孩子,分为“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和“家暴直接受害者”。
无论是哪一种,在原生家庭中遭受暴力的儿童,都很容易再次成为校园暴力和性侵的受害者。即使成年后,ta们也更容易陷入伴侣之间的暴力关系。
这在心理学上也叫“强迫性重复”。
长期遭受家暴的受害者,大脑神经系统中识别危险信号的反射系统损伤,失去了“战斗或逃跑”的自卫反击本能。久而久之,ta们比普通人更容易一再地陷入暴力关系,导致恶性循环……越来越重的创伤,越来越无力。
今年5月上映的《记忆大师》里,段奕宏扮演的男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因为不愿意看着妈妈忍受家暴,他“狠心”给妈妈的水里掺了药,让妈妈离开了这个暴戾的世界。
可是,他自己,却长成了一个更暴戾的人。
内心的不安和惶恐,让他做了一名人民警察,除暴安良,他从不退缩。
可对施暴者和忍受施暴者的人,他的痛恨,又让他成了一个连环杀人犯。
作为一个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他痛恨这一切,却又无法逃离,终其一生,都在这个漩涡中挣扎。
“对于那些从不曾拥有的,我们总是能做到旁观者清。对于那些害怕失去的,我们永远是当局者迷。”
那么明媚的孩子,居然变成了当初自己最痛恨的模样,是他的错么?不,是为人父母的错。
把孩子当成了家庭的附属品,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孩子无法选择出生,但父母却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这本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儿。
不知道那个被家暴的小女孩儿,心理是不是已经有了创伤,也不知道那个总是目睹姐姐被家暴的弟弟,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想,都觉得心疼的很。
木村久一说:家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想跟深陷黑暗的女孩儿说一句:“人间不值得,但孩子,你的人生是值得的,路还很长,相信这世界还有爱,总会有阳光会照进黑暗。”
让家更温暖,让孩子的世界更阳光,让孩子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都该不遗余力!
不做沉默的帮凶
每一个转发
也许就能拯救一个孩子
【关于我们】
微信关注公众号“小小包麻麻”,给你更多科学权威育儿知识/母婴用品评测。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