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丨儿童自我保护全攻略,给每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前些日,鲍某某事件的持续发酵引来了社会关注。从多年追踪的“梅姨拐骗案”,到频频爆出的未成年性侵案,还有数不清的虐童案,无不一遍遍地提示着为人父母的我们

  ——儿童自我保护教育要警钟长鸣!而爸爸妈妈正是孩子安全教育的第一人。

  “爸爸,有人敲门我可以开吗?”

  “妈妈,要是筱筱阿姨来接我回家,我要跟她走吗?”

  “我们班上有个男生总是爱抱我,好讨厌啊!”

  “他们抢了我的玩具,还都不跟我玩,呜呜......”

  当你听到孩子这样的发问或抱怨时,是否想到“自我保护”已向小小年纪的他们发起了挑战呢?

  而更多情况下,受侵犯、欺骗的孩子是不愿意自我表达的。

  这不但需要爸爸妈妈悉心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更需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并且从小做好充分的自我保护教育。

  防范一

  诱拐欺骗

  电影《找到你》曾让多少观众泪目,其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姚晨扮演的单亲妈妈李捷在下班后发现女儿与保姆同时失踪的泪奔场面。

  也曾有记者和民警在街头做测试,半小时就轻松“诱骗”了8名儿童,可见人贩子要对孩子下手,是多么有机可乘啊。

  世界虽然美好,社会却难免有纷乱,面对这些,我们该如何教会孩子做好防范呢?

  1

  让孩子知道坏人的手段

  他/她遇上麻烦了(比如东西丢了),需要你的帮助;

  他/她是你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的好朋友,是他们叫他/她来帮助你(比如接你回家);

  他/她的孩子和你差不多大,想和你一起玩

  ......

  2

  和孩子这样解释

  大人遇到困难时,永远不会寻求一个小孩子的帮助。爸爸妈妈也不会轻易让外人去接你或传话。所以,当陌生人要你帮助他/她,或要你跟他/她走时,不要轻易相信。

  3

  教给孩子这些策略

  不和陌生人多说话;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接受小礼物;

  不要从外表判断人,坏人有时也可能是一位面目慈祥的阿姨;

  不要认为要做“好孩子”就是要帮助所有人;

  教孩子怎样回绝陌生人,比如“我爸爸就在那儿”、“我得走了,我妈妈在催我呢”......

  一旦情况不对,快速找到警察叔叔或周围穿制服的人。

  4

  与孩子共同学习

  绘本《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讲的是小女孩莱娜有一天在学校门口发现了一个“坏人”,这个“坏人”一整天都坐在又黑又大的车子上,阴沉着脸盯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后来,莱娜告诉了妈妈,经过大人证实,原来是虚惊一场。

  故事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许多安全教育问题,比如从猫眼看见了陌生人不要开门、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不能随便接受等。

  防范二

  身体的侵犯

  还在犹豫幼儿性教育会不会太早?其实,2-3岁的幼儿就开始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产生极大兴趣了,4-5岁的孩子会对异性身体产生好感或困惑。

  然而,国内外幼童性侵事件接二连三,一次次为父母拉响警报——性教育,我们不要再回避了!

  1

  让孩子知道坏人的手段

  他们会随便看和触摸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

  他们会说好话或强迫我们脱掉衣服或裤子;

  他们也会脱掉并暴露他自己的身体部位;

  只要是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举动,如抚摸、拥抱和亲亲,我们都应该大胆拒绝。

  2

  和孩子这样解释

  告诉孩子,内衣内裤遮蔽的地方是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让别人看和触摸的。

  洗澡或如厕时是性教育的好时机,爸爸妈妈可以趁机用花洒冲洗孩子的身体各部位,并俏皮地说出每个身体器官的名字,尤其不要回避性器官。这样,孩子能从小感受到性器官跟其他身体部位一样自然美好,他们才更愿接纳和爱护自己的整个身体。

  3

  教给孩子这些策略

  告诉孩子,不管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别人都不可以看和触摸你内衣内裤遮蔽的部位;

  别人也不能强迫你看他们的这些部位;

  你可以拒绝任何让你不舒服的身体碰触,拒绝不是“不听话”;

  坏人会让你保守秘密,但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情,你是没有任何错的。

  4

  与孩子共同学习

  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直言不讳地谈论“性”吗?就用绘本来开启孩子的生理科普吧!

  关于出生的迷思、关于性别的特征、关于神秘的身体、关于安全教育,所有爸爸妈妈想说的和还没说的“真相”,这些故事和游戏都已描绘得淋漓尽致。

  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观看防性侵动画视频。除了讲解,视频里还有小提问和互动,萌萌的动画和稚气的口吻让孩子们一定不想拒绝。

  防范三

  校园欺凌和暴力

  去年,银幕上一部《少年的你》掀起了大众对校园暴力问题关注的狂潮,而校园霸凌的低龄化,却已可追溯到幼儿园。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每天开开心心入园的孩子,也面临着不少“隐形霸凌”的状况呢?

  在刚过去的2020年3月30日全国中小学(幼儿)安全教育日,就是以“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确保幼儿身心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日,可见幼儿园欺凌也被社会提上了日程。

  1

  让孩子知道霸凌者的手段

  他/她们总是瞄准不爱社交、外表与众不同或性格弱势的小朋友;

  他/她们会恶意抢占和破坏别人的衣服、玩具、书等东西;

  他/她们会模仿电影中的暴力行为来挑事或解决矛盾;

  班级里的小团体和孤立行为;

  恶语嘲讽或起外号,比如言语攻击皮肤黑的、胖的孩子等。

  2

  和孩子这样解释

  虽然大多数小朋友都是友善的,但是我们也会遇见一些不想和我们做朋友的人,他们可能是看上去高高壮壮的男孩子,也可能是“领导”一个小团体的漂亮女孩子,他们不一定是打架或抢东西,也可能是不尊重你或强迫你做不愿做的事。

  3

  教给孩子这些策略

  锻炼身体,包括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并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自卫方法;

  强健心理,多给孩子正向的评价,让孩子做到内心强大;

  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开朗、大胆、不卑不亢;

  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必要时“走为上策”,紧急情况下也要适度还击;

  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

  告诉孩子自己不要去做那个霸凌者或跟随霸凌者。

  4

  与孩子共同学习

  《胆小鬼威利》是一本教孩子要从体格和内心变得强大,以此来抵御霸凌的绘本。故事中,瘦弱的猩猩威利被人欺负了总是先道歉,孩子读了之后会学习到懦弱和谦虚是两个概念,而内心的强大是对抗霸凌的最好方式。

  《最低年级里个子最小的女孩》这本绘本中,有展现女孩子间的团体孤立、有玩耍中的推搡和争抢,有背后的低声嘲讽......除了教孩子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也是对儿童同理心和责任心的呼唤。

  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掌心的宝贝,而“爱”的定义,不仅仅是嘘寒问暖、陪伴照顾,也是帮助孩子独立、机智、自信地面对社会,守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愿天下孩子都在快乐与自由中长大!

  来源:幼儿园家庭教育服务平台

  举报/反馈

上一篇: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品读《干部教育培训班次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贵安教育云平台助力“阳光校园·空中黔课”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