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统筹推进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9月15日,泰州市海陵区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海陵新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场,介绍海陵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等方面的情况。

    近年来,海陵围绕建设科创城,不断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积极谋划“科创生态”布局,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

  

    积极谋划“科创生态”布局,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

    政策优势释放叠加效应。出台“科创之光”硬核十条,在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2022年共获得市科技创新积分8098分,上争奖补资金共5580万元,惠及全区245家企业;“科创飞地”崛起创新动力。高标准推进离岸创新中心建设,逐步完善“本地+飞地”“在岸+离岸”研发新模式,助力本土企业“借梯登高”;载体平台激活创新活力。中山大学(泰州)太阳能联合研发中心在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揭牌,为海陵“产学研用”大融合迈上新台阶增添强劲动力。

    高位推动“科创城”建设,取得创新发展新成效

    全力打造海陵科创中心成为科技企业集聚基地、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金融服务基地,形成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科创城”核心功能区。持续绘就“一核一廊一区多点”协同发展格局,以科创中心为核心,东环高架为线,串联S-park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科创社区等科创载体,建设科创走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全区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3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1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36家,市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

    精心打造“科技管家”品牌,展现创新发展新姿态

    连续两年承办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行业赛。今年的创业江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行业赛上,海陵10个项目入围,入围省赛项目数位列全市第一。连续三年举办“科企联姻”大会,先后邀请12位院士及200多名行业顶尖专家集聚海陵,发布《企业技术需求、高校成果转化“双百榜单”》,解码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新发展、新业态。目前已招引落户本土科创项目60多个,意向落户离岸创新项目10个。开展“走百企 送百策 联百姻”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38项,签订科技人才合作项目105项。打造政银担“三位一体”金融产品,2023年至今累计发放苏科贷等科技贷款16笔,7935万元。

    海陵发挥主城区对青年和人才的吸引优势,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有效路径,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

    以机制创新打赢“主动仗”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组建全省首家区委人才工作局、苏中地区首家县级人才科创集团,通过“一局”统筹人才工作事务,“集团”强化市场创新要素集聚。整合6个“双招双引”驻点的30名骨干力量,坚持科技镇长团、人才科技专员、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四队协同”,构建组织协调、内外联动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以载体创新打开“大舞台”

    “科企联姻”破解“卡脖子”难题,举办10场产学研系列活动,深化“揭榜挂帅”,发布“双百”榜单,打造人才和企业“双赢通道”。今年第二届“科创江苏 智汇海陵”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采取联赛制,已举办5场月度赛和1场季度赛,吸引6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赛。“泰州日”拓宽高校揽才途径,今年4月该区率先走出省外,走进合肥工业大学,向合工大学子发放“一卡一券一金”。

    以生态创新打造“第一站”

    发布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11条重点举措,为海陵“1+2+3”主导产业精准匹配人才。建设“青年和人才来泰首站”,实现来泰政策“一站通晓”、求职“一站通查”、入住“一站直达”。打造“三街一河”人气集聚区,举办万达创新创业街区“后备箱集市”,以“人间烟火、浪漫钟楼”为主题对钟楼巷进行改造升级,围绕稻河文化体验街区、凤城河健跑骑行带举办系列活动,致力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海陵区成功入选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系泰州唯一。

    下一步,海陵将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继续深化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奋力走出具有海陵特色的创新之路。

    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深入实施“走百企”专项调研行动,培育壮大“瞪羚”“独角兽”等创新型头部企业,支持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鼓励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

    构建多渠道科技招商格局。聚焦海陵“1+2+3”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绘制招商链,鼓励产业龙头企业及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挖掘招引科技项目。积极创设母基金、产业基金及科创基金,努力打造覆盖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融资体系。招引一批优质科技型项目、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

    全力打造高水平载体平台。积极打造“本地·飞地”协同并进的创新格局,用好省新材料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资源,争创更多“国字头”“省字头”的高能级平台。加强与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会泰州创新中心合作,促进省级科技人才资源与海陵区高效对接。

    坚持打造优质创新生态。用好科创基金和科技金融产品,注入科技金融“活水”。高质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借力中科院等知名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优势,促成企业院校“幸福联姻”。举办第四届“科企联姻”大会,邀请院士及行业顶尖专家集聚海陵,为海陵科技导入新资源、新项目、新平台。

    在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方面,协同发力,在招引路径上不断创新。致力推动联合作战、协同发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举办第四届“科企联姻”大会、第二届“科创江苏 智汇海陵”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赛等为契机,更强实效以会聚才、更大力度以赛纳才、更实举措以才引才。

    多管齐下,在生态体系上持续优化。优化“首站”运营、优选青年才俊、深化软环境建设,始终把生态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和关键性举措,不断厚植人才沃土,打造集聚青年和人才的“强磁场”。

    整合资源,发挥人才工作市场优势。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利用市场化资源,补齐人才工作“短板”,摸清各产业链重点企业人才家底,高标准建设青年和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1+1+N”青才服务体系,不断推动海陵青年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集成化、系统化。(郁星雨 卢婷婷)

上一篇: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 工博会展现“上海制造”的韧劲与活力
下一篇:非遗传承人、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利用好非遗文化价值为茶叶品牌赋魂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