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拿下这所新高校的济南凭什么?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风口财经记者 董婉婉

  山东高教,再受瞩目。

  9月2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有关情况。从发布会上获悉,济南已获批落地筹建国内首所空天信息大学。

  山东是教育大省,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具有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能够深刻影响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指标。近年来,对于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大学,山东不遗余力。风口财经记者注意到,山东还正积极筹建或争取组建中德工业大学、中国中医药大学、孔子大学、滨州理工学院等高校。诸多新校筹备背后,是山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高校竞逐,未来发展将收获什么?打造全国首个空天信息大学,济南又做对了什么?

  山东高教“大而不强”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近年来,各地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明显提升。

  作为我国经济和工业大省,山东的起步更早。

  历史追溯至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其医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山东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所起源性大学,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创办的大学。

  图源:视觉中国

  不久前,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风口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高职(专科)院校1545所。凭借12所高校的增量,河南高校数量一举达到168所,超过广东(162所),成为跟高教大省江苏并列的全国高校数量第一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3位的山东,凭借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56所,居全国第4位。

  风口财经制图

  从高校总量来看,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四省最早突破150所,长期盘踞全国前四的位置。

  与此同时,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安徽、辽宁高校数量也均在110所以上,占据全国前十位。

  从总量来看在全国尚属“第一梯队”,但从全国高校排名来看,山东不算靠前。据“软科2023世界大学排名”,山东有14所高校入围全球前1000。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第一名为山东大学,全国排名第14;第二名为青岛大学,全国排名47。

  与此同时,山东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山少峰”的窘境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全国“双一流”建设分布图上,山东高校及学科实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匹配。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山东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补高校短板,山东动真格  必须补上高等教育这块短板,山东是有意识的。成立新大学、引进“双一流”新分校,山东动真格的了。

  近年来,山东相继推出《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双高”建设计划、高等教育“冲一流”工程以及正在推动的“811”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山东高等教育整体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竞放的良好局面。

  时至今日,“强省”仍在建设进程中。近年以来,山东的动作是肉眼可见的多了——

  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文,同意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等资源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学校成立一年多以来,大动作频频。2019年10月至12月,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就挂牌了三家附属医院。2020年3月12日,全国首个医疗保障学院和省级医疗保障研究院就落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年6月11日,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康复大学揭牌仪式在青岛举行,教育部正式批复筹建康复大学。历经几年建设,这所以“康复”为名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也在2022年迎来启用。

  而空天信息大学、中国能源大学、滨州理工学院及中德工业大学都在建设推进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滨州理工学院是以西湖大学为对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滨州市人民政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下,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实施高水平大学培育引进计划,推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新工科应用大学。目前学校计划2023年度联合培养研究生至少100名。

  与此同时,山东也在积极引进外省名校的优质资源。

  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

  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双一流”高校纷纷选择落户山东,青岛几乎包场所有双一流高校分校区。

  2016年7月21日,由复旦大学、青岛市政府、黄岛区政府三方共建的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2019年5月5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西海岸新区管委确定在西海岸新区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2019年6月30日,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开工奠基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建成;2020年5月,由北京大学、青岛市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三方共建的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成立;2021年1月17日,中国药科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正式获批,落户即墨区;2023年8月2日,西海岸新区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了共建香港城市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

  不难看出,这些新大学、研究院、分校区的成立,不仅影响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为山东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带来新的进展。

  为什么是济南?  自2021年3月,在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到筹建空天信息大学的消息公布以来,这所高校的推进进程就一直备受瞩目。

  据介绍,空天信息大学的筹建将带动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实验室的发展,加强了科技创新体系,助力了植物基因编辑、碳化硅材料、高功率芯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变量。

  作为一座公认的工业强市,同时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

  而随着城市竞争趋于实体经济竞争,“强省会”济南发展底气越来越足。今年1月,济南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印发《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

  高校是人才支撑与科研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山东省和济南市分别在政府工作报告等多个文件中提到了“筹建空天信息大学”。对于济南而言,空天信息大学(筹建)的到来,无异于为济南高等教育撑起另一片天,同时为济南“高点推进空天信息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与山东其他高校不同的是,空天信息大学(筹建)是坚持科教融合,结合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工程实现需求的新型综合交叉领域,形成具有空天信息特色的专业型大学。偏向培养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培养技术领先、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这也将为济南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空天信息“高精尖”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济南抢抓国家鼓励前瞻谋划布局空天产业的契机,将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超前谋划布局,逐步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

  济南高新区作为济南“高点推进空天信息产业”的主阵地,是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的主战场。对于济南高新区而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空天信息产业也是不可错过的机会。

  据统计,2022年济南高新区拥有空天信息产业相关企业60余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系统培育了从上游器件、传感器、软件到中游卫星制造、有效载荷集成装配与测试,再到下游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国土测绘、生态监测、数字农业、公共安全等垂直领域应用的产业生态,集聚了一批商业航天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形成了商业化竞争能力突显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同时,济南高新区也是山东省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在数据应用开发方面优势明显。

  随着济南在空天信息产业的投入,近年来硕果源源不断地结出。齐鲁一号、齐鲁四号等卫星升空,成为国内首个采用“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模式的创新型遥感应用项目;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升空;“泉城一号”卫星升空,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3/S4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助力济南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的城市。

  此外,济南发挥空天信息母基金的支撑作用,引入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构建产业生态。同时,还依托山东大学、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工研院、北京理工前沿技术研究院等培养和集聚一流科研人才;落实济南人才30条,精准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产业园区载体作用,加大土地要素供给力度。

  从产业链上下游划分,卫星制造、总装、测试环节作为前端,行业壁垒较高,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数据显示,目前济南聚集济钢防务、中科卫星、未来导航、时代低空等一大批空天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汇聚产业链从业企业200余家。人才、项目、基金,才能聚合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而此次空天信息大学(筹)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及时填补了后续空天信息产业的人才“缺口”,更是为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目前,济南拥有52所驻济高校,80万在校师生,7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富矿。如何深挖这座资源富矿,让高校与城市之间的双向赋能成为融合发展的关键。

  举报/反馈

上一篇:艺术留学,热门专业的热门院校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北京2024年考研:9月24日起预报名,10月8日起报名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