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习生 这份实习指南请收好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本期提要

  在院校合作的大背景下,每年寒暑,越来越多的实习生加入到了法院这个大家庭中,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

  我们邀请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的实习生来分享作为实习生如何快速融入法院,希望能带给你更多启发。

  法律实习生如何快速融入法院?

  作者 杜婉琦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商事审判庭 实习生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在院校合作的背景下,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借此机会,我和其他六名同学很幸运地来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进行为期八周的司法实践学习。于是,在焦灼的夏日,我离杭来沪,在这里踏上了法律实践启蒙之路。

  幸运的是,遇到了极具责任心的带教法官和细致耐心的书记员姐姐,收获颇丰,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实习生活在不断升级打怪中如火如荼地展开,期间我也在不断探索法律实习生快速融入法院的方式,落笔成文,希冀对后来者有些许帮助。

  01

  明确任务清单,合理规划时间

  1.找准定位,制作任务清单

  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组成一个高效的审判团队。我们作为新来的实习生,在进入法院后,应先与带教法官积极沟通,明确自己在审判团队中的工作定位,并在法官的指导下制作详细的任务清单,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工作内容。

  例如,我的带教法官明确我主要负责协助法官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参与证据交换、旁听庭审、草拟裁判文书、撰写信息和法治宣传等。

  2.分解任务,制定工作计划

  制定周计划,主动将任务分解到每周的工作清单当中去。也可以在每天下班之前向带教法官确认第二天的开庭情况及to do list,合理规划时间,简单安排次日工作。

  02

  以行求知,主动“参与”庭审

  犹记得第一次旁听庭审时,我很快迷失在当事人提出的纷繁复杂的证据材料和讲述的精彩“故事”当中,第二天,当带教法官向我提问庭审情况时,我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在带教法官的提示与指导下,我改变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做法为:

  1、把握审判工作的整体流程

  对审判业务部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每一阶段的工作有所了解。譬如除开庭外,还有新案的发副本、保全、公告、沟通联系当事人、制发法律文书、归档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

  2、变被动听庭为主动“参与庭审”

  一是庭前主动参与准备工作。提前了解排庭信息,做好卷宗查阅和证据梳理等准备工作,重点阅读原告的起诉状、证据材料及历次的法庭笔录,以便对案件的事实和整体走向有较为基础的了解。

  二是庭中积极记录与思考。在法庭调查环节可以快速总结原告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和被告的答辩意见,在举证质证阶段可以尝试独立判断双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及证明力大小,并结合法官当庭归纳的争议焦点,对庭审案件的判决走向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是庭后虚心请教。庭后可以向带教法官表达自己对案件的思考与判断,并主动询问带教法官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及原因,及时解决在旁听中产生的疑惑。此外,也可以通过类案检索或查阅资料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

  03

  力学笃行,探索文书写作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使我更深入地接触实务、锻炼法律思维,带教法官将学习撰写裁判文书定为我在实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并积极引导我总结探索裁判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每次撰写裁判文书初稿之前,带教法官总会主动与我交流案件的判决思路与写作细节,并提供一些类案的判决文书供我参考学习,而在我初稿撰写完成后,法官也会将其修改后的终稿拿给我进行对比学习。

  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快速成长,逐渐能够参与一些复杂案件的法律分析及文书草拟工作。对于像我一样初次接触实务的法律实习生而言,在学习撰写裁判文书时,可以注意以下三点:

  1、归纳原被告诉辩意见,突出争议性与对抗性

  归纳原告诉称的事实和理由时,应先剔除不具有法律意义或与案件无关的事实,精炼概括;归纳被告的答辩状或代理意见时,应与原告诉请或提出的事实一一对应,逐项归纳,以此突出争议性和对抗性。

  2、审查证据三性,最大化还原案件事实

  当事人无争议的证据,一般可直接予以采纳。当事人有争议的证据,应当分析当事人的质证意见,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并结合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来最大限度地查明法律事实。

  不同于课堂上的教学案例,实务中当事人争议的事实更加复杂,提交的证据也丰富多样,因此对我们法律实习生而言,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如何在冗杂的证据中提取可采信的部分,并将其证明的事实在审理查明事实部分进行归纳。

  3、学习归纳争议焦点,活用三段论释法说理

  虽然争议焦点由法官在分析研讨后确定,但基于学习的目的,我通常会先尝试独立归纳争议焦点,再向法官请教。

  争议焦点确定后,可灵活运用三段论,“目光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往返流转”,通过对大前提(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与小前提(事实)的认定的分析,得出结论。

  在遇到疑难问题无从下手时,可结合带教法官的指导并充分利用法院的案件检索资源,学习其他案件的判决思路及写作方法,化为己用。

  04

  坚持每日反思,善于复盘总结

  复盘、反思、总结、实践,是实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此才能慎终如始、追求实效。

  实习伊始,我便开始坚持工作日志,目前日志总字数已达到一万余字,主要记录三方面内容:

  一是总结当日习得的草拟判决文书的技巧与方法;

  二是记录与带教法官的交流沟通中学到的实务知识;

  三是将实践联系理论,巩固相关理论知识。

  每日反思与复盘,不仅能督促我们勤于思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有利于将工作量化,清晰地展现当日的工作成果。

  八周的实习时间转瞬即逝,除了以上实务型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外,我对司法理念的践行、庭审改革等内容也都有着切实的感受:

  1、理论与实践碰撞融合,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在法院实习能够近距离接触实务,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经过多次旁听庭审、撰写判决书,我深切感受到,在法院工作,扎实的理论功底与灵活的实务运用缺一不可,公平正义也能在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运作中变得可触可感。

  2、“徒法不足以自行”,能动司法助力良法善治

  在法院的一个多月,我感受到,能动司法理念贯穿于基层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例如,在我们商事庭,法官在处理案件时,总会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要求及双方未来合作的可能性等因素,以求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3、信息化工作深入推进,繁简分流优化办案资源

  基层法院案件堆积如山,但电子卷宗、在线庭审等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同时静安法院商事庭开展繁简分流工作,极大地优化了办案资源的配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短一个半月的实习,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

  所以非常感谢静安法院带教老师施剑飞对我的悉心指导,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传道授业解惑,而且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将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

  这次短暂而充实的实习经历,为我打开了实务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浩瀚法律世界的冰山一角,也使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

  我将携带着在这里习得的实务技能,开始新的旅途,踔厉奋发、上下求索,争取在毕业后能为我国的审判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来源 | 庭前独角兽公众号

  原标题:《@法律实习生 这份实习指南请收好》

  阅读原文

上一篇:广州创新红色文化品牌引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吉首矮寨:你开学 我“放价”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