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寄语】朝乾夕惕,自强不息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小 i 导 读

  9月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迎来了2023级新生的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唐士其院长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关键词出发,表达了对新生们的欢迎与祝愿。

  以下为唐士其院长讲话全文,一起跟随小i来看看吧!

  

  唐士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本文约4200字,读完约15分钟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对2023级的新同学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为国关大家庭新的一员!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开启人生中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何渡过这个阶段,将直接决定你们的未来。作为新生第一课,我想借用《中庸》中的几个词,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与大家分享我对如何学习国际关系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是“博学”。国际关系是一门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因此,要真正了解国家间关系的实质、把握其脉搏,认清其未来,就必须掌握非常广博的知识。就此而言,国际关系虽然是一门比较“软”的学科,但同时又是一门非常“硬”的学科。要真正学好它,需要大家付出巨大的努力。除了课程规定的内容之外,我还想强调其他三个方面。

  第一是要尽可能对当今世界各种主流的知识,包括哲学,以及文史地天地生等具体科学都有一些基础性的了解。当然不同的学科,对于国际关系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道德的、知识的自觉,让我们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追求,以及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学到的知识的可能与局限,从而以一种更客观、更平衡,但也更坚决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的价值选择及我们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各门具体科学的知识则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和未来发展的一般趋势,使自己能够获得明确的时代意识,形成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另外,当今的国际关系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间单纯的政治和军事关系,而是触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传统安全的因素相比,非传统安全的因素正越来越广泛地塑造着国家间关系的面貌,它们包括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环境卫生、粮食能源、大气海洋、太空宇宙等等。我们当然不可能成为所有这些领域的专家,但至少应该保证自己的研究涉及相关领域时不至于犯常识性的错误,这样才有可能做出相对切合实际的判断与选择。

  第二是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思想文明成果。人们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一方面指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其国内政治逻辑的延展,另一方面指国家的外交服务于内政的需要。但大家还需要了解的是,政治本身在大多数时候并非自变量,它总是受到思想文化、历史传统,乃至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类行动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们都出自人的自主判断,而不是无意识的生存需求。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了解人们判断的根据是什么,以及根据的根据又是什么。一旦进入这个层面的思考,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文明来说,这种根据往往会有所不同。

  因此学习国际关系,就有必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差异。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由表即里地认识他的行动方式、行动根据和行动原则。外交是一门求同存异的艺术。我们当然不需要,也不可能无原则地认可别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但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思所为的缘由,这样才能求得和扩大共识,纠正彼此可能存在的认识偏差,推进人类的和平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也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尽我们之所能去了解别人,甚至体谅别人。我们既然不希望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我们,那么我们也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意愿。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就需要越来越自觉。

  第三是深入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既包含了仁人爱物的价值理念、宽厚包容的开放精神,也积淀了无数为人为政的优秀范例和实践智慧。这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但我们必须学会加以利用。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一定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智慧,能够在困境中发现常人找不到的出路。但智慧并非天生的禀赋,而是知识积累、特别是对前人创造的智慧加以汲取的结果。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春秋时期的郑国是一个小国,但这个小国的外交家子产却能够得到各大国的尊重,而且也得到孔子和孟子的高度评价。子产去世后孔子为之流泪,并称之为“古之遗爱”。像子产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比比皆是。了解它们,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够提升我们的境界,开启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有更多更好的备选方案来处理当下国际关系中的复杂问题。当然,其他国家和文明的历史与文化对我们来说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可能。如果我们能够博古通今,学兼中外,那么我们的智慧和境界又能够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有必要,而且有责任通晓、传承和发扬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文化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我们浸润于其中,一言一行受到它的影响,但很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另外,任何一种文化又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有优秀高雅的部分,也有低俗糟粕的部分。如果不经教育和引导,每一个人接受的,多半就会是后者。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的思想言行自然就体现了中国文化。这里实际上有一个文化自觉的问题,也有一个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的问题。之所以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原因就在于君子和小人拥有不同的文化,所以跟君子讲道理,跟小人谈利益。不经过努力学习和严格的自我修养,君子文化决不会自动降临到我们的身上。

  其次是“审问、慎思、明辨”。这三个词含义各不相同,但在内容上又相互联系,所以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讲。我们需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但这样做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加以整理、辨析,使它们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就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功夫。

  第一是了解知识的根据和条件,即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论把没有根据和条件的知识称为“自明的”知识。这种知识大概有两个大类:一是自然科学中的公理,比如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平行线不相交的公理,以及人文科学中类似康德所说的“绝对命令”,即不能仅仅把别人当手段,而且也要把别人作为目的。这类知识并不多,而且实际上也并不是真的没有条件。刚才说的欧几里德的公理,后来人们发现它在球面和双曲面上就不成立。康德的绝对命令反映的是现代人对个人尊严的理解,放到有奴隶制存在的时代也不成立。至于其他的知识,就更是具有其确定的前提与条件。认识到这些前提与条件,我们也就把握了相关知识的可能和限度,在实践中就能做到审时度势,慎思明断。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批判精神,可算是“审问之”。

  第二是要形成自我批判的意识。刚才说到对知识要保持批判精神,但并不是说只对别人的知识加以批判,对自己的知识就加以维护,实际上对自己所持知识的批判态度可能更重要。这就意味着对我们自己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加以审视和检验,同时清楚地了解这些知识的前提、条件、功用与局限。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墨守教条,也不至于盲目自信,更不至于自我封闭。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走向进步。这可算是“慎思之”。

  第三是分辨知识的真伪。分辨真伪其实很难。有些知识,我们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初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时间长了可能会显出它的谬误;最初我们认为错误的东西,时间长了可能会显出它的道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真伪的判断本身需要我们自身具有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庄子说的“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既需要有一种分辨真伪的意识,同时又不急于判断,对所得到的知识保持一种开放心态。这可算是“明辩之”。

  最后是“笃行”。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是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与精神,而现下的学者学习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名声。实际上不仅中国古人强调教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同样相信“知识就是美德”。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灵魂得到完善,使之成为有德之人,因而也是幸福之人。从上面所讲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对待知识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我们自处的方式。随着知识的进步,眼界的扩展,我们的思想会变得更为开放和包容,我们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丰富和提升。要做到这一点,学习仍旧是根本的途径,但这里的学习就更多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即“笃行”了。孔子曾经和子路讲过所谓“六蔽”的问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克服了这六种缺陷,一个人就能变得敏锐善察、中正平和、仁慈宽厚、坚定笃实、端庄沉静、节制有度。

  当然,这还只是“笃行”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不仅是大家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是,甚至更主要地是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这当然是不容易的事情。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知难行易,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有志之士,还是应该努力让自己言其所思,践其所言。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这不仅是思想的一致性,更是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伟人之所以有一种人格的力量,能够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想原因就在这里。就像子产那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能够被人尊重,能够改变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在于他的知识和言辞,更在于他言行一致的人格魅力。

  总之,学习不仅让我们拥有知识,而且让我们“学以成人”。孔子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但他自信的基础就在于他的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对自己的描述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以孔子为榜样,努力学习。诸位同学能够进入北大,当然都是学而有术,学有所成,但进入北大并不等于进入了美好未来的保险箱。希望大家放下过去,从零开始;朝乾夕惕,自强不息。

  谢谢大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原文:爱国关天下公众号

  排版:梁国铃

  审校:李宗芳、常亚南

  原标题:《【开学寄语】朝乾夕惕,自强不息——北大国关学院唐士其院长2023年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上一篇:老房有喜!上海杨浦最大拆除重建项目跑出城市更新加速度
下一篇: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什么是“中本一体化”?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