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L热评丨丁惠国教授:“头对头”比较HVPG与无创指标对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预后的预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6-28
手机版

  

  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CSPH)及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cACLD)的识别和诊断是慢性肝病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第58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3)暨2023年EASL大会(EASL Congress 2023)上,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Mathias Jachs在口头报告中介绍了团队“头对头”比较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与无创指标对cACLD预后预测效能的最新发现:二者具有相似预测价值,可准确地识别需要药物治疗的适应人群[1]。《国际肝病》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丁惠国教授团队点评该项研究,供读者学习参考。

  

  研究简介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仍然是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窦性门脉高压)及其严重程度的“金标准”,而基于血小板计数(PLT)和肝脏硬度测量(LSM)的模型(ANTICIPATE标准)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PLT比值(VITRO)等无创生物标志物,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CSPH)的风险预测、诊断。也用于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cACLD)患者的失代偿危险分层和指导cACLD患者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然而,目前这些无创指标或模型与HVPG的预测效能缺乏“头对头”比较。

  该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至2022年同日接受HVPG、LSM和VITRO评估的445例cACLD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为54.1岁;66.7%为男性;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因不明和其他病因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1.7%、20.8%、18.9%和8.8%。cACLD诊断标准为LSM≥10 kPa。长期随访首次肝病失代偿事件为终点。计算时间依赖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和竞争风险回归。

  结果发现,中位HVPG为12(IQR:8~17)mmHg,CSPH的患病率为61.5%。中位PLT、vWF和VITRO水平分别为109(IQR:80~156)G/L、243(IQR:188~306)%和2.24(IQR:1.29~3.52)。应用ANTICIPATE模型CSPH中位估算概率为80(IQR:47.0~94.2)%。在随访第1年、第2年和第3年,首次失代偿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4%、7.7%和13.3%。HVPG、VITRO和ANTICIPATE模型计算的CSPH概率具有相似的时间依赖性AUROC(图A),在各个随访期间,VITRO均具有最高的预测价值。在校正了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竞争风险分析中,HVPG[校正后亚分布风险比(aSHR):1.092(95%CI:1.048~1.140);P

  >

  

  研究者因此得出结论:在CSPH患者中,目前无创性评估指标与HVPG具有相似预测价值,可准确地识别需要药物治疗的适应人群,以预防首次肝病失代偿事件。

  专家点评

  CSPH及cACLD的识别和诊断是慢性肝病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HVPG是评估CSPH的金标准,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但具有相对有创和花费高的缺点。无创检测,尤其是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且能在基层医疗中推广,是具有广大应用前景的HVPG替代方案。目前,无创检测在诊断CSPH和cACLD中均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探讨无创检测对CSPH和cACLD患者进一步危险分层中的价值也同样重要;但证据有限,且对于首次失代偿事件发生这一重点事件的关注尚缺乏。

  该研究比较了无创检测模型和HVPG在预测首次失代偿事件中的价值,发现了在3年的随访期间,无创检测模型可达到与HVPG相当的较好的预测价值,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时,也明确了无创检测可以对cACLD患者进行精准的危险分层。该研究的优势在于采用了头对头的直接比较,使两者具有更好的可比性,证据质量更高,为目前各大指南和共识推荐无创检测应用于慢性肝病提供了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无创检测模型可纳入的实验室指标种类繁多,在各类探索和验证无创检测应用价值的研究中,大都考虑这些指标和模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应考虑其适用的医疗机构。正如于EASL临床实践指南(2021更新版)所描述的,初级保健场所(社区医疗机构)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仅包括AST,ALT、GGT、ALP和血小板计数。该研究VITRO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但可能无法在初级保健场所中广泛推广。本研究对象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为丙型肝炎,其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乙肝肝硬化患者,仍不清楚。因此,如何让无创检测在初级保健机构中推广,适用更多人群,发挥更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可能是未来大型研究的探索方向之一。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量挖掘影像学数据,也是未来值得期待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无创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Jachs M, Hartl L, Simbrunner B, et al.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and non-invasive tests in compensated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3 vol. 78(S1) | S1–S99. EASL 2023. Abstract OS-039-YI.

  本文作者:何杨兰,首都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

  审核:丁惠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一篇:SUV别乱买 1
下一篇:复旦大学女生简历照片衣着暴露?校方回应:假的,非我校学生!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