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选美冠军遭网暴,“智美双全”也有错?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6-28
手机版

  值班编辑:巩霞 李忆林子 

  来源:剥洋葱people、新京报评论、潮新闻等

  据新京报报道,5月20日,清华大学女生洪昊昀获得第72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中国区人气冠军和东部赛区冠军。

  这一消息引发了网络舆论风波。眼距宽、嘴巴凸、腺样体肥大、丑八怪……大量评价洪昊昀容貌的词出现在网络评论区。

  网友们质疑她的容貌,称其不符合传统审美观。

  有人批判说,清华学生本应专注学术,参加选美是不务正业。

  也有人怀疑她的学术背景的真实性,还有人在她的自媒体账号下造黄谣,暗指她参加选美是为了依附富豪。

  对于外界的评论,她说“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好”。近期她还会前往阿联酋,继续攻读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学位。

   01 

  新京报对话洪昊昀:

  冲破审美藩篱,争做女性榜样

  外貌歧视与审美霸凌,这些遭遇对于获得选美冠军之前的洪昊昀来说也并不陌生。

  新京报通过对洪昊昀的专访了解到,初中时期,洪昊昀曾因身高遭遇校园霸凌,同学们叫她“长颈鹿”或者“傻大个”,甚至朝她干呕、扔东西。参加模特培训时,培训的人也指出她“太胖了”,还建议她去打肉毒素,下巴要做填充。考虑到整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洪昊昀最终并没有听从整容的建议。

  对于又一次的容貌争议,她似乎看得很开:“世界小姐的宗旨里面没有任何一条说,一定要选择符合各种美学标准的美女,所以我不需要变得更美,我就是世界小姐。”

  围绕“美”的观念,新京报与洪昊昀进行了对话:

  新京报:你现在对美的认知是怎样的?

  洪昊昀:我觉得再美的人也不符合很多人所谓的“标准”,很多人按照“标准”去做整容,被称为整容脸,无论如何都无法讨好所有人。只要我的家人朋友觉得我是美的就好。而且我认为美其实是一种媒介,它传递善良、亲和力,传递人世间美好的东西,不应该传递标准、框架、焦虑、攀比,各种让人感受不好的东西。

  新京报:为什么想要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大赛?

  洪昊昀:我很小就有这个念头了。我了解到世界小姐的宗旨是树立杰出的女性榜样,帮助饥饿残疾儿童,促进世界和平。而不是单纯地靠外表对美女的定义才能达到,所以我想努力成为世界小姐,努力达到杰出女性榜样的宗旨。

  2008年,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张梓琳获得了第57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冠军。当时恰逢北京奥运会,张梓琳还是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也参加了很多慈善活动,她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非常好的形象和素质,她的出现让我对世界小姐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认为杰出的女性可以是各行各业的,比如杰出女科学家,杰出女企业家,也可以像张梓琳一样是杰出的模特。

   02 

  智与美,矛盾吗?

  针对网络上的质疑声,潮新闻评论,“智美双全”原来是真实存在的:

  “明明可以安静做科研,为什么要去选美?”

  这个问题暗含着一种二元对立,那就是“智”和“美”只能择一而栖。要当学霸,那就本本分分一头扎在实验室里,瓶底儿一样的眼镜必须是标配;要当美女,那就只能红颜浅薄、美而无脑。这种刻板的印象、强加的人设,存在于不少人的观念之中,一些影视剧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所以当叠加了名校学霸、科研工作者、候选女博士buff的洪昊昀,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自信美丽时,批评和质疑接踵而至,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其专业能力。

  这种偏见,是对美的误解。美有很多面,面容姣好、身材热辣属于美,聪颖智慧、举止得体、气质出众也属于美。

  这种偏见,更是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误解。谁也不能规定理工科女生、女科研工作者、女博士必须以什么样的形象示人。但是,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一提到女博士,总会有一种心照不宣的“丑化”。

  “没有人是需要被他人定义的”,理工科女生、女科研工作者在工作学习之外,当然有权利追求美、展示美,让美更多元、更立体,打破偏见需要洪昊昀这样的勇气和尝试。

   03 

  女性科研人员污名化,何时能止?

  听说清华走后门的也不少?参加选美是为了依附富豪……

  这些诽谤和攻击不只是洪昊昀所面临的问题,它们所折射出的,是所有女性科研人员渴望跳出的困境。

  新京报评论指出,人们对于科研人员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女性科研者参加选美比赛,是不符合大众期待的。

  每个人做选择,当然不必刻意迎合大众,但“出人意料”的后果往往却要承受恶意。一位面容带妆、脚穿高跟鞋的博士生在实验室里的照片,评论区则会出现对其本身的议论和骚扰。

  就在去年,从牛津大学以年级第一的成绩硕士毕业的朱雯琪,由于有着28岁外形靓丽、乐于分享的女孩形象,被认为不符合“数学女博士”该有的样子。她不仅被质疑学历造假,还被送了一个“学媛”的称号,甚至还有一个“数学大V”出了一道题,让其做题来证明自己。这无疑是一种羞辱。

  时至今日,网络舆论为什么仍在重蹈覆辙?

  红星评论曾就朱雯琪事件发表评论:过去这些年,消除性别歧视的呼吁,从口号变为行动;然而在科创领域,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性别鸿沟仍然存在。

  比女性做科研更难的,可能是漂亮女性做科研。在一些刻板印象中,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才是一心扑在学术上的标配,妆容精致、衣着得体,就是浪费精力和时间。“学媛”一说,更是指责科研女性在社交平台晒美照、晒生活,就是矫揉造作、不务正业。

  对女性科研人员而言,她们需要的不是美女标签、性别凝视,而是更公平的事业发展环境、更畅通的上升通道。隐形的“玻璃天花板”,需要用有力的行动击碎。

  - 阅 读 推 荐 -

  

  

  

上一篇:孩子初二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家长分享教育小妙招!
下一篇:【学科物理】民办二本|三跨|384分上岸湖师大学科物理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