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一天语文公开课,没用信息技术,没用多媒体设备,效果依然好
是小学语文的内容,我虽然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深受启发。
比如下午两节课全是学的王维的诗,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就是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画面。学生一开始谈自己感受的画面就很浅显,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就越来越有代入感,仿佛自己也跟王维一样过起了隐居的山中生活。
上课的老师就提到说不想给学生灌输太多的知识点,什么诗歌的体裁,什么赏析的技巧,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讲得太深入,关键是学生自己的体会。
而现在的一些语文课感觉被公开课绑架了。如果一个老师不会上公开课好像就不是一个优秀老师,上公开课不用点信息技术好像就不能体现老师的综合能力。
我并不是反对信息技术。在这个信息时代,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会用信息技术。比如之前湖南省有个教师信息化2.0工程我觉得很有意义。
但是,语文课相对来说,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用信息技术。
比如诗歌、文言文这种,重在朗读,重在文本,对信息技术要求就没那么高;但说明文这种科普类的文章,就需要信息技术加以辅助,适当拓展。
我记得以前我们那里用的教材是语文版的,有一篇说明文是讲导弹的,我什么都不懂,学生也是一片空白。还好运用了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以及各种新闻报道引导,大家才了解。
但我觉得学习语文的重点依然是文本,依然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后自学。 #搜创教育先锋官#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港姐首轮面试开启,候选佳丽照片出炉,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下一篇:用AI分析河北2023年高考赋分,竟有“重大发现”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
- “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让这所高职院校交出亮眼成绩单
- 田浩江×毛尖|《角斗场的<图兰朵>》:重新发现汉语呼吸系统
- 冠军诞生!
- 悬疑小说在网文平台走红背后《十日终焉》作者:我的写作是一场与读者的博弈
- 解读广州前三季度“成绩单”:新动能持续发力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 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学院:推进产教融合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现当代文学青年学者汇聚上海大学,深度讨论人文学术
- 揽胜运动:成都挑战者的聚集地
- 探索“有趣高效”课堂!郑州24中第十四届常规教学质量月活动启动
- 拼搏路上洒下如花歌吟
- 山东人社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完善工资收入分配有这些大招
- 近300件百年意大利展品在渝开展 展示欧洲艺术设计传承和发展
- 儿童友好|“竹够精彩”
- 报考托福有什么要求
-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遵义职院:提升办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
- 网售处方药监管趋严
- 玉米播种机“水土不服” 四川岳池破解乡村人才匮乏 引来的博士科研团队小试牛刀
- 2023秋季仲景健康节缤纷活动花式养生,中医药文化蓬勃绽放
- 原创中冠广州影豹2-1击败上海同济,将与彬州辉龙争夺一个冲乙名额
- 托福独立作文没写完
- 高考报名明日启动,这些重要事项须明晰!
- 让老年人都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 创意展活力 数字赋新生
- 西南交大、石室中学与郫都区三方携手 西南交大实验小学揭牌启用
- 江门摩托车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