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对疫情判断错误,上海专家道歉了,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最近,有关于疫情的走势,以及相关防范、治疗、愈后恢复的科普,各路专家们都做出了很多判断。

  其中的一些判断、意见、建议,不乏有矛盾之处,把吃瓜群众们搞得有点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所以,也有网友调侃道:“专家们的建议都很好,下次别再建议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别听专家扯淡”,等等。

  近日,有专家为自己此前做出的错误判断而公开向大家道歉。

  根据网传的缪晓辉医生朋友圈截图,他为自己的误判误导了大家而道歉。

  前些日子,他说根本不用备药,因为你完全用不上,因为奥密克戎感染后,绝大多数人连发烧症状都没有,你备药了也用不上。但很明显这一点被打脸了。

  后来他总结,自己两次都误判了。一次是20年初不会缺口罩,一次是最近认为不会缺药,后来他自己需要的药还是别的同事接济的。

  为此,他也诚恳承认错误,向大家鞠躬道歉。

  

  我去搜了下,百度百科显示,缪晓辉医生还是挺厉害的,是主任医师、教授,还曾是上海医学病毒学会副主任。

  

  这么厉害的专家,能为自己曾经的错误判断道歉,而不是端着专家的架子死撑,其实挺难得的。

  需要指出的是,专家们也不是神,并不能对所有事物都百分之百判断准确,大家也不能对专家们太过苛求。

  尤其是,疫情传播和防控,已经脱离了医学本身的范畴,可能涉及到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心理学、经济学等等很多方面,单单依靠医学方面的专家做出判断,本身也有些强他们所难。

  这位专家能做到实事求是,认识到自己判断的错误和不足,并诚恳地向大众道歉,在当前的形势下,尤为难能可贵。

  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矛盾的观点,而一些专家们却还是不断解释。

  比如前一阵宣传的大多数人都是无症状,可大家的感觉却明显不是这样,多数人发烧基本是标配,专家解释:这些发烧的人,原来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有症状的病患是“沉默的大多数”可以理解,但专家们是靠医学诊断,总不是靠病人口述来统计数据的吧。现在发现当初的判断距离现实差距很大,把锅甩给无数沉默并且现在无法开口反驳专家的病患,是不是有些不太地道?

  更何况,现在还有些非传染方面的专家,还在继续充当网红专家。

  比起知错就改的缪晓辉,那些网红专家就差太远了。

  不仅是在自己毫不擅长的领域一次次做出斩钉截铁的判断,还基本都判断错误,但一次次的判断错误,并不影响他继续拍脑袋,出口即热搜,发文就火,还成了一些人口中的“良心专家”,“好医生”。

  我是没见过总是判断错误的“良心专家”,“好医生”的,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屡屡判断错误,还能每说一句话都是热搜,更搞不明白有些人言必称“我只相信网红医生”,“感谢好医生一直在说真话”。

  他说了什么真话?

  实事求是是我们的一大法宝,但现在,有个别专家和网民,却背离了这一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罔顾事实,信口开河。偏偏,他们就得到了更多的流量和曝光量。

  实事求是本来并不难,可谁知到了现在,竟然成了一种只有个别人才具备的可贵品质。

  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鲲鹏时评。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名校也分先后?985被分成四个等级,最后一等甚至输于优质211
下一篇:国内学位信息查询与认证服务调整到学信网 多起违规学科培训通报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