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中专和中师生究竟是什么水准?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吗?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叶圣陶
关于教育的本质,总是众说纷纭,难以得到一致的认可。叶圣陶先生就认为品德教育关键在于实践,能说会道并不是教育的本质,让孩子们拥有道德,才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也有教育家认为,对于孩子们释放他们的天性,才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情。而还有的人认为,关于教育就是应该让人获得知识,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让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关于教育有许许多多的理念,不过家长们可不会管这么多理论方面的问题,对于家长们而言,让孩子们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跨越,这才是他们心心念念的事情。教育家们则关心的是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是关于整个民族的将来前途。但是,这些却过于高大上,与家长们的诉求,并不贴合。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苦,不想让孩子们再经受过一次。身为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他们,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跨越是最为容易的一件事情。相比之于创业致富,接受更高的教育显然更加的稳定,也更有益于人的发展。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而一个拥有道德的人,也不见得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很好。相反,拥有一个较高学历的人,却能够自由的选择他要走的路,终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便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20年前曾经有这样一些高校,他们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中专,中师。那么在那个教育还不发达的年代,在这些高校接受教育的人,他们相当于我们现在什么学历呢?
实际上,20年前的中专、中师学生,甚至堪比于985 ,211学生,也就是相当于改革过后的双一流高校学生。
一、20年前的中专、中师的学校和学生
中专学校最为高光的时刻,恐怕要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那几年。在当时由于中国社会才刚刚开放,中国所有的高校加在一起相比,相比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和适龄学生而言。录取率都是相当的低。
在当时,能够有幸进入大学深造的主要是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的学子。当时的大城市,教育资源师资条件都比较集中,人们的信息比较通畅,关于教育也比较重视,因此,大城市里的学生能够得到比农村孩子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也就更多的会选择前往大学学习。
而中专也就因此成为农村学子的最爱。
在当时,农村学子考入中专或者中师以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不仅能够拥有城市户口,解决温饱和工作问题,甚至还能拥有一份干部的编制,这对于前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娃而言,已经是天大的诱惑。
不过,对于中专和中师而言,同样并不好考取。考大学会面临大城市学子的竞争,而中专和中师则面临着本地区学子的竞争。毕竟大家都被中专和中师所带来的高福利所吸引,同样都是农村娃,谁怕谁无非就是用心学习而已。以至于要想考上当时的中专和中师,在全县上万名考生当中,需要考入前50名才有希望。
当时的中专和中师这样难考,那说它们相当于现代的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又有什么依据呢?
实际上,这个依据主要就在于考生的录取率。
二、对二十年前中专和中师录取率的分析
在20年前初中毕业,如果要想报考中专的话,要进行预选考的筛选。只有在预考之中名列前茅的人才有资格报考中专。而当时的情况是,每个学校成绩排名前20多名,才能够去中专学校进行学习。而中师由于是属于师范类高校,以后工作的岗位是学校,因此就更为的严格,可以说,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际上,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算,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说当年的中专与中师相当于现在的985和211,或者双一流高校。
在20年前,由于中专中师学校规模的限制,基本上来讲,只有全县前40名,才有读中专、中师的资格,而且这还是恐怖片不包括复读生在内,只有应届生才有进入这些学校的资格。
我们知道,关于985和211,或者双一流的录取率,在每个省都有不同。但是总体上而言,211高校只有112所,其每年所招收的人数,大概在40多万左右,到目前为止不超过50万。
然而,我国每年的高考考生有一千多万。上加下减乐观一点来看,50万比上1000万,211的录取率也就在5%。而且,这还是不考虑教育资源在大城市集中而计算出来的平均分配率。至于985,由于高校只有42所,因而录取率更低,大概0.79%左右,1%都不到。
然后,我们再来看20年前的中专与中师,由于当时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教育方面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假如一个县有1000名学生,而只有前40名,才有资格进入中专或者中师,也就是说,中专或者中师的录取率在4%左右。
如此看来,中专或者中师的录取率可以跟985,211或者双一流有的一拼。很多人的老师,就是中专或者中师学生,如果大家多关注的话,就不难发现。
可是,我们知道现在的中专与中师并不受到人们的待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主要是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关。
三、中专和中师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落
在2000年以后,由于国家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高校学生,开始出现充足的情况。而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市场的作用,人们都十分的信赖。于是中专或者中师这些高校,在2000年以后便,不再进行工作上的分配。
其次,再加上中专与中学录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教育资源逐渐由大城市集中向县城等地区沉淀,上大学不再是大城市学子的专属,农村学子也可以通过高中从而进入大学。而大学也在不断的扩招,从而吸收更多的优秀学子进入集中学习,满足国家不断发展的科技文化等事业。因为这些因素的叠加,就使得中专、中师这些院校变得不再那么受人欢迎。
而现代社会之中,对于大学生明显更为的推崇。这也就导致中专、中师这些学校在口碑,声誉和教学质量,学生质量方面的严重下滑。也就造成了我们目前看见的中专、中师相对衰落的局面。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中专中师已经很少成为人们考虑的首选,毕竟,高考录取率已经超过了90%,也就是说,只要参加高考,很容易就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20年前,中专、中师相当于现在的985,211重点大学。而在现在,中专、中师者成为了孩子们退而求其次的目标,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小结
综上所述,中专、中师在20年前相当于现在的985、211,这是按照当时的录取率作为依据来进行计算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都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现代的中专、中师陷入了一种困境,要想摆脱困境,需要社会,高校与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够收获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
- “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让这所高职院校交出亮眼成绩单
- 田浩江×毛尖|《角斗场的<图兰朵>》:重新发现汉语呼吸系统
- 冠军诞生!
- 悬疑小说在网文平台走红背后《十日终焉》作者:我的写作是一场与读者的博弈
- 解读广州前三季度“成绩单”:新动能持续发力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 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学院:推进产教融合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现当代文学青年学者汇聚上海大学,深度讨论人文学术
- 揽胜运动:成都挑战者的聚集地
- 探索“有趣高效”课堂!郑州24中第十四届常规教学质量月活动启动
- 拼搏路上洒下如花歌吟
- 山东人社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完善工资收入分配有这些大招
- 近300件百年意大利展品在渝开展 展示欧洲艺术设计传承和发展
- 儿童友好|“竹够精彩”
- 报考托福有什么要求
-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遵义职院:提升办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
- 网售处方药监管趋严
- 玉米播种机“水土不服” 四川岳池破解乡村人才匮乏 引来的博士科研团队小试牛刀
- 2023秋季仲景健康节缤纷活动花式养生,中医药文化蓬勃绽放
- 原创中冠广州影豹2-1击败上海同济,将与彬州辉龙争夺一个冲乙名额
- 托福独立作文没写完
- 高考报名明日启动,这些重要事项须明晰!
- 让老年人都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 创意展活力 数字赋新生
- 西南交大、石室中学与郫都区三方携手 西南交大实验小学揭牌启用
- 江门摩托车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