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逝世七周年,教育路上还有哪些践行者?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1-01-17
手机版

相信很多人的校园印象中都有一座逸夫楼,它们并不华丽,却是学校基础设施中非常实用的一部分。今天,是教育慈善家邵逸夫逝世七周年纪念日,无数栋逸夫楼依旧竖立在各大校园,为广大学子们服务。

邵逸夫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2004年的数据统计,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款,用以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对内地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

全国逸夫楼分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有像邵先生这样的物质援助外,还有无数位怀揣教育理想,用实践去推动和改善教育现状的人们。

为山里孩子插上翅膀

张桂梅

13年前,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都无条件接收的学校,而且施行的是全免费教育。

这些年,这所学校的创办人张桂梅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将1804名女孩送出了大山,给了她们的人生另外一种可能。

在滇西山区,因为贫困,教育难以触及每一个角落,加之重男轻女的思想,山里女孩命如草芥,在尚不成熟的年纪便被迫嫁做人妇,又在麻木的生存中继续无知的轮回。“一位睿智的母亲可以庇荫三代人”,张桂梅在滇西基层工作多年,看到过无数身处黑暗之中的女孩子,她决定做那束照亮前方的光。

张桂梅(中)在教室里检查学生上课情况(来源:新华社)

对于女高的女孩来说,教育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切实的人生转换,为了能够见到更广阔的世界,她们每天5点半起床,12点20分晚休,睡眠时间只有5小时,很多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记住更多的知识点,甚至会压缩仅有的睡觉时间。

连续十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这种教育模式也许并不十分科学,但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考上大学是人生唯一的跳板。

已经60多岁的张桂梅看起来朴素、瘦弱又苍老,但是她用教育的火种,为滇西山区的女孩们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跟张桂梅所倡导的“用尽全力走出大山”不同,同样投入全身心致力于乡村教育改革的肖诗坚则提出要教导出“留在山区能生活,走出大山能生存”的乡村孩子。

“乡土人本”为念的田字格

肖诗坚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的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是肖诗坚推行“乡土人本”教学理念的一块“试验田”,它被定位为“大山里的未来学校”。

这所学校不局限于面授课堂,设有读书廊、百草园、开心农场、手工作坊等空间;教学教具也多数使用的是富有乡土气息的实用工具;在课程设置上,有日修课,基础课,轴心课,共同生活课、公共意识课等。

师生们共同商议学校的各种事情,关键事项由师生们投票决定,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主选择权。这一点还体现在课程学习上,在自主选修课中,学生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每周进度,从小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师生正在提案议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今年疫情期间,学校还布置了疫情室、疫情馆,在里边分别设有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室,肖诗坚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和成长,从而与世界产生实际连接。

毕业于北大社会学系的肖诗坚对于整体处于弱势地位的乡村教育是有情怀的,在她看来,大学的独木桥太窄了,战战兢兢的农村孩子与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同挤在一条布满荆棘的独木桥上,不是陪读就是陪练,能够胜出的人少之又少。这句话听起来残酷又真实,也正是基于此,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诞生。

优质的教育尝试总会有相似之处,肖诗坚所推行的“乡土人本”教育中所包含的素质教育部分,与巴川中学校长郭洪所推行的自主教育理念契合。

自主教育创造升学“奇迹”

郭洪

巴川中学是一所位于重庆市的民办学校,2020年,全校高考平均分超过600分,远超一本线近100分,一贯的好成绩保持了近20年,成为优秀教育成果的示范地。能够保持这样的教育成绩,校长郭洪所倡导并坚持实行的自主教育起了关键作用。

2004年,巴川中学老校长退休,郭洪接任。甫一上任,他就开始尝试进行分层教学试验,不过第一次尝试失败了,随着而来的任命更是加重了他的责任:接任初三年级最差一个班的数学教师兼班主任。

在超负荷的工作重压之下,提升学生成绩不是易事,郭洪开始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来“辅助”自己,正是在这个小班的自主教学试验中,让他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巴川特色教学”。

巴川学子正在排演《孔雀东南飞》(来源:巴川中学官网)

冒着舆论压力,巴川中学开始全面推行初中生自主管理教育,让学生自上而下参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并进行自我管理,成为学校的主人。教育从“外化”走向“内化”,从“老师说教”走向“学生自我教育”。学校实行小班教学,一个班最多30个人。在教学模式上,结合了众多国际教育特长,如初中开设有37门选修课,学生上课以小组讨论为主,跟澳洲广受好评的精英教育非常相似。

这里有会做机器人的理工男,有舌战群儒的小纵横家,有满身艺术气息的文艺范儿,还有已经“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小导演、小记者、小作家,孩子们的初心在这所学校得到很好的保护。“让学生懂得做人、学会生活”,郭洪心中的教育理念在近20年的实践中逐步开出花朵。

前段时间,“南京一中校长被家长喊话下课”的新闻将教育问题又一次推向风口浪尖。作为南京一中的掌舵人,校长尤小平一直坚持做“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教育,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他希望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充满个性和特色的“人”,而非仅仅为了追求分数而批量化生产的“物”。虽然升学率在逐渐提高,但由于考高分入名校的人数占比少,导致家长不满。

尤小平对素质教育的探索怀抱着很美好的愿景,但在当前“鸡娃”的焦虑社会现状下,教育行为和思路的转变显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勇敢的教育者加入和尝试。

南京一中组织学子参与慈善行走活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探索和挖掘,他们的付出,推动教育不断进步。教育是有温度,也是有力量的,无数孩子的命运因为他们对教育的坚持和努力而改变。

在大部分教育践行者的探索中,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国际教育中的精华部分,并且产生实效。他们所携带的力量慢慢汇聚,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国家的未来!

上一篇:做家务 献爱心 ——基础学部2018级6班级特色活动侧记
下一篇:解读丨成都出台招生“八要”“八禁止”,其深远意义何在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