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元曲《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道出多少文人的孤傲情怀!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时令已过谷雨,正是姹紫嫣红,莺飞燕啼,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大好景象。民国的熊伯伊曾说:“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读律看书已近三十年,每每觉得书卷多情,好似故人,能够为我带来早晚间的忧乐,还能清除每日在这繁华俗世中的沾染的点点灰尘。早就想动笔写些东西,一是懒惰,一是生活工作杂事所拖,直至今日才下定决心,愿能与诸君共赏古今奇文,析胸中难解之意。

  

  “后山人偶做前堂客,犹如井底之蛙,坐井说天阔。”本人起名为遨游书海的铜豌豆,取自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套曲作品《一枝花·不伏老》,别无他意,只觉其能够表达我坚韧不屈,不卑不吭的独立性格。

  

  元朝政府按照地域征服时间的先后将社会人群大致划分为四个群体: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

  元朝根据“四等人制”对各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官吏任用、科举取士名额分配、法律地位等方面均有体现。比如《元典章》中明确规定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仗刑,赔偿烧埋银两即可,而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并"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科举取士名额分配上规定﹕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乡试各取七十五名﹐会试各取二十五名。汉人﹑南人超过蒙古﹑色目百倍,事实上,这种平均分配是极大的不平等;考试程序﹐蒙古﹑色目人考二场﹐汉人﹑南人需考三场﹔考题难易也有差别。蒙古﹑色目人初学汉文化﹐自然难以和文化高的以及老于科场的汉人﹑南人竞争﹐因而用民族等级制的限定来防止后者取得更多职位。诸如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列举。

  关汉卿生在金末元初,汉人,知识分子。元代社会中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知识分子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甚至还不如娼妓。因此,关汉卿无论是作为一个汉人还是一名知识分子,都表明其身份处于社会的底层。拜时代所赐,关汉卿失去了科考出路,所以他只能将处于社会底层的种种遭遇书写在自己的作品中,“别人有宝剑,我有笔如刀”,他将自己手中的笔化为一把利刃,向着元朝统治阶级挥去。

  

  关汉卿流亡过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关汉卿见到了许许多多的悲剧以及社会的黑暗、官府的腐败等等。这些所见所闻,后来都成为了他创作的原材料。他曾因作《窦娥冤》被捕入狱,但是他仍豪放泼辣地表示自己要做“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正是出于对元朝等级制度的愤懑,他倡导大家对统治阶级的那种反抗精神,加上对于现实生活的残酷揭露和反映,他才能有如此成就。他还发出豪情万丈的最强音:“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带着对自由和理想的坚定信念,关汉卿敢于藐视一切痛苦乃至死亡,不禁让人动容。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有着经世致用的思想,所谓“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不过可惜的是,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关汉卿无法一展抱负。所以,当理想难以实现的时候,他选择另一种生活态度。

  关汉卿在首曲〔一枝花〕中,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折柳攀花”、“眠花卧柳”的风流浪子形象,并且毫无遮掩地萦于笔端,表达他对当时封建制度的蔑视。作为知识分子,关汉卿不仅继承了文人词客的浪漫情怀,还传承了他们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他自己也毫不避讳的说道:“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遗留的历史资料也证明,关汉卿与勾栏院的联系很深,时常留连于此。在关汉卿看来,留连于勾栏妓馆是他的一种生活,并不丢脸,可谓是真真的风流。

  

  关汉卿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在当时非常著名。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比比皆是,关汉卿与朱帘秀的故事也可以看成是难免其俗的才子佳人系列之一,关汉卿是多愁善感的一代大家,朱帘秀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戏剧演员,关汉卿从朱帘秀的生活经历中汲取养分,写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经典作品成就了朱帘秀,可以说二者是事业上的知己,也可以说是当时黑暗社会里彼此的一盏明灯。据史料记载,关汉卿写作《窦娥冤》的时候曾经与朱帘秀探讨,害怕剧本写出来会惹上麻烦,朱帘秀曾经勇敢的鼓励关汉卿“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后来两人因为《窦娥冤》被关押入狱,朱帘秀对关汉卿说“我愿做像窦娥那样有抗争精神的女子”。

  

  关汉卿曾经为朱帘秀写就《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在这首词作中大力的赞赏了朱帘秀作为一个戏剧演员的成功,并描述了她生活中的不幸,可以说作者对朱帘秀表现出了强烈的疼惜之情。

  

  史料记载中还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关汉卿的妻子万贞儿贤惠聪明,对于关汉卿在词曲方面取得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她的聪慧不仅在这方面,还在维持夫妻感情上有所体现。初嫁到关家的时候,万贞儿貌美如花,夫妻二人的生活幸福美满。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万贞儿渐渐色衰,而她出嫁时带的婢女喜儿,却渐渐的出落得水灵大方,并为丈夫所喜。关汉卿曾写过一首小令,上言“鬓鸦,脸霞,屈杀了在陪嫁;规模全似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娓娓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了她,倒却葡萄架。”万贞儿以玩笑的语气试探丈夫,哪知道关汉卿乘机提出要纳喜儿为妾。万贞儿听后大受打击,甚至与关汉卿爆发了一场争吵。在两人冷战之时,万贞儿写了一首打油诗让丫鬟拿给关汉卿,“闻君偷看美人图,不似关羽大丈夫;金屋若将阿娇贮,为君喝彻醋葫芦。”在看了这首诗后,关汉卿终于明白了夫人的感受,于是再不提纳妾之事,夫妻二人重归于好。关汉卿风流浪荡,由此可见一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关汉卿的人生选择固然是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所致,但他的自述中充满昂扬、诙谐的情调,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他一方面主张人生应该及时享乐,同时又表现出对对社会中弱小的受压家庭片迫者的同情以及底层人民顽强不屈精神的赞颂,这和历史上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不同,后者大多出于政治责任感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而前者在这里很少有理念的成分,融合着自己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最后我想用定风波中的一句结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背景最硬的7所大学!并不是清华北大,也不是上交大复旦
下一篇:“战味”十足!长沙航院首届军事体育运动会来了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