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内地24名食品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详细介绍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日本据  科睿唯安于11月15日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

  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中国内地今年排名第二,共有1169人次入选,其 中 食品及相关领域共计24人 。

  以下为2021中国内地高校高被引科学家(食品及相关领域)名单及详细介绍:

  

  1.陈全胜教授

  陈全胜教授,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6月博士毕业于江苏大学,学位论文先后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自2007年6月,一直在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访学;目前为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与智能化加工装备研发。近年来,发表SCI论文150余篇,SCI引用4500余次,H指数36。累计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件,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个人先后获中国高被引学者(农业与生物科学)、ProSPER.Net-Scopus Young Scientist Award、江苏省333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内外奖励和荣誉。

  J Food Agri Environ副主编, Food Sci Human Wellness编委,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江苏省优质糯稻产业科技联盟秘书长等。

  2.成军虎副教授

  成军虎,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科睿唯安农业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2016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展博士联合培养;2016年10月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五年发表SCI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篇,ESI(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1%)17篇,H指数为37。先后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第二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奖金奖(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2015),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奖(2016),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特等奖(2015),中科院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优秀研究生奖(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人物奖同行评议专家。担任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griculture编委。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等近20种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1. 食品新型非热加工及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2. 食品微波加工与食品营养与健康;3.食品光学成像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检测技术。

  3.代蕾教授

  代蕾教授长期从事食品科学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粮油精深加工和食品功能配料稳态化。近五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入选ESI前0.1%高被引论文6篇,前0.01%热点论文1篇,h-指数32,单篇引用次数高达177次;主持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项;成果获201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选2020年全球前十万名顶尖科学家。

  4.丁甜教授

  丁甜,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青年学者,浙江大学国内合作办副主任,食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智能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副主编, CYTA-Journal of Food副主编, Food Control, 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Journal of Future Food 和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编委,《食品科学》青年编委。为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食品科技协会(IFT)非热加工分会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科技特派员,IFT非热加工分会(NPD)委员、国际食品保护协会(IAFP)会员、美国微生物学会(ASM)会员。

  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资助;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7项,校教学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总被引5900余次,H指数43,授权专利20余件,申请国际专利4件,PCT5件,专利转让2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主编英文著作3本,副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参译1部。

  5.扶雄教授

  

  扶雄,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1995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分配至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至今,1997-200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2006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热带特色健康食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中美功能糖合作研发中心主任,功能碳水化合物学科方向及健康食品工程团队负责人,兼任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市食品行业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植物活性多糖、多酚活性评价及调糖降脂健康食品研发等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入选ESI农业科学(含食品与营养科学)世界前1%科学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多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6件。

  6.高彦祥教授

  高彦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资深教授。现任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世界果汁联合会(IFU)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果蔬加工领域的基础科学与工程研究,包括功能配料的稳态化及传递体系、果蔬非热加工技术、纳米与微胶囊技术在饮料工业的应用研究。

  科研项目: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饮料高速灌装加工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食品加工过程中关键化技术及科学问题”;主持匈牙利布达佩斯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项目“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萃取叶黄素”;主持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亚临界水萃取植物籽渣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主持博士点基金项目“超高压条件下乳清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反应及其机理研究”;与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共建“香精香料研发中心”;与上海爱普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与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共建“功能食品与粉状食品研发中心”。

  出版著作《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基础》、《食品工艺学》、《现代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发表12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60篇收录于SCI/EI科技期刊,授权12项。

  7.李华斌教授

  李华斌博士是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和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食品和食品安全,已发表200余篇论文,其中140 篇为SCI论文,H指数41,并参与撰写18 本英文专著,部分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多种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关注,例如美国《时代周刊》、英国《每日电讯报》、英国《每日邮报》、日本东京电视台、香港《文汇报》、新华网等。李华斌教授于2017-2022年连续6年 入选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8.李莎副研究员

  2018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后继续在香港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21年1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药食两用植物对肿瘤、肥胖、糖尿病、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特别是免疫及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的调控。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共同通讯作者在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Food & Function 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9篇,其中2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3200,个人H指数31。

  9.刘东红教授

  刘东红,教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151重点人才和杭州市钱江人才,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和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兼任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果蔬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国家食品加工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罐头食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非热加工分会副理事长,食品机械分会常务理事等。为CIGR Journal、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 (IAEJ)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JABE) 编委。

  主要从事食品工程技术领域的模拟、优化、质量安全监控以及新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应用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项目课题。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1篇,EI收录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参与撰写英文专著2本,中文专著3本;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

  10.刘俊教授

  刘俊,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食品碳水化合物的相关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功能活性多糖以及食品活性智能包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 Functio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H指数46),论文累计被引用5000余次,其中15篇论文入选农业科学领域ESI高被引论文;授权专利3项;获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担任《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和《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两本SCI期刊编委;副主编教材1部;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和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各1篇;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大学拔尖人才;入选2021、2022年全球前10万名学者;入选2019、2020、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

  11.毛立科副教授

  毛立科,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食品胶体与功能食品。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爱尔兰科克大学,爱尔兰农业部Teagasc食品研究中心博士后。2016年入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同时兼任中国轻工业健康饮品重点实验副主任。一直从事食品胶体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在结构化乳状液、结构化油脂、功能因子递送体系、口腔加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其他课题10余项。相关工作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EI论文40余篇(其中Top10期刊论文19篇),参编英文专著2部,作国际会议报告10余次。担任 Food Structure、 Foods、 Journal of Food Quality等杂志编委会成员。获欧盟短期科技任务奖、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12.聂少平教授

  聂少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复杂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生物活性多糖与膳食纤维)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研究任务等国家级课题9项,参与863、973等8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8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论文被SCI刊物总引用3000多次,h-Index为32,合作主编英文和中文学术专著各1部,参编著作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8件。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18年“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分别获得2018年和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入选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2015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016年度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资助计划,入选2013年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

  13.蒲洪彬副教授

  蒲洪彬,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农产品初级加工装备)创新团队专题专家,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连续4年入选科睿唯安农业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农残、抗生素、毒素、微生物等危害物的荧光、拉曼、近红外、高光谱与太赫兹等光谱成像快速检测方法的教学与科研。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基金等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5项。先后在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Small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Food Chemistry、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篇,授权专利15项。获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指导研究生荣获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指导本科生荣获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总决赛特等奖2次。

  研究领域: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快速检测及控制技术

  14.孙翠霞副研究员

  孙翠霞,女,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入选2019年度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致力于植物蛋白质结构设计及功能应用研究,尤其在醇溶性植物蛋白微纳聚集体形成、水溶性特色植物蛋白挖掘、蛋白纳米颗粒递送载体构建、高湿挤压植物蛋白基仿生肉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主要参与(第二位)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Biomacromolecule、Langmuir、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等发表收录SCI论文2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编写英文著作1部。荣获2018年金龙鱼青年教师奖,获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1,创新创业类)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获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创新创业类)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最佳项目报告奖优秀指导教师。

  15.唐传核教授

  

  唐传核,博士,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农业与生物化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连续6年;2014-2019)、“全球前10万科学家”(食品领域中国内地共有7人入选)。Food Biophysics副主编,Food Hydrocolloids、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中国农业科学》等期刊的编委。一直从事植物蛋白化学与功能;食品胶体;食品纳米技术;功能性食品等研究。已发表SCI检索论文158篇(篇均影响因子超4.0),ESI高被引论文 + 热点论文共10篇,其中热点论文2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近5800次,H-index为45,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8年度;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度;排名第七);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1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的研究;指导省(校)优秀博士论文2篇、省(校)优秀硕士论文10篇。

  16.谢建华教授

  谢建华,博士,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等。担任 Frontiers in Nutrition、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未来食品科学》等期刊副主编或编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食品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等科技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多项;在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Food Chemistry、 Food Hydrocolloids、 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国食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75%为本领域一区刊物),迄今发表的SCI论文被引用6500余次,H指数45,多篇文章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参编教材4部,英文学术著作3部。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17.谢明勇教授

  谢明勇(1957.02.10 -),食品营养科学与技术专家,出生地江西分宜,籍贯江西宜春。1982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化工系,1988年在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德国波恩大学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IAFoST)。

  长期从事食源性多糖与果蔬发酵研究,破解了食源性多糖结构解析与功能评价技术难题;突破果蔬发酵菌种筛选与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瓶颈,建成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库;创制多糖和益生菌发酵果蔬系列营养健康产品,催生出全新的养胃食疗和果蔬发酵绿色制造产业。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5篇,授权发明专利50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际食品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领衔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2021连续4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8.杨晓泉教授

  杨晓泉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兼任小麦与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天然产物利用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兼职主要包括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功能食品分会及大豆食品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报》编委,以及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 Agric. Food Chem.、 Food Hydrocolloids、 JAOCS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杨晓泉教授长期从事植物蛋白特别是大豆蛋白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此领域主持与参加“863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特殊病理时期营养功能食品专用配料的研究”、“抗极端环境蛋白质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特殊人群食品(中老年、婴儿)品质改良专用蛋白配料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2011年及2015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排名第二)。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通讯作者80余篇),他引超过1600次,进入农业科学ESI全球排名1%,列190位。获得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方面授权专利15项。

  19.叶兴乾教授

  叶兴乾,博士,1962年5月出生,浙江大学食品与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新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151”重点层次,科技部农产品加工专家,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员,浙江省科技厅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省政府食品安全专家咨询组专家,浙江省质监局食品安全专家咨询专家,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学会果蔬分副理事长,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Food Quality and Safety副主编,J.Food Engineering编委,《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浙江大学学报(农生版)》编委。

  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系列”教材《果蔬加工工艺学》1本,参编全国统编教材《果蔬加工产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等4本,出版《柑橘加工与综合利用》、《果品加工》、《出口蔬菜加工》、《Citrus phytochemicals》、《Food Innovation in China》等著作6本,参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写。

  从事农产品加工30多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863重点项目2项,重大攻关、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项,科技部国外合作项目1项,浙江省重大攻关和省长基金3项,国家计委项目1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50篇,总他引1000多次,ESI高引论文6篇,H 因子23。

  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拥有发明专利60多件。主持开发牛奶成份快速分析仪属国内首创,现已成为我国普及量最大的低价位牛奶成份分析仪,推广量大。主持的杨梅加工技术,成功开发了杨梅叶原花色素提取及功能开发,发酵干红酒和实现杨梅的大规模加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持柑橘加工废弃物提取功能因子,成功产业化果胶及小分子果胶系列产品,实现柑橘加工排放水的全回用和清洁生产,技术国际领先。

  20.尹寿伟教授

  尹寿伟,教授、硕导。2009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9.12~2013.09在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任讲师;2013.09~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硕导、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蛋白胶体粒子、食品级Pickering乳液及新型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食品类SCI主流期刊上发表了49篇学术论文,I区TOP论文11篇;II区论文31篇。其中11篇 J Agric Food Chem (I区 Top IF 3.107)、3篇 Food Chem (II区 IF 3.258) 、7篇 Food hydrocolloids (II区4.28)。目前 J Agric Food Chem.、 Food hydrocolloids、 Food Res Int.、 Carbohyd Polym.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21.张国文教授

  张国文,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入选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与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核心专家,江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专家委会委员,江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江西省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理事,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 Function、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30多家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江西省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0多篇,H指数36,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总被引3900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科技部“振华-王赐义科技扶贫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主编教材4部。

  22.张慜教授

  

  张慜,江南大学二级教授、至善特聘教授,江苏省“生鲜食品智能加工与品质监控”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生鲜食品加工/保鲜高新技术研究,近十年来在食品高效加工新技术领域有开创性的研究,培养毕业研究生/博士后近200名。2007年起先后担任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Dry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Agrophysics、 Foods等SCI刊物的编委/副主编。并兼任瑞典国际科学基金会(IFS)科学顾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食品科学荣誉教授。近20年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十二五/十一五国家863课题2项以及产学研重点项目30余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30余项,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奖”(2012年)和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2020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90余篇,被引总数超过1.3万次,H-index数为70,入选ELSIV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4-至今)和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1年)。主持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奖特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

  23.申明月副研究员

  申明月,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安全。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参与国家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0项。发表SCI期刊论文48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等 SCI 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件,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编《食品加工过程安全优化与控制》专著,受聘为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2016)。

  24.徐振江教授

  

  徐振江,教授,博导,任职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医学中心的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Rob Knight课题组在UCSD从事人体和环境微生物组学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回国后致力于开发微生物组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大数据算法,研究人体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发表SCI论文60余篇,回国以来在Genome Research、elife、mSystems、Food Chemistry、JAFC等通讯作者文章。总引用率20000余次,H-index 40,2020、2021年被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连续遴选为全球高被引学者。获得国自然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资助。

  整理/编辑/责编:张睿梅

  入选名单来自科睿唯安,专家简介来自专家本人及各学院官网。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全部名单。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宁波和西宁成功召开前两届“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于 2022年12月3-4日 在河南郑州共同举办“2022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

上一篇:2023上海市高考大学排名:14所院校进百强,医学院排名却一落千丈
下一篇:“春光无限一一2022百中国画院作品展”将举行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