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参加26次高考,55岁大爷的执念,是那一代人的渴望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2022年高考终于来了,有人踏上人生第一次高考的战场,也有人已经走过25年的高考路了。

  

  26次高考人生

  55岁的四川大爷梁实,今年是他第26次参加高考。

  自1983年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年年考,年年失利,分数最好的一次是2016年,他考了453分,第一次达到了二本线。

  梁实心中的理想院校是四川大学,453分远远够不到川大的门槛,为了去川大便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

  考大学已经成为了他的执念,几家用来复习备考的茶馆,都被他“熬”倒闭了。

  今年是他的第26次高考,目标依旧是四川大学,但从理科改成了文科,经过一年的备考,这一次他信心满满。

  梁实26年的执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的。

  有人说他只是图一个出名,也有人谴责他浪费教育资源,还有人直接说他是在浪费人生。

  从青葱少年到如今两鬓斑白的大叔,梁实应该不会花费26年的时间去炒作,所谓的浪费教育资源,我想国家巴不得人人都对知识抱有渴求,人人都有文化。

  梁实自从准备高考后,牌也不打了钱也不赌了,一门心思地看书,家庭氛围都好了很多。

  至于浪费人生的说法,稍微了解梁实的人生经历,你都很难说他在荒度人生。

  为了给刚出生的儿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梁实曾放弃高考,做起了服装生意,上世纪90年代,梁实借了几万元做了建材生意,仅仅用了一年,梁实就赚了上百万元,生意越做越红火。

  

  直到2001年,教育部发文取消高考报名的年龄限制,梁实的事业走上正轨,才想花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继续参加高考。

  看似梁实为了高考花费了26年的时间,但他能够为过去的26年承担学习的代价,不影响事业的运转,有能力维持富足的生活,将儿子送去美国念书。

  作为一名父亲,家里的顶梁柱,梁实的人生并没有浪费,在经营家庭和生活的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拿梁实和“高考王”曹湘凡做对比,但他自认为和曹湘凡没有可比性。

  湖南的曹湘凡20年里参加了13次高考,为了供丈夫读书,曹湘凡妻子承担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但是一次次的高考失利,让妻子看不到任何生活希望,舆论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俩人终于离婚。

  2007年,曹湘凡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接受了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39岁的他,为了上大学,父母和三个孩子全部交由第二任妻子供养,生活和经济压力巨大。

  如今曹湘凡已成为一名中学老师,我们无法评判曹湘凡和梁实的两种高考人生谁更值得,但为了自己的追求,让家人承担更多,倘若竹篮打水一场空,背后的代价是难以承担的。

  梁实26年的高考人生,给自己和家人都创造了一条退路,他高考不为名,不为找工作,也没有为了高考影响家庭生活,既能为美好生活打拼,也能为自己的爱好赋能,这样的人生你能说他浪费吗?

  

  高考的价值

  55岁的梁实,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让他坚持26年的动力,是那个埋在心底的大学梦。

  梁实已经55岁,他生于1967年,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

  可以说,梁实是跟随着高考成长起来的,那一代的人,最知道“一考定终生”的意义,也是最渴望通过参加高考,实现大学梦。

  那时一个村子出一位大学生,就是光宗耀祖的事,如果出现一位女大学生,就会成为当地茶余饭后的重大新闻。

  梁实父母都是教师,兄弟姐妹5人都没有上过大学,这让大学梦成为梁实心中的一个结,在他的认知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生不完整,是低人一等的。

  可以看出,梁实考大学的目标和如今的年轻人不一样,不是为了拿个好文凭找个好工作,更多的只是为了心中那一份信仰和坚持,在特殊时代成长起来的梁实,高考对他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梦想虽然仍未实现,但追梦的过程弥足珍贵。

  对于60年代的梁实来说,高考是实现梦想的渠道,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方式。

  那么,高考对于现代学子来说,真正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对于家境尚可的城市孩子而言,高考或许是在现有社会体制下,为和他人竞争,夺取更多资源蛋糕的人生规则。

  对于务农家庭的子女,或是大山里的孩子来说,高考的意义,就沉重得多。

  无论是孩子还是他们的父母,唯一的念想就是要参加高考,去读大学。

  在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教育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高考是他们脱离贫困、改变阶层的唯一道路。

  

  近几年,总有人宣扬读书无用论,大学无用论,给年轻人们灌输只要踏入社会的时间早,经历得多,你也能出人头地。

  的确,对于有的人来说,一生有无数次改变命运的时机,高考对他们而言只是一次试错的机会。

  可在某些人的人生里,想要改变命运,就只有高考这一次的机会。

  纪录片《高考》里,班主任李志明带着一个高三的班级,他当初就是通过高考,上了大学,摆脱了祖祖辈辈下地务农的生活,最终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

  高考成为李志明这类人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工具,寻找更宽阔人生的道路。

  今年是华坪女高张桂梅老师护考的第12年,她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和往年一样,拿着喇叭叮嘱大山里的女孩。

  因为她,女孩们通过读书,参加高考,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虽然张桂梅一直使用的“题海战术”令人诟病,但对于入学基础一般,教学资源算不上优秀的大山深处,女孩们就是通过刷题,迈向了更好的人生。

  2020年,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44%,本科上线率94.33%。

  因为高考,大山里的女孩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许这就是高考最有意义的价值。

  无论是55岁的梁实,还是充满希望的大山女孩,他们都想要通过高考证明自己,但成功与否,并不代表人生的胜败。

  高考教会我们的第一课,就是人生不仅仅止步于此。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对于没走的那条路感到惋惜是正常的,有人像梁实那样,选择弥补这份遗憾,也有人挥挥衣袖,选择不回头,继续向前走。

  人生不像考卷,它没有正确答案,未来很长,高考只是你的第一站。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丰台园企业建通科技新一代智能人工天穹在宁波工程学院正式交付
下一篇:2022河南省高考状元出炉,裸分考了709分,来自这所中学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