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减负,“进校园”教育活动须科学论证,才能坚持教育规律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0-02-20
手机版

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今年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他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陈宝生表示,现在教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今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

而差不多同时,《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经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三次审议表决通过。该《条例》规定,学校要将非遗纳入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舆论认为,这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了法律支持。

非遗进校园,纳入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这对传承非遗十分重要。但是,这和其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一样,会不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会不会变为形式主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科学论证非遗究竟怎么进校园,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在当前建立“进入学校一项,就必须减少原有一项”的基本进校规则,否则,学校的教学任务就会越来越庞杂,教师的负担就难以减轻。不能只考虑“进”,而不考虑对原有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实行“进入学校一项,就必须减少原有一项”的原则,是要求必须对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做优化,不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近年来,“进校园”,变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所有“进校园”的活动,没有一个不认为这一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意义”,诸如京剧进校园、书法进校园、节能进校园,而由于有“重大意义”,学校也就难以拒绝,拒绝或质疑,都可能被批评不重视素质教育,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诸如此类。就这样,各种有着 “重大意义”的活动就进入到校园中,有的被要求纳入课程体系,有的则要求组织课外活动。

但学校教育的容量就这么大。拿课程来说,如果纳入课程体系的还要求是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学,那除了要有上课教师外,还需要挤出所有学生都能上课的学时来。而如果是选修课,除了要有教师、场地外,还需要学生感兴趣、有时间选修。可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往往只是由有关部门发文,要求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活动。

其成效是可以想象的。由于资源有限,很多学校没有资源来开展这些进校活动,于是采取形式主义方式应付,比如面向全校学生组织一场讲座、一次演出,就交差,而这非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滋生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多年前曾引起舆论广泛讨论的京剧进校园、集体舞进校园,现在还在坚持的学校已经很少了。

在笔者看来,要给学校教师、学生减负,就必须对所有“进校园”的活动进行清理。在当前,可以采取两项基本规则,一是实行项目清单制度,制订“进校园”的项目(活动)清单;二是实行进校园活动总量只减不增原则,要求每新增一项进校园教学活动,就必须淘汰一项之前的进校园活动,这就如大学的学分制教学,学生所学的总学分是不变的。实行后一项规则,对遏制进校园冲动很重要,这要求在论证进校园时,必须谨慎,而不是有关部门拍脑袋决策。

目前存在的“进校园”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教育管办评不分,政府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办学者,还是评价者,于是,会行政和教育不分,把非教学事务布置给教师,把行政工作内容变为教育内容,而学校、教师对此没有话语权。要根本治理这一问题,就需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具体而言,就是政府部门要负责保障对教育的投入,以及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至于学校如何办,这应属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要由学校教师委员会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社会发展对学生培养的需求进行论证、决策。这样,学校办学才能坚持教育规律、形成办学个性与特色并做到与时俱进。

上一篇: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广泛开展国家培养意识教育活动(五)
下一篇:江苏省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举行“线上升旗”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活动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