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教科研中心:创新教研模式 提升县域教育质量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东区办学共同体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陵城区进修附小开展教研活动

  

  陵城区第七中学“丝之韵”音乐社团

  

  王架小学李艳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陵城区召开小学学科成长共同体工作推进会议

  

  □本报记者 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 李风

  近年来,陵城区教科研中心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将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不断创新,通过构建和实施县域教研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研特色。

  以城乡均衡为导向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

  随着陵城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实现,“优质均衡”成为当前的新要求。

  教师队伍水平一直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陵城区立足实际,以强校带弱校,按照强弱联合及位置就近原则,成立了11个区域教研共同体,其中小学6个,初中5个。各区域教研活动由区域内各单位轮流主持,每次活动确定一个学区(学校)为召集单位,具体负责本次活动,并与各单位共同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保证教研活动务实高效地展开。

  各共同体积极开展活动,内容十分广泛,管理方面有校长论坛、教师演讲等,教学方面有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方式,每年举办活动100余次。在实践中,以协同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该模式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建立组织机构、确定目标和任务、制定制度、开展教研活动、考核评价、成果推广六个阶段。其中,以考核评价为抓手,每个学年末,教科研中心对区域教研工作进行评估,把评估结果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成为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2023年,陵城区持续扩点增面,将8处初中划分为东片、西片两大办学共同体,探索联盟式共同体办学模式。通过名校牵头、教研一体等方式,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带动了陵城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成为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学校教研水平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并带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宋家镇学区多次参与联片教研,成效显著,在2021年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中,在全区排名提升了5个名次。

  以内涵提升为目标 构建学科基地教研模式

  学科基地是基于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以学校学科组为依托,由教研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科骨干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讨。

  陵城区教科研中心打造的学科基地教研模式由确立学科基地学校、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汇报评价、成果推广五个阶段组成。在每个学段的每个学科打造1到2处基地,学校教师是研究主体,区教科研中心提供专业服务,由教研员和教研组长共同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等活动。这既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也可弥补教科研中心自上而下教研的不足,为陵城区教科研中心职能的发挥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过程,是教研员和教师团队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改进等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基于教学改进实践的体验、感悟,帮助教师建构起新的学科课程育人的理解,找到新的策略。

  2021年,陵城区将教研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申报了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时代县域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并顺利立项,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建立一套包括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任务、实施办法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相关项目的教研模式,努力使实践向理论转化,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在推进区域教研在改革中的“领头雁”作用,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包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命题培训等,丰富了教研形式,推动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教研实效,深化了教研内涵。

  学科基地教研模式自2018年起启动,目前共计开展初中数学学生计算题专项成果展示、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竞赛等活动200余次。

  以同伴互助为手段 构建学科成长共同体教研模式

  以“同伴互助”为手段的学科成长共同体,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构成,为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搭建了平台,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学科成长共同体教研模式的一般程序,包括组建教研团队、明确教研主题与任务、制定教研计划、开展团队教研活动、评估与调整五个阶段,是大多数学科教研开展的逻辑步骤。“共同”的内涵包括:共同的意愿——成长;共同的方式——学习;共同的目标——发展。

  根据学校推荐、全区选拔的原则,组建了各学科成长共同体,每学科8至10人。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课堂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教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让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共同面对教研中的问题,在合作中共生,进而推动全区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构建合理的发展性评价制度、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等为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提供支持。

  学习共同体属于内部“建构”,更有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合作文化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文化有助于形成合作型的教研文化,这是学习共同体得以良好运行的精神支持。

  学科成长共同体教研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参加各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在备战2022年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课评选时,组织学科成长共同体成员为选手进行了多轮磨课,群策群力。最终,陵城区获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7名,有6人被推荐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与以往相比取得重大突破。初中地理教师章梦娇、初中体育教师张雷取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全区地理和体育学科的首个省二等奖。

  名师培养方面也有所突破,在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2-2025)中,经过市级推荐,省级评选,陵城区进修附属小学教师孙淑兰、陵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师薛儒冰、陵城区滋镇学区教师王志芳成功入选。

上一篇: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医联共建启新程 造福百姓惠万家
下一篇:量化私募巨头明汯投资被监管责令改正 公司回应:强化人员合规守法意识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