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用画笔勾勒!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这支实践团眼里的贵州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3-08-17
手机版

  7月底,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来黔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结合专业优势,通过录制团课、人物访谈、田间劳作等方式,用镜头记录,用画笔勾勒,宣传多彩贵州,以奋斗姿态书写绚丽青春篇章。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

  据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入选了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以及“多彩贵州”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实践团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录制微团课。

  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实践团先后走进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黔西市大关盐号红色文化陈列馆等地,用镜头和纸笔认真记录所见所闻,感受革命前辈们一心向党、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并且录制了《中共贵州省工委的红色往事》《聆听息烽集中营革命先辈的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在重温红色历史中擦亮初心——走进黔西市大关镇》3堂主题微团课,师生们通过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成员在黔西市大关盐号红色文化陈列馆进行人物访谈。

  这期间,实践团成员通过观赏红色影片,开展“红色记忆碎片”党团知识活动,并与西南大学“研学万里建新功”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对贵州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与黔西市大关盐号红色文化陈列馆确定了红色微课进校园合作模式,达成签约合作事项。

  实践团制作的漫画作品。

  “这次寻访红色之旅,既是一次传承红色基因的身体力行,更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洗礼。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肩负时代使命,发挥好专业优势,争做红色传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20级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成员柴云昕说。

  实践团成员记录体验蜡染技艺的过程。

  结束了红色研学之旅,实践团接着奔赴多个乡村,用知识和专长助力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他们前往鸭池河大桥,感受贵州桥梁的雄伟壮观和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他们走进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体验传统蜡染技艺,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播非遗,助力非遗重焕活力;他们来到龙里县湾滩河镇果里村,近距离了解洞葬习俗和斗牛文化,感受苗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实践团成员帮助农户捆绑烤烟进行烘烤。

  在与龙里县湾滩河镇果里村主任吴倍国交流后,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地产业发展模式,也深切感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发展新面貌。他们在该村宣讲了国内部分地区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让更多脱贫家庭的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正逢烤烟采收季,许多农户在烤烟基地忙着采摘烤烟,实践团成员们也帮着农户把一捆捆烟草放置烤房中烘烤。实践团返沪后,收到果里村村民委员会寄来的一封感谢信,信里表达了他们对团队师生给予乡村发展支持帮助的谢意。

  果里村村民委员会给实践团的感谢信。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分团委书记、实践团带队老师孙晓婷表示,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在红色精神引领下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也在脚踏泥土中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共制作了三堂微团课、《大黔视界》社会实践短片和《一粒种子的答案》资助育人短片。未来,实践团将发挥专长不断推出优秀作品,积极传播贵州文化,讲好贵州故事,展现好新时代贵州形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编辑 曾书慧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许邵庭

  举报/反馈

上一篇:税务总局接续推出服务民企新举措
下一篇:新民艺评|笔下烟火三十里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