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在线教育比家长更焦虑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K12 在线教育,乃至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仍旧大有可为,因为我们有广大的人口基数,有为了孩子不计成本的家长,有投资自己永远也不算浪费的焦虑人群。

就在最近几天,服务业的标杆,群众的快乐源泉,有求必应的典范海底捞又一次「泄漏」了新的业务形态——辅导孩子作业。纵然照片中孩子眼神幽怨依旧,但相信对于处在「恐辅症」崩溃边缘的父母来说,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相比于海底捞小哥的和蔼可亲、轻声细语,亲爹亲妈辅导作业的友好程度显然要低不少。社交网络搜索「辅导作业」,满屏都是在脑溢血、高血压边缘徘徊的老父亲老母亲们,绝望啊!

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家长的绝望,并非是担心孩子拼不出拼音,算不出算数。只是,从那个错了的拼音里,家长们仿佛已经看到孩子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开始了凄惨又赶不上趟的人生。

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了焦虑的现代人生活中又一个新的焦虑。

焦虑还得教育治

说到教育焦虑,中产阶级是最为典型的。这一波父母自身通常是通过学习升学这条路径,实现了相对理想的阶层跃升,所以坚信教育可以改变人生。同时也希望后代可以通过学习和升学,将财富与社会阶层传递下去,乃至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

当每个中产家庭都为孩子们设定了相似的发展路径后,教育的军备竞赛便开始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因担心掉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在 80、90 后的记忆中,负责带领小朋友们强身健体的体育老师,经常因身体不适不能上课。而到了刚刚过去的 2019 年,每次 200 元的跳绳培训班却异军突起成了热门生意。

倒不是家长们觉醒,转念追求学习运动两手抓,主要是因为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一分钟跳绳」成为了体能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对上学/升学有益的项目,花多少钱都值得!

正是因为这种舍得花钱的气势,引得巨头、独角兽与创业者竞相杀入了在线教育领域,尤其是聚焦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 K12 在线教育领域。

根据QuestMobile 研究院发布的《QuestMobile2019在线教育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 6 月,教育学习 App 月活超过 4.8 亿,其中 K12 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月活达到 2.19 亿。这一数字甚至高于 2018 年教育部统计的 K12 在校人数 1.73 亿人。足够庞大的用户数量就是 K12 在线教育的发展基础。

根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15-2020 年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以上的富裕人群增速为 16.9%,而月均可支配收入 12500-24000元的中产阶层人口增速也接近 12.3%,这些高速增加的中高产人群,必然在教育焦虑的影响下,加大后代教育方面的投资。毫无疑问,在线教育的市场依然有更进一步扩张的前景。

同时 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活跃度要高于一二线城市。恰好符合资本市场对「下沉市场」关注的趋势。随着 80、90 后父母成为教育市场消费的生力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他们更容易接受从互联网获取资源。

同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 2018 年,在线教育的普及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其渗透率低于在线医疗的 22%,仅为 10%,这也为 K12 在线教育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除了教育行业巨头新东方和好未来,K12 在线教育还诞生了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的独角兽 VIPKID,它在 2019 年 9 月获得腾讯 1.5 亿美元投资,估值 45 亿美元。

飞涨的成本,燃烧的现金

似乎怎么看,在线教育都是一个早来早挣钱,晚来拍大腿的挣钱生意。然而在 2019 年,裹挟在资本寒冬中的在线教育,却过得愈发艰难。

更不用说根据《2018~2019中国互联网教育投融资研究报告》显示,这一时期在线教育融资额总计 131 亿,同比下降 33%,众多中小型在线教育企业失去了资金的支持,想要生存也无以为继。

最直接将在线教育拖入泥潭的,当属入不敷出的互联网烧钱打法。无论是走在地铁站,还是站在电梯里,少儿英语、在线小班一定会掺杂在二手车和婚纱摄影的广告中不停轮播。打开综艺节目,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中餐厅,一准能看到一个英语倍儿溜的孩子在暗示你「想不想你家孩子也那么溜」。

而这铺天盖地的宣传背后,都需要燃烧大量的资金,仅仅是热门综艺的冠名广告,动辄便以亿计。截止 2019 年年中,教育行业日均营销支出超过 6 千万,整体营销费用就超过 40 亿元。最终这些营销的费用,便体现在机构的获客成本上。

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以好未来和新东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获客成本分别为 249 元和 202 元,而纯在线教育平台,例如尚德机构和 51talk 获客成本要高达 4970 元和 821 元。

以在线少儿英语教育为例,有人计算过,每 4000 名用户注册 App,大约会有 100 人付费,其中有 60 人会只上课一次,这过半的用户机构其实是亏损的;有 20 人会续费一次,机构达到收支平衡;只有剩余 20 人有可能再次续费,只有保留这一部分的用户,机构才会盈利。而如果出现了退款这类计划之外的变动,盈利水平还要进一步下降。

与所有烧钱招揽用户的行业一样,在线教育的用户忠诚度很低,甚至是比其他行业的用户更为挑剔。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坐车不舒适或者物流速度慢而拒绝平台的高额补贴,但在线教育领域,教学效果稍有差池,家长便头也不回的出走平台。

而面对教学质量相近的机构,更是哪家福利多选哪家。一旦生源减少,平台又只能自掏腰包补贴老师,毕竟面对收入降低,老师也同样会选择用脚投票。在顾客和老师的双重压力下,在线教育机构的现金在燃烧。

烧钱续命,也并非是在线教育的一日之痛。

除了频繁融资之外,教育机构通常还会通过会员缴纳较长时长的培训费用来获得现金。然而随着 2018 年 8 月国务院《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意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机构收取高额培训费用后跑路。然而培训机构早已经习惯了寅吃卯粮拿预付款扩张业务,面对《意见》的规范化,机构很容易便会出现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

行业乱象何时休

即便抛开资本寒冬和政策不利,更关键的问题是

上了网络课程,成绩就能提高吗?

对这个问题,K12 在线教育恐怕也很难交出让人信服的答案。作为有互联网精神加持的行业,K12 在线教育不停打出技术牌、VR、AI 以及大数据虽然富有科技感,但是真正的技术助力还仅仅是噱头,需要进一步观察实际效果。

然而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依然摆在行业面前,

即便是先进的在线课程,也不会让学习变得更简单,就算是名师特师,依然需要学生端正态度。

换言之:学校课堂上的老师尚且无法制止学生走神,隔开了屏幕和网络,学生想要应付老师似乎更简单。

至于名师特师,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培训机构中,大学生冒充名师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 2018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规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不得从事学科类培训工作」,线下无证上岗的培训老师和机构受到了严厉的打击,但线上师资审查难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2018 年底关门停业的学霸1对1曾经对外宣传

保证名师 1 对 1 教学

,然而直到最后大家才发现,所谓名师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至于主打外教在线教学的少儿在线英语,外教资质问题更是说不清楚的谜团。早在 2017 年就有媒体报道过标榜「100% 北美教师」的 VIPKID,被发现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口音的老师;而在 2019 年对 51Talk 的采访中,外教的 TESOL 证书却成为了薛定谔的证书——虽然机构号称每个老师都有 TESOL 证书,但在网站上却不是每位老师都有 TESOL 标注,至于文件证明更是欠奉。

更不用说最近风头正劲的少儿编程培训,放下如何让不懂数学的小朋友速成 AI 不论,单就对老师能力的质疑就已经很难解释了:

技术过硬,教学水平高的专业人员,为何不去 ATM 互联网巨头?

根据部分从业人员的说法,少儿编程教师门槛低,哪怕是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人,经过短期培训也能上岗入职。

总而言之,K12 在线教育,乃至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仍旧大有可为,因为我们有广大的人口基数,有为了孩子不计成本的家长,有投资自己永远也不算浪费的焦虑人群。但这也是艰难的行业,如何在规范化的前提下,解决获客成本飙升,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依然是整个行业难以绕过的命题。

在资本、政策和用户的三重教育下,不知曾经泥沙俱下的在线教育行业,是会留下真金,还是落得一地鸡毛。

上一篇:在线教育:走向“口碑竞争”时代
下一篇:周枫:2020年在线教育最大的挑战不是“流量贵”而是“同质化”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