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论意蕴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3-06-03
手机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贯穿全篇,共出现了91次,创历届党代会之最;与此同时,报告首次把国家安全作为独立部分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阐述,“国家安全”共出现了29次。在这些内容中,“人民安全”却只出现了1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安全理念中也未见到“人民安全”的身影,然而,细心学习文件就会发现,它却是无处不在的。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就特别指出国家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他将人民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治理的顶层设计中,其背后彰显的人民至上世界观有着深厚的理论意蕴。

  首先,人民安全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核心要义。

  人民利益至上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人民安全理念生成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利益至上的理论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国家发展的整个进程之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重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首先就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提供更加可靠、稳固、持续高质量的安全保障。因此,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必然要求将人民安全至上突出出来,作为人民至上的基本标志。

  其次,人民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完成一切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民安全是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民安全理念生成的理论要求。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指出:“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奋斗,前提和基础是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没有和平,冲突不断甚至战火纷飞,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人民往来等都会沦为空谈。”叙利亚的十多年战乱,使这个曾经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国家”满目疮痍、生灵涂炭。反观中国近现代史,是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外敌入侵与内部战乱循环发生的不安定局面,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使人民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我们不断夯实保障人民安全的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国内,我们从各领域全方位来保障人民安全,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包括维护政治安全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粮食安全以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维护经济安全以保障人民更好发展、维护社会安全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生态安全以保障人民绿色共享,等等。在国际上,我们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从而有可能使人类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问题,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的幸福生活。

  第三,人民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遵循和创新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它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始终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贯彻人民安全的宗旨,将“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旨归,是人民安全理念生成的理论原则。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度一致,维护国家安全就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安全工作的好坏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判断标准。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好日子的前提和基础是安全。政治安全归根结底是从政治制度、政权性质、法治体系等方面维护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的最终效果是从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经济秩序等方面维护人民安全,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等安全的重要功能,是从安全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维护人民安全。由此可见,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综合体现,各个领域的安全,本质上都是该领域的人民安全。人民安全是纲,其他各方面的安全是目。

  人民安全是党力量源泉的坚实基础和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夺取政权的根本原因,也是长期执政的根本依据所在。我们必须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权益。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与马克思恩格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一脉相承、相互贯通,不仅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也更凸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立场。(纪萍萍 任健伍)

  【本文作者为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经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指导修改)

上一篇:走进肥胖患者的世界之十:针灸和按摩是如何能减肥的?
下一篇:马上开始招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校园揭牌启用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