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线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你懂吗?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题目问的比较宽泛,那么我也就意识流的写一写。

“在线教育”这四个字其实并不严谨,当人们谈论“在线教育”时,脑海里浮现出的可能是远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或者MOOC这两个本质相背的概念。
远程教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纽约大学自设广播电台,学生在家听广播+阅读教材,并把作业寄回学校打分。—— 嗯,乍看之下,居然毫无违和感...再包个邮就好评哦亲...
而如今炒得火热的MOOC,则指代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重点在于大,和放,和网。严格意义上的大放网MOOC是在2012年才确立概念,至少,确立这个词汇的。
在2012年之前,大量无码流出的“名校公开课”,比如著名的《哈佛正义课》,都可以认为是试水的作品:名校发布一定量的课堂录像,但对听众并不负责,你爱听不听,也别来找我批作业。

苹果的iTunes U借着手机热潮小火了一把,天朝也出现了不少XX公开课,福利是中文字幕。

直到2012年,互联网资本主义发扬了“神马都可以互联网思维”的革命性精神,正式盯上教育业这块肥肉。这一年也因此被纽约时报称为大放网之年(The Year of the MOOC)
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等名校在各自试水多年后,厚积而薄发,推出edX, Coursera, Udacity三巨头。仗着名门正派的威势,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这一次决定性的区别是,教学视频不再是简单的课堂录像,而大多为特别录制;作业也升级为在线的人机互动,充分挖掘互联网优势。

各大高校纷纷加盟,大家各自选边表忠谨遵带头大哥号令。
苹果表示,iTunes U为你们吆喝多年,请不要扔下我。
清华北大西南某大发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政治智慧——我才不站边呢,我两边一起加盟。。。
Khan学院等小诸侯表示,盟主我惹不起,我专攻高数123这些低级别课程还不行吗。。。
于是大家各自确立了运作模式,结束诸侯割据,开启大放网时代。

为什么要谈这些历史?
因为了解背景后你就会明白,大放网绝不是某个程序猿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创业点子,而是名门正派觊觎多年的一盘大棋。
大放网自然被各行砖家认定为前景无限(The next big thing). 思科总裁John Chambers笑而不语:老子上个世纪就说过,互联网将对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影响,而受益最大的将是教育。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短短两年时间,在2014年9月发布的互联网流量排名上,edX位居第 4336 名。

——咦等等,四千三百三十六?难道是我打开方式不对?
残酷的事实是,唱衰MOOC的声音此起彼伏。《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曾统计,MOOC的课程完成率低于7%.
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嘛~!

免费听取名校课程,对于广大网民难道没有吸引力吗?
MOOC到底为什么会低于预期?
这个话题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解答的。
我们不妨改变切入点,来讨论一个更加具体、公众更加关心,或者说,MOOC从业者最喜欢搅浑的话题:
“在线教育,到底能够替代传统教育吗?”

1. 教学方式
单以课堂而论,我暂时想不到在线教育不能胜过传统教育的地方。
想要听课的时候,我可以坐着听,躺着听,倒立着听,在跑步机上听...
遇到难懂的段落,我还能正着听,反着听,看着字幕听,换个字幕听...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英语不好了。
拜托别谈什么真人演讲更有视觉享受...你们以为看着教授的唾沫星子能够增加悟性吗?错!看着字幕效果好多了...
一言以蔽之,整个用户体验完爆传统课堂。

当然也有弊端,最直接的体现在作业方式上。
如今的在线习题,9成选择题、是非题。无它,自动阅卷尔。
稍微复杂一些的填空题,自动阅卷就搞不定。该填蒋校长的,写成常凯申了怎么办?要不要给分?
理工科还容易一些,文科就彻底没辙了,每个月不写百来页论文的也好意思称文科?百来页的谁来给你批阅?要不按字数给分?
如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让学生之间互相阅卷,扣去最高分、扣去最低分,我们的冠军是。。。这显然不够。传统教育中,与名师间的互动是重要的一环,而在线教育,只看到讲的人在上面动,听的人在下面动不动都影响不大。

这里暴露了互联网的优势与劣势,等待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突破。
但如果你认为教育行业的核心在于用户体验,不妨请继续往下读——

2. 学历文凭
这是在线教育绕不开的话题。
当我们看着一个人的文凭时,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是一个人,经过了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所以能够胜任相应的岗位,吗?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是不是上过名校的课程,就等于拿到名校的文凭呢?
如果上课有用,那还要文凭做什么?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贡献之一便是提出了筛选假设。他在自己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大学或者根本上说教育,实际意义在于通过更激烈的竞争,筛选出优秀者,为就业市场提供了一个参考机制。
当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论点,正经的教育工作者恐怕都不愿公开承认。
但是招聘单位又是怎么想的呢?那就任君想像了~~

你们以为从名校毕业很难吗?确实难,但肯定没有考进名校那么难。
名校如哈佛,每年的招生人数在2000名左右,但你丝毫不用怀疑,全世界有能力学懂哈佛的相应课程、通过哈佛的相应考核的人,恐怕是这个数字的千万倍。
当每年有2万、20万、200万的“名校毕业证”出现在招聘市场上时,这一纸文书还能保留今天的价值吗?
如此简单的问题,名校心里早就是雪亮雪亮的了。
所以他们慷慨的发放无限量的“在线证书”,却牢牢抓紧着长相差不多的“毕业证书”。
不要有非分之想,洗洗睡吧。

所谓的名校光环,本质上是一种理直气壮的偏见。
“偏 见 是 不 对 的!!!”
“——但是偏见省时间.......”
当这个光环失去“省时间”的功能时,恐怕也就失去了一半的价值。
所以,将“大型”和“开放”作为卖点的MOOC大放网,又打算如何解开这个死结呢?

3. 诚信问题
在线教育如何防作弊?
当你把MOOC当作知识载体的时候,你当然不用关心作弊问题,你只是一位光伟正的知识传播者;
但当你开始发放证书、挑战传统文凭时,诚信认证便成为了又一道绕不过的坎。
互联网上,你连对方是不是一条狗都不知道,你还谈什么防止作弊?
我就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在线考试,您知道“闭卷”两个字怎么写吗?

纽约时报也探讨过如何防作弊,并提出了几个脑洞大开的建议:
比如让学生集中到某处统一考试...(一夜回到解放前)
比如引入CIA窃听装置来监视键鼠行为...(人权帝分分钟教你做人)
还比如开发全新的远程监考系统,让摄像头盯着学生,再加上一些图像识别类的技术,进而代替人肉监考。
——听上去并非完全不可行,也有一些一本正经投身于开发的猛士。
但可惜,如果你认为没有作弊就能获得名校的认可,请你翻回去把上一段重读一遍...

从个人角度,我支持所有敢想敢做的猛士。但还是要说一句——你们也太低估广大作弊党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作...啊不是,资深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我对所有的大型在线反作弊技术,表示谨慎的不看好。

——————————
所以老夫掐指一算,在线教育的上限,势必受限于“文凭”及“作弊”这两道无法突破的壁垒。
如果哪位高人有不同看法,尤其是有信心攻破这两道壁垒的,请你不要公开打我脸,请你一定要私信我,我们一起去创业如何?

来源知乎作者:丙等星

上一篇: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而不是各种新技术
下一篇:视频很短,教育很长,在线教育迈入2.0时代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