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22届就业情况:近4成进入教育行业,超5成留沪就业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是“211 工程”、“985 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本科专业总数85个,5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届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和复杂,华东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如何?去都去向了哪些行业呢?有多少人留沪就业?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共计 9251 人。其中全日制毕业生 7624 人,占比 82.41%;非全日制毕业生 1627 人,占比 17.59%。

  

  全日制毕业生中:本科3475人、硕士3402人、博士701人,结业生包括:本科10人、硕士11人、博士25人。

  非全日制毕业生中:硕士1329人、博士12人。结业硕士286人。

  

  全日制毕业生来自31个省份,生源人数较多的省份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其中上海生源占 11.87%,江苏生源占 9.88%,浙江生源占 8.92%。

  

  二、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我校 2022 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5.37%,其中全日制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5.08%,非全日制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74%。

  

  全日制毕业生中本科人数为3485人,分布于78个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94.66%;硕士 3413 人,分布于 167 个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95.58%;博士 726人,分布于 105 个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94.77%。少数民族毕业生总数 547 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0.49%。

  

  2022 届毕业生中,5203 人去向类别为协议与合同就业,占比 71.78%。本科(非公费师范生)境内升学和境外留学合计比例为 43.66%。86.38%的硕士及91.87%的博士选择协议与合同就业。

  

  本科毕业生(非公费师范生)协议与合同就业1211人,占比38.99%,境内升学1049人占比33.77%,境外留学307人占比9.88%,灵活就业351人占比11.3%,还有186人未就业占比5.99%,另有2人自主创业。

  公费师范生协议与合同就业377人占比99.47%,另有2人境外留学(0.53%)。

  

  硕士毕业生协议与合同就业2948人,占比86.38%,境内升学175人,占比5.13%,灵活就业36人,占比2.96%,境外留学36人,占比1.05%,未就业151人,占比4.42%,自主创业2人。

  博士毕业生协议与合同就业667人,占比91.87%,灵活就业20人,占比2.75%,还有38人未就业,占比5.23%,另有1个选择自主创业。

  三、全日制毕业生去向分析

  1、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2022 届全日制毕业生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境外地区就业人数分别为4350 人(83.61%)、268 人(5.15%)、527 人(10.13%)、40 人(0.77%)、18人(0.35%)。

  

  本科生中有1207人在东部就业,309人在西部就业,58人在中部就业,12人在东北,2人去了境外。

  硕士生中有2639人东部就业,171人在西部就业,115人在中部就业,21人在东北,2人去了境外。

  博士生中有504人东部就业,47人在西部就业,95人在中部就业,7人在东北,14人去了境外。

  

  2、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

  在毕业生前往就业的省份中,上海有 2977 人,占就业人数的 57.22%。毕业生就业数量在 100 人以上的省份还有:浙江(397 人,7.63%)、广东(311 人,5.98%)、江苏(304 人,5.84%)、福建(114 人,2.19%)、四川(106 人,2.04%)、北京(105 人,2.02%)。

  东部地区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从行业来看,有 37.77%的毕业生进入教育-学历类行业(1643人),23.49%的毕业生进入信息技术行业(1022人)。金融行业占比7.84%(341人)、公共管理占比5.66%(246人)。

  

  3、毕业生主要城市分布

  毕业生就业人数排名前10的城市:上海2977人(57.22%)、深圳229人(4.4%)、杭州203人(3.9%)、苏州109人(2.09%)、北京105人(1.02%)、成都80人(1.54%)、南京72人(1.38%)、重庆71人(1.36%)、宁波67人(1.29%)、厦门64人(1.23%),共计3977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6.44%。

  

  2022 年非上海生源在上海就业人数为 2455 人,同比增加 71 人,增幅 2.98%,连续两年增加。其中,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就业人数为 630 人,同比减少 15 人,减幅 2.33%。

  4、重点区域就业分布

  长江三角洲区域

  华东师范大学共有3746 名毕业生赴长江三角洲区域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 72.00%。其中,本科 1061 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 66.81%,硕士 2244 人,占硕士就业总人数的 66.12%,博士 441 人,占博士就业总人数的 76.12%。从行业上看,有1297 人选择进入教育-学历类行业,在赴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就业人数中占 34.62%,932 人进入信息技术行业,占 24.88%,318 人进入金融行业,占 8.49%,202 人进入公共管理行业,占 5.39%,201 人进入生物化工医药,占 5.37%。

  

  粤港澳大湾区

  2022 届毕业生中共有 308 人赴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5.92%,同比增加 122%(169 人)。其中,本科 58 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 3.65%,硕士 223 人,占硕士就业总人数的 7.56%,博士 27 人,占博士就业总人数的 4.05%。从行业上看,有 211 人选择进入教育-学历类行业,在赴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人数中占 68.51%,46 人选择进入信息技术行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

  2022 届毕业生中赴京津冀地区就业共有 136 人,占就业总人数的 2.61%。其中,本科 31 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 1.95%,硕士 80 人,占硕士就业总人数的 2.71%,博士 25 人,占博士就业总人数的 3.75%。从行业上看,有 36 人选择进入教育-学历类行业,在赴京津冀地区的就业人数中占 26.47%,33 人选择进入信息技术行业,占 24.26%;14 人选择进入公共管理行业,占 10.29%。

  

  长江经济带

  2022 届毕业生共有4115人赴长江经济带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 79.09%。其中,本科 1214 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 76.45%,硕士 2409 人,占硕士就业总人数的 81.72%,博士 492 人,占博士就业总人数的 73.76%。从行业上看,有1513 人选择进入教育-学历类行业,在赴长江经济带就业人数中占 36.77%,948人选择进入信息技术行业,占 23.03%,324 人选择进入金融行业,占 7.87%。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

  2022 届毕业生共有 4227 名毕业生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 81.24%。其中,本科 1383 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 87.09%,硕士 2411 人,占硕士就业总人数的 81.78%,博士 433 人占博士就业总人数的 64.92%。从行业上看,有 1672 人选择进入教育-学历类行业,在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就业人数中占 39.56%,964 人选择进入信息技术行业,占 22.81%,324 人选择进入金融行业,占 7.67%。

  

  四、就业行业分析

  2022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前三:教育-学历类行业2220人,占比 42.67%,其次为信息技术行业1050人,占比为 20.18%,金融357人,占比6.86%。

  

  本科生(非师范类)就业行业前三:教育-学历类行业305人,占比 25.19%,其次为信息技术行业296人,占比为 24.44%,金融111人,占比9.17%。

  

  硕士毕业就业行业前三:教育-学历类行业1060人,占比 35.96%,其次为信息技术行业718人,占比为 24.36%,公共管理 261人,占比8.85%。

  

  博士毕业就业行业前三:教育-学历类行业479人,占比 71.81%,生物化工医药66人,占比9.9%,信息技术36人,占比5.4%。

  

  五、升学情况 分析

  2022 届毕业生境内升学人数为 1224 人,与 2021 届保持一致;境外留学人数 345 人,同比减少 13 人。

  1、境内升学

  2022 届毕业生中境内升学共 1224 人,其中 1124 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960人、硕士164人),45 人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1 人进入中国科学院(本科19人、硕士2人),691人进入本校继续 深造(本科601人、硕士90人)。

  

  304人进入C9高校,占升学毕业生的24.84%。录取人数前5 的学校:复旦大学108人(本科90人、硕士18人)、上海交通大学76人(本科70人、硕士6人),北京大学33人(本科29人、硕士4人)、南京大学30人(本科25人、硕士5人)、浙江 大学30人(本科25人、硕士5人)。

  

  2、出国(境)留学

  2022 届毕业生有 345 人选择境外留学,留学人数较多的国家(地区)分别是英国(93 人,26.96%)、中国香港(81 人,23.48%)、美国(60 人,17.39%)。

  境外留学的毕业生有 159 人进入 202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50 强高校,占比 46.09%,同比增加 20 人,其中本科 155 人,硕士 4 人;有 261 人进入排名 200 强高校,占比 75.65%。

  

  留学人数较多的学校:香港大学27人(本科27人)、香港中文大学24人(本科23人、硕士1人)、伦敦大学学院23人(本科23人)、新加坡国立大学19人(本科18人、硕士1人)、哥伦比亚大学10人(本科10人)。

  

  六、未就业分析

  2022 届毕业生中共有 375 名同学未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 4.92%。其中,3.23%的毕业生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1.69%的毕业生暂无就业意愿选择不就业。

  

  七、特色去向分析

  1、教育-学历类行业

  华东师范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共有 2220 名进入教育-学历类行业,占比 42.67%。从就业单位类别上看,本科、硕士主要在中学就业,博士则集中在高校就业。从就业地域分布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人数分别为 860、211、209、187,分别占本行业总人数的 38.74%、9.50%、9.41%、8.42%。

  本科生有368人进入高中、168人进入初中、53人进入小学,硕士生491人进入 高中,292人进入 初中,128人进入 高校。博士生464人进入 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工作的 2022 届毕业生有 625 人,其中博士 464 人,硕士 128 人。在这些毕业生中,有 260 人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就业,博士有191 人,占博士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就业人数的 41.16%。

  2、选调生

  2022 年,华东师范大学选调生就业人数为 122 人,分布在 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本科 19 人,硕士 97 人,博士 6 人。人数较多的省份有:上海29人、四川11人、贵州11 人、浙江 11人。

  

  3、重点企业

  华东师范大学 2022 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职的共有 2487 人,同比增加 116 人。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13的有 568 人,占企业就职总人数的 22.84%,同比增幅近四成。

  就业人数超过20人的500强企业有:阿里巴巴75人、华为46人、腾讯34人、中国电信32人、英特尔26人、上海汽车24人、中国建筑22人、兴业 银行22人、招商银行20人。

  

  2022 届毕业生中有 1050 人进入信息技术行业,比去年增加 207 人,就业人数超过10人的非世界500强单位有:字节跳动64人、美团33人、哔哩哔哩33人、携程24人、拼多多16人、中芯国际12人、中兴通讯10人、超微半导体10人。

  

  2022届毕业生有43人赴中国航天科技、国家电网、中国电子科技、中国石化、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兵器装备、中国船舶、中国电力建设、中国能源建设、中国石油、中国铁路、中国兵器工业、中国电子信息、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天科工、中国核工业、中国石油化工、中国铁建、中国稀土、中国中铁等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电网、军工、交通、制造领域就业。

  截至 10 月 31 日,华东师范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 95.37%,其中全日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 95.08%,非全日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 96.74%。#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数据来自华东师范大学2022届就业质量报告,仅摘取了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情况。本文仅供参考,全文请登录学校官网查看,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届毕业生超四成西部就业,本科升学率46.81%

  吉林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32.05%留在东北,27.85%去了华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2毕业生超7成留浙就业,考研率36.62%创新高

  西安交通大学2022就业质量:超4成留陕工作,本科升学率65.06%

  上海交通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情况简介,超6成留沪工作

  举报/反馈

上一篇:从《三国演义》中感悟做事方法 来听管理学博士“说三国 论决策”
下一篇:什么是公办大学?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