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语文下下册,期末考试阅读理解精讲:《木江台》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本篇文章构成:1.文章阅读 2.文章题目 3.题目分析 4.参考答案主要运用阅读理解答题公式:1、概括梳理文章的内容 2.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 3.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4.句子的含义 5 线索的作用

  01【文章阅读】

  木江台

  ①这片土地,像嵌入我肌肉里的痛,时不时在夜里把我拽醒。

  ②登上距离山脚500余米的山顶,时光回溯到50年前。父辈们硬是凭着战天斗地的精神,用雄浑的呐喊唤醒沉寂,用双手搬走石头,柴刀伐倒树木,锄头掘开脊梁,把荆棘和莽林开垦成50余亩散发黄泥腥香的耕地。父辈们把梦想的种子蘸着凛冽的山风,种在了更接近太阳的地方。

  ③这片有着50余亩耕地的缓坡就叫木江台,为什么叫木江台已无从考证。缓坡上的时光像书一页一页地打开。父辈们交付汗水,用喘息捂热层层梯土,用骨骼书写着荒山上的绿黄荣枯,他们付出大半生的时光,只为了从土里获取果腹的玉米、土豆和辣椒。

  ④木江台,是父辈们一生的战场。献祭一生的心血,战利品便是一茬茬饱含阳光和汗水的粮食,以及吮吸着泥土的钙质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⑤时间就像木江台上空的流云,变幻着季节的颜色,倏忽间就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6岁的小脚丫第一次踩在木江台陌生而新鲜的土地上时,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好奇?惶恐?向往?温厚而敦实的泥土,举着露珠的草茎,土坎上怒放的野棉花,还有那瘦小而倔强的玉米苗,尽情展示着这片土地的热情和无限可能。土地的内涵,需要用手去触摸,用灵魂去聆听。

  ⑥我只想用简单和直觉去感受这片土地。放牛、割草、撬野地瓜、摘山果,享受着大山慷慨的赐予。泥泞中的摸爬、雨雾中的找寻、烈日下禾苗的干渴无助,则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无奈的一面,要想获得好的收成,只能更加精耕细耘、小心呵护。即使拔出土里的一株杂草,也是向土地表达虔诚的一种方式。

  ⑦在木江台,我在黄土地上种下劳动的因子,从乡民们黝黑的脸、长茧的手掌中找寻成长的钙质。像玉米苗瘦弱枯黄的童年,在土层深处汲取营养,在风雷声中谛听远方。

  ⑧十四五岁,正是拔节长苗的年龄,是树,就要迎接风雨;是男儿,就要分担父母的艰辛。

  ⑨暑假一到,便挑着农具跟着母亲沿着之字形的山路爬上木江台,这不是旅游,这是到自家的包谷地里刨土豆。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坝上的水稻刚刚孕花,家里的粮仓已经见底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土豆接济,直到水稻收获。流火的七月,正午的太阳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玉米林里像蒸笼。母亲弓着腰挥着锄头,尽量避免碰着玉米叶,小心地挖出土垄里的土豆。我蹲在垄上,捡拾着大大小小的土豆,抹去土豆身上的老泥,装进小竹筐里。直到把母亲的背篼和我的挑子装满。挖满挑子时已是夕阳西下,放眼四望,山脚下炊烟四起,饥饿和无力感顿时涌上心头,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母亲咕隆咕隆灌了一气水,笑眯眯地说,“刚干第一天就怕了?等会儿挑着担子下山才难呢。男子汉嘛,就是一锄一锄挖出来的,一挑挑担出来的。看看村子里,哪个娃儿拈轻怕重过?挑起来,回家!”

  ⑩我咬着牙挑起百斤的土豆,踉踉跄跄,一步三摇,歇了够十回,总算回到了家中。扔下挑子,喘着粗气,只觉四肢酸疼无力。我生平第一次体验到:劳动真累,农民真苦。进而想到父辈们脸朝黄土背朝天干了大半辈子,那是怎样刻骨铭心的体验啊!躬耕黄土的乡民们,就像忙碌的蚂蚁,卑微而辛劳,为了一家人的食物而付出自己的一生,最后成为一抔黄土。平凡中的伟大,属于农民。

  这个暑假,烈日下的劳作帮我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担当。稚嫩的肩膀,像黄土地一样慢慢变宽变厚。

  难道我就这样像父辈们一样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这片黄土地,再把接力棒交给我的下一代吗?

  “我不想你在黄土地上拴一辈子,重复我的老路!走出大山,才是好的出路。”父亲一脸严肃。

  于是我立志,苦读,尝试眺望远方。17岁那年,我考上了遵义师范学校,按父亲的话说是“终于跳出农门了”,“是吃皇粮的人了”。告别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顿时觉得身子和心灵变得轻灵起来。但我知道,我的根扎在木江台的那片土地,繁华的都市让我轻灵但不会让我轻飘。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帮父母干上几天农活,闻闻泥土的味道,筋骨才兴奋,心灵才舒坦。即使教书的日子,我也要抽空爬上木江台,看看那里的草和庄稼,享受片刻如植物般的自由呼吸。但我知道,我离木江台是渐行渐远了。

  木江台,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还原成山坡最初的模样。枯槁的草木像父辈们忧伤的岁月,干裂的土地像父辈们披星戴月的执着与守望,我依然如老树一样,眷恋着遥远的故乡。

  就让它盛放在我的梦里,也好。

  02【文章问题】

  1.本文围绕木江台写了四件事,请通读全文,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①父辈们用心血开垦土地,获取果腹的食物;

  ②

  ③

  ④我考上师范也常回家乡,享受自由空气。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父辈们把梦想的种子蘸着凛冽的山风,种在了更接近太阳的地方。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我咬着牙挑起近百斤的土豆,踉踉跄跄,一步三摇,歇了够十回,总算回到了家中。扔下挑子,喘着粗气,只觉四肢酸疼无力。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

  木江台,是父辈们一生的战场。献祭一生的心血,战利品便是一茬茬饱含阳光和汗水的粮食,以及吮吸着泥土的钙质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木江台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03【问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找到相关段落,再仿照示例的句式进行概括。“父辈们用心血开垦土地,获取果腹的食物”对应文章前三段,“我考上师范也常回家乡,享受自由空气”对应文章最后三段。第②空可由第④至⑦段内容进行概括,根据“我6岁的小脚丫第一次踩在木江台陌生而新鲜的土地上时,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我只想用简单和直觉去感受这片土地”“在木江台,我在黄土地上种下劳动的因子,从乡民们黝黑的脸、长茧的手掌中找寻成长的钙质”等语句可概括为:“我”在童年用简单和直觉感受这片土地,种下劳动的因子。第③空可由第⑧至段内容进行概括,根据“暑假一到,便挑着农具跟着母亲沿着之字形的山路爬上木江台,这不是旅游,这是到自家的包谷地里刨土豆”“我生平第一次体验到:劳动真累,农民真苦”“这个暑假,烈日下的劳作帮我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担当”等语句可概括为:“我”在暑假刨土豆,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担当。

  2.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第①题,“蘸着”使语言表达很生动,写父辈们在凛冽的山风中辛苦劳动的情形,流露出对父辈们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赞美之情。第②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咬着牙”“踉踉跄跄,一步三摇”“扔下挑子,喘着粗气”是动作描写,写出“我”挑土豆的艰难,引出“我生平第一次体验到:劳动真累,农民真苦”的感受。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尤其注意上下文内容。由“父辈们交付汗水,用喘息捂热层层梯土,用骨骼书写着荒山上的绿黄荣枯,他们付出大半生的时光,只为了从土里获取果腹的玉米、土豆和辣椒”可知,“木江台,是父辈们一生的战场”用比喻的手法写父辈们在木江台劳动、收获。“献祭一生的心血,战利品便是一茬茬饱含阳光和汗水的粮食”既有对父辈们的勤劳品质的赞美,也有对木江台为人们奉献粮食的感恩之情。“以及吮吸着泥土的钙质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引出下文“我6岁的小脚丫第一次踩在木江台陌生而新鲜的土地上时,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的内容。

  4.本题考查重要物象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由“木江台,是父辈们一生的战场。献祭一生的心血,战利品便是一茬茬饱含阳光和汗水的粮食,以及吮吸着泥土的钙质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可知,作者通过木江台,表达了对父辈们奋斗精神的赞美,对木江台为人们奉献粮食的感恩之情。由“在木江台,我在黄土地上种下劳动的因子,从乡民们黝黑的脸、长茧的手掌中找寻成长的钙质”“这个暑假,烈日下的劳作帮我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担当”等语句可知,木江台使“我”种下劳动的因子,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担当,获得了成长。由“难道我就这样像父辈们一样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这片黄土地,再把接力棒交给我的下一代吗”“于是我立志,苦读,尝试眺望远方”可知,木江台使“我”决心走出大山。由“但我知道,我的根扎在木江台的那片土地,繁华的都市让我轻灵但不会让我轻飘”“即使教书的日子,我也要抽空爬上木江台,看看那里的草和庄稼,享受片刻如植物般的自由呼吸。但我知道,我离木江台是渐行渐远了”可知,木江台使“我”思乡,让“我”感受到自由,也让“我”感到故乡的远离。由文首“这片土地,像嵌入我肌肉里的痛,时不时在夜里把我拽醒”和文末“枯槁的草木像父辈们忧伤的岁月,干裂的土地像父辈们披星戴月的执着与守望”可知,木江台承载着“我”对父辈们艰苦岁月的忧伤之情。总之,作者通过木江台这一形象,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表达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木江台贯穿全文,将各种材料组织在一起,是文章的线索。

  【参考答案】

  1.“我”在童年用简单和直觉感受这片土地,种下劳动的因子。

  “我”在暑假刨土豆,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担当。

  2.(1)“蘸着”生动地写出父辈们在凛冽的山风中劳动的情形,表达了对父辈们不畏艰苦、辛勤劳作,追求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2)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我”挑土豆回家的艰难,引出“我”对劳动艰辛的感慨。

  3.这一句以比喻手法写父辈们在木江台劳动、收获,既表达了对父辈们勤劳品质的赞美,又表达了对木江台为人们奉献粮食的感恩。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在木江台劳动的内容。

  4.内容上,作者通过木江台的形象抒发了复杂多样的情感,表达了文章主旨。这些情感,有对父辈们奋斗精神的赞美,有对木江台为人们奉献粮食的感恩,有“我”种下劳动的因子和获得成长的欣慰,有改变命运的决心,有对故乡的思念,有对自由的向往,有与故乡渐行渐远的伤感,有对父辈们艰苦岁月的忧伤。结构上,木江台将全文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文章线索。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新鲜出炉,各大学科排名
下一篇:北大博导遭学生嫌弃,只因第一学历是双非,网友:学历歧视何时休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