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考公,也许不是因为穷,现实很“直白”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考公,考编,进大厂,去国企这些承包了不少毕业生,对优质工作的向往。也有不少学生都考上研究生了,最后在考公的时候,成功上岸,放弃了继续读研。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放弃并不会让人觉得可惜。每年这样做的学生都不在少数,考公大军也在逐年增加,实力不断增强。

  可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身边在体制内的朋友,一般都是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朋友,有在体制内的,但是数量不多,同学们想过其中缘由吗?

  

  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考公得比较少,不单是因为穷,现实很“直白”

  首先:专业选得不对

  这个是高中毕业之后的事情,高考之后选专业,一些家境不是很好,或者没怎么读过书的家长,是帮不上忙的。

  学生自己也拿不准主意,考虑不到考公的问题。大学专业选得很冷门,毕业之后只能去报考三不限岗位,竞争压力太大,上岸难度高。

  

  其次:没有早做准备

  一些官二代或者富二代,都是家里给规划好了生活。目标清晰明确,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准备考公的事情,比如入党,做班干部,准备竞选选调生。

  这些学生准备时间长且充分,而有些学生没有人指点,都靠自己摸索,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甚至可能因为准备不充分,心理自卑到连报考的勇气都没有。

  

  再次:对体制内有误解

  有部分学生认为考公一定要考关系,没有关系进不去。而自己穷,没有人脉,肯定是进不去的。其实考公体制是很公平的,不要想当然地去妖魔化。

  如果有同学看到考公时候,有不公平的待遇,在现在这么发达的时代,可以为自己发声。官二代,富二代进体制内的比例高,是因为准备充分,能付得起时间成本。

  

  最后:时间成本

  考公其实时间成本很高,不一定能一次上岸。多数家庭贫困的学生,上大学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任务,毕业之后,养家的担子就在你的身上。

  大学都毕业了,还要在家一年两年的备考,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接受的。而且就算部分家长能接受,家里情况也不允许。

  

  公务员薪资其实并不高,小城市更低。对于不少穷人家的学生来讲,除了时间成本之外,赚的钱也不够家里的开销。

  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就没有这份烦恼,赚的钱就是自己的零花钱,不需要贴补家里。这部分因素在男生身上,体现得更多。

  虽说男女平等,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是男人主外。家底薄的情况下,体制内的工作,根本不能满足生活,这也是很多体制内的岗位,女生数量要明显更多的原因。

  

  那既然这样,穷人家的孩子,还有必要考公吗?

  我们看到了这么多原因和阻碍,那穷人家的孩子,还要不要考公呢?其实这一点要看学生的专业,以及学校等级。

  专业:如果学生选择的是高薪专业,像医生,互联网体系,金融等等,变现比较容易。毕业之后薪资待遇很高,可以考虑不去考公。

  

  如果学生的专业比较普通,毕业之后打听一下学长,如果也就是几千的水平。就要努力去考公了,虽然公务员薪资待遇也差不多,但是安稳。

  除此之外,公务员岗位晋升制度和发展制度比较完善。薪资不高待遇好,在小城市买房是没有问题的,退休之后的待遇也更好,整体性价比很高。

  等级:如果学生是985名校,或者名校研究生就可以给自己谋得更好的发展。名校好专业的学生,月薪几万很正常,整体待遇都要比公务员好。

  

  如果学生是普通大学毕业,考公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是按照现在的晋升制度和体系,想要晋升,在职读研提升学历,是个必经之路。

  好了,这些大体上就是对于公务员报考的一些建议。同学们要结合上面说到的原因,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想要报考公务员的同学,高考之后专业选择法律,中文,管理,计算机类的,可选择的岗位比较多。

  

  在大学期间积极入党,好好表现,有选调生可以报考。之后的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参军等都可以成为考公的垫脚石。

  大学时期好好努力,争取一次性上岸,缩短时间成本。未来有考公打算的同学们,抓紧时间准备吧!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上海东海学院灵异事件:白骨索命的灵异传说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