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创新!武大2023研究生开学典礼来啦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原创 欢迎新主人的 武汉大学 收录于合集#武汉大学 897 个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 25 个 #研究生 1 个

  昨天,一场全程高燃的

  武大本科生开学典礼让无数人感叹“此生不悔入珞珈”

  今天,属于9311名

  2023级研究生新生的开学典礼

  将热血与激情延续

  这专属的仪式感

  为与珞珈一“研”为定的你

  拉开了“研途”的大幕

  潜心学术,不断钻研

  不负时代,不负年华

  青春之歌,燃爆全场!

  青春旋律跃动在典礼现场

  是遇到挫折不低头服输的《倔强》

  是勇于探索的《我的未来式》

  也许你也是平凡的《无名之辈》

  但也有《向云端》的豪情和决心

  《New boy》,最酷!

  大屏幕上,学号滚动起来

  3位幸运的同学出现啦

  他们的故事里

  有各自不同的精彩

  更有对百卅珞珈相同的祝福

  第一次听到彝族语言的你

  是否也收获了一份惊喜?!

  “何其有幸,与共荣光,

  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深蓝范式乐队

  用一首改编版《歌唱祖国》

  唱出不一样的爱国情

  巨幅国旗在现场徐徐展开

  没错!此时的全场大合唱

  太!燃!啦!

  77天后

  武大将迎来130岁生日

  2023级研究生新生中

  有25位同学与武大同一天庆生

  学校为他们送上了定制款校徽

  背面刻上了姓名和学号

  是谁心里大喊:“羡慕!”

  在庄严的典礼现场

  全体新生佩戴白底红字的校徽

  从这一刻起

  正式成为光荣的武大人

  国歌声响,全体起立

  用最真挚的情感

  唱出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用最深情的歌声

  表达对新生活的无限希望

  ▲党委副书记屈文谦主持典礼

  他们在错位时空中相遇

  共同探索建设家国的路

  用手中笔描绘心中梦想

  用脚下步踏平前途荆棘

  时代的问卷

  用满腔热血

  和一以贯之的努力应答

  才能经得起祖国和人民的审阅

  青年立志,勇毅前行

  我们身处什么样的时代?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我们?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何为?

  法学院苏金远教授

  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发言愿2023级所有研究生

  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

  以坚韧和创新勇攀高峰

  勇担时代使命,奋斗创新成才

  尊敬的黄书记、张校长,各位领导、同事,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深感荣幸。首先,我想祝贺并欢迎武汉大学2023级研究生在珞珈山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在此,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些心得,提一些期许。

  一、我们身处什么样的时代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民族有5000年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闭关锁国一度让我们落后挨打。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成就虽斐然,形势却严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空前激烈,中国被一些国家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印太战略”、“南海仲裁案”、贸易战、科技战等遏制行动接踵而至。

  未来多挑战,前景仍乐观。中国的经济总体向好,社会基本安定,自主创新加速,世界格局东升西降的整体趋势不可逆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定能够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二、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我们

  当前,中国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座的同学们将成为这一千秋基业的主力军,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此,《武汉大学章程》有很好的凝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怀、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同学们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远大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这个事业之中。都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这要求我们不骄不躁,不畏艰难。我相信大家都怀揣远大理想抱负来到武大,但要提醒各位未来几年不会一片坦途。我博士阶段才开始学习研究国际法,本硕专业都不是法学,体验过跨一级学科所必经的“焚膏继晷”。但我想告诉大家,倘若胸怀远大志向并对专业足够热爱,困难不会成为进步的障碍。

  厚植家国情怀、谋求人类福祉。这根植于每一位武大人的内心深处。1946年,美、中、英、苏等国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名教书先生临危赴命,作为该庭法官中唯一的中国人,与日本右翼势力展开旷日持久的激烈交锋,对日本战犯的定罪量刑作出突出贡献,他就是武汉大学国际法教授梅汝璈。最近,武汉大学首部自制电影《朱英国》上映,生动讲述了朱院士50余年往返于田野、实验室和三尺讲堂,从一个寒门子弟成长为杰出杂交水稻科学家的感人故事。他培育的“红莲型”杂交稻在全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超过1亿亩,不仅惠及5亿中国农民,而且已经造福世界人民。

  勇于创新,敢于斗争。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同学们接下来要选定专业研究方向,探索未知问题,取得突破,对标的是国内和国际同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014-2015年,我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航空法与外空法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应邀参加该所主持的《适用于外空军事利用的国际法手册》编纂,与欧美军队律师进行了三年谈判。谈判进行到“在轨卫星损害赔偿责任”条款时,有专家称中国2007年击落本国失效卫星产生的碎片若击中他国卫星,中国应负赔偿责任。我提出三点反对意见:一是手册编纂类似于立法工作,诸君推崇三权分立,为何在此既立法又司法;二是在轨卫星损害赔偿责任依法应以过错为前提,中国击落本国失效卫星,过错岂能匆忙论断;三是为何对美苏冷战时期的反卫星试验只字不提。最终,专家同意删除相关表述。

  三、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何为

  同学们,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勇担时代使命、奋斗创新成才,不仅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且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希望同学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对于接下来几年的学习研究,我有三点具体建议:

  充分利用广阔的成长舞台。随着“人才强国”战略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国际交流机会不断增多。今年是武汉大学“学科建设年”,学校一方面以基础学科为主导,注重原始创新,另一方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在研究生层面上,已经启动“基础学科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这些都为同学们成才提供了充裕的条件。学有所用、劳有所获,这是人才大有可为的年代。今年,我指导的一位留学生取得博士学位,我鼓励他回国服务,他无奈说道“我的国家局势动荡,回去不仅无用武之地,反而会生疏了研究能力。”再看看国内,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会陆续收到科研合作单位的优秀毕业生推荐请求。如此对比,我们难道不是生在最好的年代。

  借力德才兼备的导师团队。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是同学们成才的引路人。有同学问,研究生应该如何与导师沟通?我想说的是,导师实属正常人类,在尊敬师长的基本前提下,同学们大可主动与导师沟通。有研究思路时,和他讨论,及时纠偏;想不出研究思路时,也和他讨论,寻求启发。我的博士生毕业评了副高,还时常找我讨论论文框架和课题申报书,同学们都调侃我“培养博士还包售后”。

  锻造坚韧有力的个人品质。前面已经提到要志存高远、有家国情怀,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要潜心研究、取得突破。在此还想补充两点:一是以专业精神对待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同学们的大小论文都将“永载史册”,要经得住检验,因此请务必以最负责任的态度完成;二是以适当的方式排解压力,读研攻博,压力自不会少,良好的兴趣习惯可以帮助大家保持定力,学术长青。

  以上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共勉。最后衷心祝愿你们未来几年在珞珈山身心健康、学有所成。谢谢大家!

  做珞珈学脉的传承者

  做学术研究的耕耘者

  做学术道德的捍卫者

  做学术创新的探索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

  带领全体研究生新生

  进行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宣誓

  4位在校生代表

  从自强、弘毅、求是、拓新4个角度

  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故事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级硕士研究生侯树洋

  讲述了自己如何成长为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经历

  自信自强,挺膺担当

  大家好,我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级硕士生侯树洋。

  我出生在河南洛阳这片黄土地,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一名沐浴在家乡父老乡邻关怀下的留守儿童,到珞珈山世界一流学科的一名研究生。沐浴过阳光,我也想成为一束光。我扎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卢氏县支教,立志用所学反哺家乡。我发挥专业特长,利用遥感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村镇级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评估方法,大大提高了政府相关政策调整的时效性,让乡邻更加快捷地感受乡村振兴的日新月异。

  自强是努力向上,也是奋发进取。珞珈山为我的摄影梦插上了翅膀,在这里,我结合自身特长创业并服务校园师生,签约视觉中国、图虫图库等多家摄影平台,与校内五名小伙伴一同自主创业,创办摄影工作室,为央视新闻、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武汉大学官方平台供图,累计阅读量超500w+。此外,我独立掌握照片直播技术,为累计上千名师生记录下12万余张影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个月底,我有幸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称号,这是激励,更是鞭策。未来,我会将武大教会我的“自强”传递给更多人,做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哲学学院2020级博士生张昊

  是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团长

  把马克思主义讲得有

  “青年味”“学科味”“生活味”

  “理论味”“实践味”

  她有着丰富的经验

  做弘毅之士,追强国之梦

  大家好,我是哲学学院2020级博士生张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013年,作为武大萌新的我踏入了校园,也曾迷茫不知何为“弘毅”,更不知道渺小如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武汉大学是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阵地,从李达老校长重建武大哲学系,到陶德麟等哲学家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一代代武大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传统发扬光大。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弘毅”之道便是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学科使命。

  作为第五届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团长,我与33位志同道合的博士生伙伴一起,打磨有“青年味”“学科味”“生活味”“理论味”“实践味”的宣讲课,累计获得了超过350万人次的关注。我们中,有生科院的博士生挽起裤腿在水稻田里宣讲,有化学院的同学将购买电动车时选锂电池还是铅酸蓄电池的选择题搬上宣讲台,也有电气的小伙伴给大家讲述高空女飞人的故事……有人把故事讲到科研现场,有人把故事送去基层一线。而我作为一名东北人,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故事相结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讲出同学们愿意听、听得懂、听不够的宣讲,被同学们称为“宣讲界的脱口秀达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应以专业为基石,担弘毅之责,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做弘毅之士,追强国之梦,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级硕士生张依然是武大辩论队的一员

  “真理未必会越辩越明

  但是一定会越辩越宽,越辩越深”

  这是她对辩论的理解

  更是武大学子科研的态度

  博学慎思,明辨求是

  大家好!我是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生张依然。

  《汉书》有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努力探索知识,追求真理一直是刻在武大人骨子里的精神。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求是之路是辩论,武大的辩论历史悠久,底蕴浓厚,武大辩论队是全国唯一两次夺得华语辩论赛最高荣誉——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的队伍。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中,我作为四辩全程参加了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的五轮赛程,为母校捧得国际冠军。小组赛阶段我们需要准备同一个辩题的双持,就是要同时准备好正、反两个观点的比赛。辩题是“留学在外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是不是孝道”,比赛中,下午我们作为反方批判“报喜不报忧”,晚上我们又作为正方振臂高呼应该“报喜不报忧”。虽然结果双胜出线,但是准备过程是艰辛的,因为不断攻击别人恰恰是攻击另一个持方的自己,左右互搏确实很难,但也恰恰是这种视角的切换,让我们挑战固有认知,跳出思维茧房,反思自身局限,不断探求真理。

  真理未必会越辩越明,但是一定会越辩越宽,越辩越深,科研亦是如此。博学才能求知,探索才能得到规律。《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研究生,我们当珍惜珞珈读书好时光,努力锻造清醒理智且思辨求真的头脑,走出深思熟虑并坚持求是的道路。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2021级博士生曹光晖

  两个多月前刚刚上了武大官微

  他作为共同第一作者

  在国际顶刊《Nature》上发表纳米合金材料的研究论文

  他的目标是做出

  “有趣、迟早有用的科研”

  开拓进取,矢志创新

  大家好,我是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1级博士生曹光辉。

  两个多月前,我上了一次官微。我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是一篇关于纳米合金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金通常只包含一两种元素,比如钢就是由铁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如果往合金中加入五种甚至是十五种不同元素,会怎么样呢?在导师付磊教授的指导下,我致力于纳米尺度下新型合金材料的研究。让多种元素均匀地融入一个纳米级颗粒中,通常需要极为严苛的实验条件,比如高达2000多摄氏度的反应温度,而这不利于某些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于独特的液态金属反应体系。液态金属可以在近乎室温下流动和合金化。我们团队创新地提出了液态金属辅助合成方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就可以制备得到多种元素组成的合金,这种独特的合金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同时也可以用于分解水制取氢气的能源转换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我的导师曾教导我们做“有趣、迟早有用的科研”,我将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细心、耐心的人,做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争做拓新者,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巍巍珞珈 百卅武大

  矢志奋斗 强国有我”

  是在场每一位武大人的郑重承诺

  百卅之约,一“研”为定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2023级直博生张茂林

  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他眼中的“研途”

  是怀揣着“大爱”

  勇于“担当”,积极“探索”

  赓续珞珈百卅芳华,书写时代青春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直博生张茂林,很荣幸作为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10个月前,经过考核,我成功“续约”珞珈山,成为一名准博士生。今天,作为一名不太新的珞珈新人,即将在这里开启又一段新的旅程。我时常在思考,这应当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我想这应当是一段充满“大爱”的旅程。

  三个月前的毕业典礼上,张平文校长寄语毕业生要“以大爱担当重任”。何为大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作为研究生,我们要将“大爱”融入到我们的研究中,为国家、为人民做研究。

  “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桂希恩教授的颁奖词。从发现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村”并数十次深入高发区到揭示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从帮助千余例其他医院拒绝诊治的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到将患者接到家中同吃同住。桂教授用“大爱”为艾滋病人争取生存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研途新力量,我们也当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用“大爱”照亮科研报国的这段旅程,为祖国、为人民勇攀科学高峰。

  我想这还应当是一段坚定“探索”的旅程。

  约翰·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曾说,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有主意的人。科研也是如此,纵观有所成就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坚定的探索。科学研究不缺少想法,但又有多少人以坚定待之?

  两年前我有幸与张祖勋院士面对面交流,听他讲述科研之旅。“全自动化数字测图”是当时国内外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构想,而张院士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了十四年。最开始实验数据的输入只能一个点一个点人工记录,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换来了软件包的诞生。不满足的张院士朝着“做出能够实际应用的产品”继续探索,最终打造出了VirtuoZo系统,实现了测图自动化,是摄影测量从理论到实践最彻底的革命。如今86岁高龄的他荣誉等身,但探索的脚步仍未停止,我们会经常看到他随身携带电脑,随时将自己的想法编程验证。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探索,要啃得动硬骨头,坐得住冷板凳,做得出大学问。

  我想这还应当是一段矢志“担当”的旅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而在座的我们,正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

  今年5月21日,“珞珈二号01星”随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入轨。这是武大牵头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四星”,也是由教授与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甚至本科生共同研制的卫星。它是国际首颗集遥感成像、气象探测、水利应用于一体的卫星,可以检测流域水体速度、流量、面积等多种水利要素,在今年我国北方洪涝灾害评估中贡献了武大智慧与武大力量。

  在典礼开头的主题宣传片中,何光存老师说,“有些研究,它需要我们”。是的,我们要在需要我们的研究中矢志担当,实学实干、埋头苦干,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坚持“四个面向”,在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旅程中展现武大研究生的担当。

  佩戴上校徽,庄重的学术诚信宣誓后,我们正式踏入研途。面对新的旅程,愿我们以“大爱”为指引,以“探索”为根基,以“担当”为使命,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共同书写在珞珈山下的研途华章。

  谢谢大家!

  校长张平文院士

  从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篇

  勉励新生“在创新链条上找准定位”

  要以好奇心驱动创新热情

  要在大胆质疑中培养批判思维

  要在求真求实中涵养扎实学风

  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

  高层次创新人才

  在创新链条上找准定位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卓尔体育馆,隆重举行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今年进入武汉大学学习深造的全体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最近,华为推出新款手机Mate60 Pro引发全球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中国一家极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华为用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奋力突破美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和全方位极限打压,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令国人为之骄傲的成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今天在座的每一位研究生,都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应主动担负起学术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大任。

  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此外,研究生也是推动学术创新的有生力量。作为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武汉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秉承质量和创新两大主题,始终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研究生要做到德才兼备,一方面,需要你们仰望星空,树立崇高理想,在追求高深学问的同时,注重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涵养道德品质,把个人价值置于国家民族发展大局中思考,大力弘扬武大人代代相传的学术报国精神;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结合自己的学术基础和研究兴趣,选择好研究方向,规划好发展路径,制定好课程计划,在广袤的学术海洋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研”,显著特征在于“创”。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和社会变革进步的强大引擎。在科技创新链条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处的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因而,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的使命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学术型研究生要侧重于基础研究创新。基础研究处于创新链条的起始端,是科研探索的源头,是建设科技大厦的“地基”。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放眼世界,我们的基础研究整体上还没有达到领先水平,原始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作为基础研究的后备军,你们要把武大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转化为成才优势,着力夯实理论基础、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瞄准世界学术前沿深入钻研探究,努力产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专业型研究生要瞄准国家战略与应用创新。应用研究处于创新链条的中高端,为基础研究提供可能的应用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是科技大厦的主体结构。当前,我国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的自给率较低,高端专用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势在必行。作为科技创新的后备军,你们要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应用创新能力,努力推动新技术突破、催生新产业变革、引领新业态诞生。

  同学们,尽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发展目标不同、培养路径不同、考核标准不同,但都能成长为推动国家创新的中流砥柱,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你们在创新链条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要你们以好奇心驱动创新热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罢了”。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人类本能,也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以“寻根刨底”的执着苦苦求索、辗转反侧,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后灵光一现、豁然开朗,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和酣畅淋漓,这正是科研探索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这种满足好奇、破解未知的“巅峰体验”,驱使着人类以无穷的毅力和耐心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进发。在科研创新之路上,我希望你们用敏锐的心灵和探究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好奇心激发创新的强大热情,积极探寻自然的规律、破解人类发展的难题,不断探索学术的前沿、拓展未知的边界。

  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要你们在大胆质疑中培养批判思维。国立武汉大学初创时期的建筑筹备委员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追求真理,质疑是求真的起点,批判是求真的手段。科学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质疑权威的历史,哥白尼质疑亚里士多德“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主张,推翻了延续千年的“地心说”;托马斯·杨质疑牛顿“光是粒子”的观点,打开了光学研究“波”的世界。所以说,创新是对现有理论框架的突破和重建,质疑和批判正是创新的生命力之所在。我希望你们在科研道路上培养大胆质疑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想前人之未想、疑前人所未疑、创前人之未创,不断开拓新方向、提出新见解、攻克新问题。

  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要你们在求真求实中涵养扎实学风。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学深悟透每一部著作,需要细致严谨、一丝不苟做好每一次实验,只有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专注积蓄足够的“势能”,才能转化为创新的“动能”。反之,如果被功利浮躁之风侵蚀,走向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的歧途,不仅会对个人学术生涯造成致命打击,更将对学术生态和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造成严重伤害。我希望你们以求真的态度和求是的标准对待科学研究,不能心存“差不多”的侥幸,坚决抵制急功近利,坚决摒弃浮躁作风,扎扎实实筑牢学术根基,不断积累创新能量,唯有如此方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跬步千里、行稳致远。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创新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衷心希望你们珍惜在珞珈山的求学时光,在矢志创新中找准定位、笃定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答卷,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和力量!

  最后,祝愿每一位研究生在武大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全场新生齐唱校歌

  悠扬的旋律

  在心头久久回环萦绕

  这一刻

  真正是一“珈”人啦

  听,新生有话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雨禅

  清晨下起了淅沥小雨,云雾和雨珠伴随我们走进卓尔体育馆,武汉大学的深厚底蕴和对国家使命的勇于担当,让我倍感热血和自豪。正值武大130周年校庆,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应如张平文校长提到那样: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以求真的态度和求是的标准对待科学研究,在创新的道路上跬步千里,行稳致远。

  哲学学院 冯长澳

  开学典礼上播放的主题视频《答卷人》,让我想到了赵士发教授在课堂所讲:“研究生的责任是要创造知识,为人类知识的发展做贡献。”哲学学院的院训是“爱智,求真,向善,致美”,祝愿大家能够为人类知识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武大人的贡献!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冯霖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这场开学典礼,让我再度感受到了武大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心怀家国的情怀。有幸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见证武大130周年,祝愿武大年年桃李,岁岁芬芳,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蒋蓝萱

  微雨迷蒙的清晨,卓尔体育馆却热闹非凡,飘扬的红旗、嘹亮的“百卅珞珈 强国有我”口号,洋溢着珞珈山新主人们的喜悦之情。苏金远教授的谆谆教诲,激发了我们的家国情怀,高远之志;张平文校长的殷切嘱托,坚定了我们矢志创新、笃定前行的青春力量,希望每一位新主人都能书写独属于自己的研途华章。

  计算机学院 曹成成

  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在一声声呐喊中,开学典礼如期而至。“巍巍珞珈,百卅武大”,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正如张校长所言:在创新链条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应当积极追求知识,掌握技能,勇敢创新,为国家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郭科秀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送出的祝福,老师提出的切实建议,使我感受到学校的包容与关怀;带上校徽,“答卷人”的深意,大先生的话语,更使我感受到担当与责任。奏唱国歌,郑重宣誓,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必将矢志奋斗,强国有我!

  曾经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日子

  都化为今日典礼绽放的笑颜

  亲爱的珞珈山新主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你的“研途”即将开启

  厚植家国情怀

  涵养进取品格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奋力搏击,逐梦未来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武大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全程高燃!

  武大新生第一课,张平文校长开讲!

  和他一起学,"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原标题:《矢志创新!武大2023研究生开学典礼来啦》

  阅读原文

上一篇:强责任、强投入、强制度、强利用
下一篇:百度阿里之后,腾讯混元大模型也将对公众开放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