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小白”到优秀标兵,大工的他传授“秘籍”!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孙肇优,中共党员,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20级硕士研究生。加权平均绩点3.75/4.0。担任学部学生党建办公室副主任、团支部书记和青年委员、班级就业委员。硕士期间累计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其中3篇一作论文(2篇中科院一区)、1篇二作论文、1篇三作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自主开发软件2项;曾获1项国家级竞赛奖项、3项省级竞赛奖项;获国家奖学金、屈伯川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等奖励;获评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校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孙肇优对自己的要求。他坚持每天写一个任务清单,坚持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哪怕奋战到凌晨也一定要完成当天所有任务。他认为,学习应当和同学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他喜欢和同学探讨学习,也会积极帮助他人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他认为,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这是做好科研的“秘诀”。硕博阶段会集中于一块、一小点去做科研,但是这“一小点”又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大量铺垫。所以,在专业知识上进行累积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科研一定是从基础学习出发,学习能够指导科研,科研也能够督促我们去学习基础知识,并探索不了解的知识。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图鸿鹄之志

  在科研“小白”时期,孙肇优和很多人一样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难题。在基础知识很薄弱的时候,一篇文献能抛出10个问题,而这10个问题可能要看100篇文献才能参悟理解,看“大牛”的文章更是如同“天书”。当时的孙肇优内心也很抓狂:“啊,学不会了,学不会了,好难啊!这个东西不是我这种‘小白’能学的。”

  万幸的是,他又能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心态的不正确,当即掐断这个想法,立刻调整心态。当时的科研“小白”孙肇优选择去克服、疏导这种畏难情绪。他开导自己:“看就看呗,我一天看不了十篇,那一天就看两篇呗!五天也就看完了!对,一定要沉下心来,其实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献里面。”

  在研究生期间,孙肇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锚定目标、笃行实干,钻研阅读了数百篇中英文文献,提出各向异性材料场,实现光学超透镜拓扑复杂性可控策略,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光学知名期刊Optics Express。他提出在拓扑优化隐式框架下的栅格加筋拓扑描述,被审稿人评价为“重大贡献”“富有成效的表征模型”。在此基础上,他解决了一系列典型加强筋问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并已公开(排名第二)。同时,在算法设计方面,实现在拓扑优化框架下的三维非梯度优化,被评价为“对非梯度拓扑优化算法的有效贡献和补充”,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至材料设计TOP期刊(中科院一区)。在华为手机摔落问题屏蔽框拓扑优化项目中,他作为唯一学生参与人对华为手机跌落过程中屏蔽框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将所提出的DNN-MFSE算法应用于该问题,解决了现有商软难以处理的显式动力学优化问题,优化前后最大主应力降低16.59%。在基于AI的叶片构型设计方法的科研中,他作为第一学生参与人将所提出DNN优化算法应用于叶片构型优化问题,并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实时判定叶片构型光滑性,成果转化成为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取得累累硕果的光鲜背后,孙肇优也屡屡面临荆棘与挑战,但是他积极解决,从不停滞不前。在科研瓶颈期,他说:“在面对困难时,一定要杜绝‘摆烂’情绪,应沉下心来,锲而不舍,扎实攻关。”在面临高压时,他说:“一定要有良好的时间分配,处理好自己手头的所有事务,比如说研一的时候,除了科研还有学习,甚至还有项目等等,要用有限的时间发挥出高效的价值。”

  真负职位之责,善担干事之责

  谈起社会工作的动因,孙肇优总结了两点。一是从个人身份出发,他认为,身为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大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二是从他的成长经历出发,他在本科期间就担任了一些工作职务,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这激励他在研究生期间继续投身社会工作,结识更多优秀的同学。孙肇优担任学部学生党建办公室副主任期间,协助党员档案接收和转出工作,督促党史学习和知识答题工作,负责党建活动的组织,协助党员骨干的选拔,积极落实学部党支部基础建设;担任团支部书记和青年委员、班级就业委员期间,他组织团学活动和团日活动,组织科研交流会,交流科研经验,共享就业信息,协助同学签约,积极落实班团一体化基础建设。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孙肇优的研一时期,老师采用项目督促的培养形式,让同学们产生内驱力,他同时兼顾社会工作与科研项目。在研二阶段,工作减少,于是他从早上8:30到晚上10点几乎都在进行科研学习,这个阶段也给他很多难忘的经历。例如论文的返修,投稿投了三四次才能得到一次返修的机会,每一次的拒稿对他来说都是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巨大折磨,并让他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但通过克服这些自我怀疑,他在研二阶段逐渐重塑出全新的自我。

  在科研期间,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科研上,导师刘湃老师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记得刘老师修改论文时几乎是通篇的批注,看到批注仿佛就可以看到刘老师伏案辛勤工作的样子。同时,刘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断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突破难关。课题组的带头人——亢战老师也让他印象深刻。“第一次去找他的时候,自身还是‘小白’,但亢老师给我介绍了拓扑优化的基本知识,聊了数十分钟。”一个曾经只在新闻报道里见过的老师就在面前,去和他聊一些对老师来说很基础的知识,对孙肇优来说,是此生难忘的一段经历。

  在舍友杨亚鹏眼中,“孙肇优涉猎面很广,除了积极学习一些科研相关的知识,还会去读一些文学集。”在舍友的印象里,孙肇优积极刻苦,不骄不躁,踏踏实实,每天早8晚10地在工位努力科研,先后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且均为领域知名期刊。孙肇优还是寝室氛围的带动者,宿舍气氛十分融洽。休息时会一起打游戏,舍友之间还会互相帮助,经常在宿舍讨论课程问题,在科研不顺利的时候也会互相开导鼓励。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从理想志向来讲,孙肇优想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希望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从自身来讲,孙肇优希望自己对家庭有贡献,希望未来可以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继续读博走学术道路,他也希望能够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努力干不后悔,希望10年后的我不会后悔现在走过这些路。”

上一篇:前三季盈利高增长,川宁生物获多家机构增仓,筹码趋向集中,合成生物学产品已陆续落地
下一篇:收养工作大家谈——制度规范 人员专业 服务暖心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